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贵就是真善美

2013-04-29 00:44耿英年
软件工程 2013年7期
关键词:玉佛真情

耿英年

丰子恺先生说:“圆满的人格就像一个鼎,真,善,美是这个鼎的三个足。”一语既出,茅塞顿开。

记得那年那月,有幸前往鞍山参拜玉佛苑,兴奋不已。鞍山流传一种说法:“来鞍山,不去玉佛苑,就像去青岛没有去崂山,去厦门没有去鼓浪屿,去海南没有去三亚”一样,全因为玉佛苑玉佛是世界第一大玉佛。这晶莹纯净,质地细腻,独具特色的集深绿、浅绿、红、黄、蓝、白、黑为一体的七彩玉石王便出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岫岩。

佛教讲究悟性,要心中有佛,用心灵去感悟佛的存在,佛的力量,佛法的真谛。满腔虔诚,礼拜玉佛,惊叹不已:一则玉佛阁雄伟高大,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高达33米,有佛教三十三天之意(三千大千世界),至吻高35.2米,进深58米,高66米,即取“六六大顺”吉祥之意,是全国最高的古典式建筑,并按照中国古代营造法采用双层重檐歇山式结构,檐上加檐,盖红色琉璃瓦,翘角凌空,显得层次分明,颇为壮观。二则观音菩萨左面有一块若隐若现的淡黄色条线的玉面,成为一张变幻莫测的字画。德修禅师认为是“真”字,并欣然题写“宏大悟真”四字以释之,佛法宏深广大,贵在感悟真谛。有人认为是“善”字,佛家的五戒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欲、不嗔恚(十善),讲得都是善的本义。佛家讲:戒能生定、定能生慧、慧则洞开,能明心见性行善。这才是佛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有人认为是“美”字,此处正能体现神秘悠远之美、清新空灵之美、圆融净土之美。一言以蔽之,玉在华夏文化中是真、善、美的使者,而佛自然是真、善、美的化身,因为这就是灵动,这就是象征,这就是高贵。

人生如许,生活如许。我们需要的是静下心来,擦亮我们的慧眼,洗涤我们的心灵,稳定我们的心态去感悟岁月,体会生活,追寻那份真善美,成就那份属于我们的高贵。

看吧,在这六月雨润烟浓的日子里,远近的山山水水都轻卧在雾色中,高高的槐树上散发着幽幽的迷醉清香。不由得停驻,站在树阴下,仿佛是站在时光的渡口边,尽情地享受这不能一直享有的生活。

仿佛映着清亮无比的泉水,深深透视着自己那遥远的灵魂。

穿梭在车水马龙的街头,目光游散在行人之间,随着人流一起涌动着,奔忙着。只是偶一抬头,只是那一瞬的目光,看到了天,是天。淡淡的蓝色那样宁静、高远,流动着几片从远方悠游而来的闲云,无意地飘动。云脚低垂了些,但天还是那样远,像是饱蘸了清水的一笔,漫到了目之所及的尽头。把心捎到尽头吧,那里是地平线,或许有流雾的山尖,或许有满树繁花,抑或许什么都没有,阳光在雾蒙蒙的空中留下美丽而简单的痕迹,心底淌过一丝简单的欢愉。

在那些面临着忧郁、喜悦、平淡、激情的日子里,清晨,半合半开着惺忪睡眼走在我们自己的路上。氤氲着远处的光线,有人独自拢手落步,打着太极。晨里的清露薄薄地在地上铺了一层,那人脚下的一圈酿就一片青绿,仿佛汪洋之中的一片孤绝小岛,屏蔽了一切喧嚣。每一个动作都是那样不急不缓,徐徐顺承而下,周遭的一切来得太匆匆,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仿佛那才是生命本身的唯一节奏。

有人说,人生有三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非山,看水非水;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水光山色本无常主,只是清风在耳,明月在心,山水自有了归宿。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一次圣洁的喜悦,捧着一颗晶莹剔透的心,满眼都是宁静与美好,只是世事太杂太多,清水易浑,娇花易落,何苦怜惜那一身光洁的外表呢?岁月从面前消失,转而躲在心底,一点点由内而外改变着我们的容颜。于是山山水水变幻了模样,水不是水,是眼波跃动时的深情,山不是山,是眉峰拢聚时的惆怅,眉眼盈盈间,人世纷纷,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这样的世界是怎样的斑斓?游目骋怀,偌大世间,不过是一人之心而已。春花秋月岁岁常在,只是在心中有了几多闲愁。也许有一天,突然发现,青山依旧,哪里有什么沧海忧愁?绿水长流,又怎会奔流到海不复回?人心不改,在这些零乱与流变的事相之下,还存着一点纯真,无可描绘,不知其名,无声无息地停泊在心底,成为生命存在、延续着最本质的意义。

于是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心还是那颗真挚、纯善、美丽的心。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九百年后,我们才会在东坡那夜泛舟的文章中感到一种怅然却又豁达的情怀。九百年了,多少世事永远不会重回,可是总感到那夜的月色和今夜一样,也是这般宁静,那夜的人语仿佛正穿过什么,来到耳畔,依旧作响。“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多少是非功过都成烟云,只是那平静的纯真性情不会改变,而是流淌在每一颗从喧嚣里挣脱出的高贵心灵之中,那是“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真、善、美。无关风月,万古长存。

风皱一池水,碧波中隐约看清了自己那安然的灵魂。安静的灵魂下是纯真、善良、至美在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还依稀记得从小到大就被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着要有高贵的气质,小时候的我们又怎会明白何谓“高贵”?顺从地听话却慢慢将“高贵”曲解为“高傲”。时光流走,我们渐渐长大,方知人性的光辉——这真、这善、这美才是“众里寻芳千百度”的那份高贵。

、纷纷扰扰求真

说起“真”字,由它组成的词语多半是讨人喜欢的:真诚、认真、真情、真实等等。“真诚待人,认真做事”是社会对人们的期许,一提起“人间自有真情在”就令人心生暖意,单一个“真”字包含的美好可见一斑。于纷纷扰扰的俗世中,希望能求得一份“真”意。

前些日子观看电影《铜雀台》,至今久不能忘怀的是这样一个片段:曹操大败吕布,当即判以断首,不知何时貂蝉缓步于百万将士之前,柔弱似风吹即倒,却跪接丈夫首级。貂蝉的背影渐行渐远,在场将士无不惊叹,还有与她千年之遥的我的泪光。我在想,我只是行走在人生的路上,而人生却给了我全部的天空。能让这样一个有着“闭月”美貌的弱女子临危不惧的原因恐怕就是真情吧,她坚强决绝的背影又一次模糊在我的视线里,何须畏惧?真情足矣。

貂蝉之名流传至今,我想不单单是她那倾国倾城的绝世容貌,还有她与吕布那一份真情,足以撼动天地的真情。许是这真情,方衬出貂蝉的高贵,又许是这高贵,刻骨铭心了一段真情。

近些日子又翻看多年珍藏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刘心武先生独特的见解和视角总能令我耳目一新。再翻《揭秘红楼》,目光不自觉地停留在有关晴雯的章节。究竟是怎样的性情让身份卑贱的大丫头晴雯深得万千读者钟爱?许是她的真性情,就连曹雪芹先生自己也钟爱至极,为她留下一篇洋洋洒洒的《芙蓉诔》。还记得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慵懒任性,“病补雀裘”与宝玉超出了主奴之间的珍贵友谊,平日里轻狂地骂小丫头却对自己没有丝毫的危机意识?不需明哲保身,只因仗着宝玉宠爱,贾母看她甚好,“我一头碰死了也不出这个门儿!”,多天真的想法,多火暴的脾气啊。就是这种不加掩饰的真性情让晴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

台湾著名文者林清玄先生曾在《月到天心》中感悟道:“长大以后才知道,真正的真实是每一个人心中有一片月,它是独一无二、光明湛然的,当月亮照耀我们时,它反映着月光,感觉天上的月也是心中的月。”初读时还有些晦涩——毕竟是真知尚浅,一时难懂大师。对于月与人总带着一些迷思,月亮永远跟随着我们,是错觉还是真实?许久才知,唯一的月亮跟随着我们是错觉,。或许这样的真实还是太难以理解。后来在树下赏月常常想起这段文字,才好像渐渐体会到了心中的一片月。真实,是你用一天时间放下手中的一切,静静地坐在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平心静气地回忆最初的理想。理想可能会改变也可能会中止,但是最初那份美好的向往不会消失,多年以后或许还能拿出来细细品味,不为外物所动的理想是心里的那片月,一直映着皎洁的清辉。

、虚虚实实寻善

《三字经》有云:“人之初,性本善”。俗世的虚虚实实中,我愿随风逐善。

当善良成为一种习惯,当善良成为一种自身修养,提高的不仅仅是国民素质,更有利于国家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善”其实很简单。

耳熟能详的《农夫与蛇》曾是孩童时期印象颇深的一则寓言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勤勤恳恳的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天突降大雪,农夫急忙从农田赶往家中,发现了被冻僵的毒蛇。农夫怜其便怀之温暖。不久蛇苏醒过来,却咬伤了农夫,农夫中毒身亡。于是我们记住了“善有恶报”时常发生,不愿轻易行善。

儿童时期老师的德育教导让我开始质疑以前所听闻的故事,质疑是否要根据回报来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开始成为嘴边常说的一句话,家里家外时时刻刻铭记于心。高贵气质某些时候需要“善”的支持。

如今已然成熟的我们再次审视“善”时,发现“善”不仅仅代表了善良,更包含了其他道德元素。与人为善,不温不火是我们素来追求的“善境”。上善若水,个人的善良自会影响人生的价值和距离。也许,自己的心善,可能会成为别人眼中的无为甚至无能,但是,我们不应去改变,毕竟,性情中的东西,更多的是来自于几千年嬗变而来的坚持。四季轮流,走过酷夏,犹如溪水,永无停止。上善无边,大德无痕,百川汇海,终成永恒!所以我们尽绵薄之力表达自己的善心,小善积累便是大善。

善人、善行、善德才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时间的指针不疾不缓的走着,从不以人的意志而左右。人也在这种日子里逐渐长大成熟直至走向衰老,有时根本由不得自己停下来喘息片刻。不曾刻意规划过自己的人生,更不曾去想今后如何去度过,当下,就是生活的全部。流年似水,不知我们会停靠在哪个地方,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我们曾经来过,曾经经历过!知了声短,伏夏时长;流年不居,上善致远。不同的季节,共同的感受;不同的日子,相同的正如唐代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所说:“正人行邪法,其法也正,邪人用正法,其法亦邪。一切福田,离不开自己的心。能从自己的心田去寻找,是没有得不到感通的。”所以,相随心转,境随心转,播撒一种善念,转化一种情怀,张扬一种精神。

善良是我们社会和谐的一部分,我们不可能只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行走在外面的世界里,当我们为别人播撒爱和善的同时,也需要别人为我们播撒爱和善。在善面前,是一种春风化雨般的滋润,当一颗善良的种子萌发时,会洗去尘世间的浮华,彰显的是一个平等和谐的环境。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没有一个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善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美德,善良就是我们应该具有的优良品质。心像田地,能播种善的种子,传递善良,世界上善会越来越多,被我们感动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

善良永不失金子本色,善良自有善良的尊严。与善良对话,不需要拐弯抹角闪烁其词;与善良共事,不需要多个心眼时时提防;与善良为伍,就活得轻松自如;与善良为师,能得到正义的教诲。尽管有“人善被人欺”的忠告,但我们还是要钟情地讴歌善良,向善良脱帽致敬!雨果说:“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要天天升起这轮太阳,哪怕在阴雨连绵之际,还是在冰雪严寒之时。

追求善良,活在当下,好好走过!

、平平淡淡赏美

俗眼看过真、善,俗世寻过真、善,只是一颗心而已,心美而已,平平淡淡的俗世中,一切皆美。

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爱它的理由:城市的繁华很美,乡村的宁静很美;高山的雄伟很美,平原的辽阔很美。看到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赞赏的理由:乐于奉献、待人和善、阳光开朗、温柔体贴。因为有一颗懂得欣赏美好的心,外界的一切都有一种美可被发觉。

探求过真实,寻找过善良之后自会顿生欣赏美好的心,更将以一颗爱美之心去探求找寻,真善深化出美的真谛。

花开的刹那是美,天空的流云是美,林里的啼啭是美,绚烂的春光是美;成功时的欢笑是喜悦之美,秋天的落叶是苍凉之美,草上的“水晶球”是奉献之美,人间的感情是纯洁之美。我们每天都置身于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感受春暖花开,感受阳光普照,美在我们的身体里滋长着,已在不知不觉中扎下了根。每个人都向往美,向往美好,这是人类的本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上天赋予我们一副身躯,我们是无法改变的,我们所应做的,就是努力造就人格的美,让它的光芒遮盖住外表,让你的美更加与众不同。

用淡淡的心静赏淡淡的美。那种幽静清雅,那种温柔细致,那种简单纯粹,那种不加修饰韵致天成,那种“心同野鹤与尘远”的淡泊致远,那种“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与世无争,那种不贪慕世间繁华,不追名逐利,守住心的一方净土,那种寄兴于凭窗听雨,那种思人于月夜抒怀……

是一花一叶一清溪,一竹一梅一奇石的野趣天成的美,自然界的万物皆灵趣生动,早春的那片嫩绿,一只花间翩跹起舞的蝴蝶,一对飞绕于梁间呢喃的燕子,甚至一朵自在的浮云,一片飘零的落叶,一滴晶莹的晨露,无不是一种极致的美。

美,惊奇于云雾缭绕的缥缈朦胧,流连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山林幽静,寄情于笔墨书韵的兴致所致,静品一壶清茶怡然自得。生活之美、人生之美无处不在,在一帘幽梦的少女羞涩笑容中,在童真趣语的逗怀一笑里,在街头一对互相搀扶蹒跚而行的老者中。美在无声处,美在静默中,美在清悠间,美在纯真里。

懂得欣赏美的人,个性决不张扬浮华,有的是一份简单内敛的心性。用静淡的心看待事物,外界的灯红酒绿绝抵不上满屋的书香来得诱惑大,一只古雅韵致的青花瓷瓶比任何一件奢侈品更让人怦然心动,一枚温润的雨花石也比璀璨的珠宝显得更精致有趣些。

朋友们,当我们深刻了真,铭记了善,成就了美,那安然的灵魂下是真善美在映射光彩。这一片天地,自是因为真善美的存在,才焕发出勃勃生机。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施韦泽认为:“善的本质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生命达到其高度的发展。恶的本质是毁灭生命,损害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势为天子未必贵,富可敌国未必贵,穷为庶民未必贱。就人格而言,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伟人,不论身处什么位置,都能高贵,因为高贵就是真、善、美。

猜你喜欢
玉佛真情
让真情自然流露
我用真情守护你
红线玉佛
陪嫁的玉佛
以心换心见真情
春天的真情
玉佛
真情扶贫见实效
谁家的玉佛
爱情信物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