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3-04-29 07:42黄舒曼
博览群书·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工作思考对策

黄舒曼

摘 要: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中,高校困难学生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而做好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可以有效地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帮助家庭困难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学业问题。做好大学生的资助工作是贯彻落实教育制度和方针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大学生资助;对策;工作思考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在这些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面对着经济困难的困扰。近年来,各高校按照国家要求,根据学校学生工作的需要,纷纷成立校、院等专门资助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在办公条件、活动经费等方面加大投入,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助学金为主渠道,以学校困难补助、绿色通道、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为辅助的资助体系,推动学生资助工作。

一、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贫困生认定难度大。根据国家对高校贫困生的定义,多数高校认定贫困生的依据主要有:①学生有县级以上民政局开具的贫困证明或低保家庭证明;②学生填写的高校家庭情况调查表并盖有民政局印章;③学生支付各种费用的能力及学生的日常开销。目前对贫困生定义很难量化,在具体资助工作中很难操作,导致认定工作阻碍重重。例如:有些学生虽然有贫困证明,但是家庭条件不是很困难;不同地区的生活水平存在差异,影响学生贫困等级的划分;有很多贫困学生不清楚国家对贫困生的资助政策,刚入大学时未办理相关贫困证明,而后来又很难开到证明;同时,也存在一部分贫困学生由于自尊心的原因,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家庭条件不好,瞧不起自己,所以不愿将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汇报等。

2.大学生资助工作单一性。大部分资助工作除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外,大部分资助工作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家庭情况出发的,而没有更好地将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结合起来,没能够让这些学生更珍惜机会,导致很多学生不珍惜国家和学校对自己的资助,学习上不努力,生活上不节俭。

3.大学生中存在“竞贫”的现象。随着高校资助比例的不断加大,许多学生对国家和学校的资助产生依赖心理,有些人对资助金报不拿白不拿的心态;很多大学生看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国家和学校的资助,自己也想享受这种“待遇”,所以,他们可能通過各种办法获得资助的资格。

4.缺乏对贫困生的心理关注。大部分贫困生具有积极向上、自强自立、意志坚强的品质,学习刻苦,目标明确,能够正确处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吃苦耐劳,适应能力与自立意识较强,主动寻找勤工俭学的机会,靠自己的双手解决实际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同时贫困生还具有自卑、敏感、虚荣、妒忌、仇富、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兴奋性低、敢为性低、怀疑性低、内向和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人格特性,而以上的人格特征则很容易诱使贫困生产生抑郁。我国现阶段的资助政策还只注重对贫困生的物质救助,严重缺乏对贫困生的精神救助。

二、改进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措施

1.规范贫困生认定和监管工作。高校每年都要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对贫困生进行一次重新评定,让家庭经济好转的学生退出,让因突发性、临时性贫困的学生能够及时加入。在班级成立扶贫小组,负责对本班级的贫困生进行评定,然后由学院审核,最后由学校审核、确定,必要的时候学校要与学生家庭所在地政府联系确认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避免由于信息不准确造成的贫困生评议失实的问题,既有效地杜绝“伪贫困生”现象,又确保各资助款项能够落实到真正需要的学生身上。

2.拓宽渠道,深化内涵,进一步提升勤工助学育人功能。高校可利用的勤工助学资源是有限的,所能提供的岗位数量也是不能满足需求的,这就要求高校进一步合理利用校内外有效资源,深层次挖掘勤工助学的合作单位,完善用工的相关制度,提供相关的劳务咨询和法律支持,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实现“勤32”与“助学”的统一,使勤工助学走上市场化道路。通过勤工助学,既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生活问题,又为他们提供了面向社会、实践锻炼的机会,从而发挥助学的育人功能。

此外,在提供助学岗位时,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兴趣特长,提供不同的岗位,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到网络中心、新闻专业的学生去宣传部门服务等。灵活多样的勤工助学政策不仅能够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又在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3.个人表现与资助工作相挂钩。大学生资助工作一方面要看学生的家庭条件,另一方面也要看学生的个人表现。如果单纯从家庭条件出发,不考虑学生的个人表现,那么资助工作可能起不到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容易让他们产生更多的依赖心理;容易让学习勤奋的学生有意见。 为了更好地做好资助工作,同时让资助起到更积极的作用,应该把资助工作和育人工作结合起来,实行资助工作与个人表现相关联的资助体系,资助的额度与个人的努力程度、积极性、学习成绩关联起来,建立一个资助工作、家庭条件、个人表现相结合的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切实让资助工作发挥实效。

4.重视对贫困生的心理和感恩教育。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及时掌握贫困学生的心态,经常进行思想沟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鼓励他们在困境、逆境面前不低头、不畏缩、不自卑,能够正视困难、勇往直前、积极进取。要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宣传贫困不是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的,而是因为历史原因,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可以鼓励其通过努力学习,力争上游,找到一个心理平衡点,逐步消除其不平心态,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人生,面对生活。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要让贫困生认识到国家和学校财力毕竟有限,要彻底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问题,还需要他们个人及其家庭共同努力,不能一味地等、靠、要,注意克服依赖和不劳而获的心理。此外,还要加强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使他们在得到资助时有懂得感恩和学会报恩的意识,增强受助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贫困生学会感恩,学会报效国家、报效社会、报效学校、报效资助人。

三、结语

大学生资助工作是为了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并不是一味的救济。国家和高校应该制定完善的资助政策和措施,保障资助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大学生资助工作应该与育人工作相结合,做到为每位贫困生的切身利益和心理健康发展着想,最终实现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格健全、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壮霞.对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几点思考[J].当代经济,2007(6):34-35.

[2]朱永忠.高校弱势群体与高校教育管理的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7,(2).

猜你喜欢
工作思考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思考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共青团工作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加强和改进招生考试考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关于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