开设戏曲课程 传承优秀文化

2013-04-29 13:03刘俊彦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3年7期
关键词:传承戏曲文化

刘俊彦

【摘 要】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门艺术门类,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戏剧形式,是包含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演员表演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艺术。

【关键词】戏曲;传承;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精神文明也有了空前的丰富和发展,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出现“戏院门前车马少,场内座位空席多”的不景气现象,流行歌曲、摇滚乐等快餐文化正以强大之势冲击着传统的戏曲艺术。振兴戏曲,弘扬民族艺术的口号提出来已经十几年了,但戏曲衰退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究其原因,有戏曲本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其他文化冲击的原因。十几年的振兴努力,论其成败得失,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没有把振兴的重点放在培养新一代的欣赏者上,造成观众年龄日趋老龄化,观众面出现断层。因此,要振兴戏曲,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瑰宝,使戏曲艺术代代流传,不仅需要好的表演者,更需要大量观众。“振兴戏曲从娃娃抓起”,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与喜爱。

河南是豫剧之乡,常香玉、马金凤、陈素真、崔兰田等名家的唱段和剧目深深吸引着一批观众,也产生了许多戏曲爱好者,他们常常聚集在金水河畔,唱戏交流,自娱自乐。而二七区铭功路小学就在金水河畔,耳闻目染中,一批小戏迷诞生了。他们在家长的殷切期盼下,一批学生登上河南品牌节目“梨园春”的舞台,显示出了他们对戏曲的热爱。为了发挥学生的特长,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热爱我国的传统戏曲文化,学校决定开设《亲近中国戏曲》课,让更多的孩子接触我国的戏曲文化,激发他们学习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以戏曲教学为载体,让学生了解中国戏曲艺术的有关知识,培养他们对戏曲艺术的欣赏和兴趣,掌握戏曲的演唱、表演的方法,亲身体验戏曲艺术的乐趣,让学生了解我国戏曲文化的内涵以及体验戏曲艺术的乐趣,弘扬戏曲艺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及艺术鉴赏能力,启迪他们的思维与心智,增强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与民族精神。

(1)通过学习能够系统地了解我国戏曲文化的悠久历史,了解戏曲艺术的种类,说出戏曲的起源、发展、影响等知识,了解戏曲的化妆、服装的特点,感受中国戏曲中色彩及构图的对称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思想情感。

(2)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讲授、比较、归纳等方法,了解各类戏曲剧种的主要特征和风格(如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等),初步掌握戏曲的演唱及表演方法,能够了解戏曲中较为关键的组成因素,初步感知并练习戏曲演唱及表演的关键技巧,如唱腔、念白、身段和表情及武打动作等,增强学生的演唱及形态表现力。

(3)学生能够通过戏曲游戏、舞台展示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戏曲欣赏与表演,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创作热情。

(4)学生能够融入戏曲排演活动中,掌握合作及交流的一些策略,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及自制力,增强自信心,消除胆怯、紧张等不良心理因素。

(5)以戏曲艺术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释放学生的创造、表演能力,让学生了解我国戏曲文化的内涵及体验戏曲学习的乐趣,弘扬戏曲艺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课程内容

本教材使用了单元学习的编写方式,开始为绪论,主要介绍戏曲的起源、影响、剧种等,接下来共五个单元,分别为我国戏曲中的五大剧种: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每个单元均有“了解历史”、“走进名家”、“名段赏析”、“表演指导”、“戏曲擂台”5个模块组成。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和学生原有基础,进行教材重构。一般而言,每个模块安排10~15课时。

三、课程实施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要以师生为主体,立足实际,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积极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课程有效实施。

(1)欣赏与剧情介绍相结合。我国戏曲剧种丰富,流派纷呈,除京剧、昆剧属全国性的剧种外,其他都属地方戏,运用地方方言演唱。如果在欣赏时,一味地让学生听,学生根本提不起兴趣来。为此,在让学生欣赏戏曲时,采用欣赏与剧情介绍同步进行,讲一段,听一段,边讲边听。

(2)学唱与表演相结合。戏曲中拖腔的演唱是最大的一个难题,一字多音,半天唱不完一句,如果仍旧运用传统的听唱或视唱方法来教唱,肯定行不通,学生会更觉枯燥。为解决这一难点,教师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把学唱与动作表演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范唱与视频相结合。在戏曲教唱中,教师经常发挥自己的演唱特长,给学生示范演唱和表演,特别是像这种学生本身并不太喜欢且又难以听懂的艺术,更应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不断去吸引学生。每当教师说给大家唱一段时,全体学生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并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原本窃窃私语的课堂,就会变得鸦雀无声,教师的范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实施游戏教学法。戏曲走进课堂后,仅仅是欣赏和演唱是完全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师要努力营造环境,开展一些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如在介绍京剧的四大行当时,先让学生们在家上网查寻有关网站,了解什么是生、旦、净、丑;后结合讲解来欣赏京剧脸谱,掌握各行当脸谱的特点;最后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出示六张脸谱、几个人物,让学生“找伙伴”。结果黑脸的张飞、项羽结成一对,红脸的黄盖、荆轲找在一起,白脸的曹操、司马懿凑在一堆,由此引入京剧脸谱色彩与人物角色性格特征之间的关系。学生踊跃参与判断分析,结果自然印象深刻,兴趣浓厚。

四、课程评价

(一)评价原则

(1)全面性原则。课程评价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既注重学生艺术能力的发展,又注重人文素养的提高。

(2)导向性原则。课程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戏曲方面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对戏曲的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

(3)差异性原则。课程评价应注重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尊重学生富有的个性或独特的表达方式,注意学生在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经济状况、语言、性别方面的差异,给予公平对待。在知识技能的评价上,不做“一刀切”,而是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和肯定。

(二)评价内容

(1)情感与态度:对戏曲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

(2)知识与技能:戏曲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对戏曲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

(3)综合实践:戏曲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

(三)评价方式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戏曲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予以充分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

(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可以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行性,进行量化测评。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科学性。

(3)自评、互评及师评相结合。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可采用自评的方式,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由于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因此,学生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

五、课程效果

在《亲近中国戏曲》校本课程的开设和实施过程中,弘扬了民族文化,彰显学校特色。学校从营造浓郁的校园戏曲艺术特色氛围到“金名”剧社的成立,(2010年3月组建“金名”剧社。主要从1~4年级挑选有戏曲表演及歌唱潜质的孩子进入“金名”剧社,并聘请专业人士来给孩子们上课,进行基本功训练。并组织他们积极参加河南著名戏曲品牌栏目“梨园春”,通过打擂,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扩大了学生和学校的知名度,激发了更多孩子对戏曲的热爱。)再到艺术节节目展演比赛屡屡获奖,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多到广、由单一到全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教师的戏曲艺术素养,让戏曲在我校由落地生根到百花齐放。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真正将这一核心理论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得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它们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现状,促进各种层次、各种特长的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邀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准备相关的材料,如查找名家的介绍、欣赏名家唱段视频等等,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而不再是教师“一堂言”。在自我发展的同时,培养了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感,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质。

(2)提升了教师戏曲艺术素养。校本课程教师,首先应是戏曲艺术的欣赏者和爱好者。为了更好地实施此课程,我们的教师在课下十分注重自身对戏曲知识的积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她们收集一些剧照、精彩的唱段以及介绍戏曲家和戏曲知识的小文章,平时还多看多听不同剧种的戏曲,让自己精通一到两种戏曲,并能唱上几段,努力做一个戏曲“杂家”;在课堂上,以自己对戏曲的积极热爱态度来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营造学习戏曲的良好氛围,并用有感染力的语言、丰富的表情、优雅的手势、有腔有韵地演唱,将学生带入一个如醉如痴的戏曲天地里。

(3)实现了学校文化品牌的构建。在扎扎实实开展戏曲教学的同时,我们注重对校园内浓郁的戏曲氛围的构建,彰显学校戏曲文化品牌。首先,校园环境的布置上体现戏曲特色,鼓励学生画戏曲脸谱,把不同人物的脸谱装裱后挂在学校的走廊、楼梯两侧。同时也把戏曲演出及活动照片挂在走廊上。其次,大厅宣传窗里经常宣传有关戏曲艺术方面的知识,报道一些学校精彩的戏曲艺术活动信息及照片,陶冶学生戏曲艺术的情操。第三,利用校园课间音乐广播,有选择性的让学生收听戏曲各剧种的经典唱段,开阔学生的戏曲视野。最后,学校建立“金名”剧社,室内布置“粉墨登场”“菊坛走马”“梨园飘香”等相关戏曲小知识,另有学生戏曲课及戏曲辅导照片。浓厚的艺术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提高艺术修养,同时学校品牌也凸显出来。

(4)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中,戏曲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有长久传唱不衰的乐曲,还有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我们开设《亲近中国戏曲》,就是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兴趣、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让戏曲文化发扬光大。学习这门课程后,学生感到这样的课程让他们学到了许多以前并不知道的东西,对中国古典文化和现代艺术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中国戏曲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世界戏剧文化中也占有独特的、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华文明独特的戏曲文化不仅不应该被削弱,而且应该传承与发展。独特的文明文化,传统的艺术精华,无限的魅力之所在,加强戏曲教育的传承与教育,为戏曲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让戏曲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传承戏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谁远谁近?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