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2013-04-29 00:44茅惠芳
关键词:农村社区问题管理

茅惠芳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农耕文化被现代高新技术所打破,农村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但以往的农村社区管理却相对滞后于农村整体发展规划,而且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整改措施。

关键词:农村社区 管理 问题

0 引言

土地、村落、农业、农民,这些元素构成了农村社会文明的发展基石,农村以村庄为自然单位,是人类社会最早意义上的社区形式。农村社区是指以农业劳动为主,根据血缘和地缘关系聚集起来的人类生活共同体。其显著特征是:人口规模和密度小,社会关系封闭且结构简单,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

1 农村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社会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向前推进。传统的农耕文化被现代高新技术所打破,“万顷良田”“农村互助合作社”等富有效率和规模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更为农民所青睐,与此同时,从农业生产方面剥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转向了工业和第三产业,农村社会的发展更加具有活力和潜力。而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新四化”,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更是为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原有的农村社区管理相对滞后于农村整体发展的步伐,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

1.1 人员外流现象严重,社区发展的动力明显不足

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居住在农村那些相对有能力者率先完成了从农民生活方式向市民生活方式的转化,他们选择在市区或镇区购房置业,过上了市民的生活。同时,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科技化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去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在农村留守的大多数是老人、小孩和部分需要照顾家庭的妇女等,“空心村”成为农村的普遍自然现象。在农村转悠,半天不见人影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在经济发展水平稍好的村落,建有老年活动中心,老年人在那里主要的娱乐项目就是麻将,借以打发无聊的休闲时光。农村社区这种人员严重断层的现象,成为社区发展的瓶颈,社区的活动无法有效开展,社区的张力和活力严重不足。

1.2 社区管理后继乏人,社区规划的缺失普遍存在

伴随着农村的撤乡并镇,以及村村合并的步伐推进,农村社区管理的幅度变大,管理的难度相对也增强。从行政体制来看,农村社区属于基层中的基层,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扎根农村,成就一番事业。村官制度从根本上缓解了这种矛盾和尴尬,但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很多年轻村官都是把农村基层实践锻炼当作自己向上跃攀的一个跳板,导致了农村社区年轻干部走马换灯现象严重。社区管理者年龄结构偏大,管理者容易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创新思维和能力不强。村村合并后,原有两三个行政村合并为一个新的社区管理单位,这仅仅是行政观念上的合并,从地域归属来看,农民还是习惯于原有的地域分配,导致新的社区融合度不够,块与块之间分割的现象不容忽视,成为新的阻碍社区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社区的有效规划,还得因地制宜,重新布局。

1.3 公共服务基础薄弱,社区活动的平台搭建不够

中国社会城乡长期“二元”结构的存在,导致了农村社会长期社会公共产品供应不足的现实。而“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在短期内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发展必然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比过去,农村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框架已经建成,农村的基础实施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与城市相比,道路、学校、医院、大型购物中心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配套实施远远落后。社区要有凝聚力,必须借助于文化活动来加强,农村社区的活动空间是一个制约因素,农民活动广场,有条件的地方已经建立,但在很多的农村,则根本不存在。当农民的心思还放在外出打工谋生这样一个层次上时,农村社区活动的开展就困难重重,社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就不能有效体现。

2 解决对策

针对农村社会的实际问题,以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社区优化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如下:

2.1 加快城镇化建设,建立农村新社区

城镇化是农村社会优化组合的必经之路。农村人口有序向城市转移,为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可行基础。城镇化建设必须根据所在农村的发展速度,因势利导,个性建设。在经济实体、工业化水平和三产服务发展比较好的农村社区,可以采取农民集中居住的模式。这样既可以腾空土地,提高农村耕地面积,也有利于把农村人口集中起来,按城市社区管理模式,重新划分管理区域,开展社区活动,更高效率发挥基层社区的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经济发展条件其次的农村社区,可以采取建设中心社区并向四周辐射的模式。选择一个经济条件比较好的社区,集中精力,创新该社区的管理,并以点带面,带动农村人口的相对集聚。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但同时也必须切实尊重群众的意愿,如果农民朋友被强行上楼而不得不成为市民,其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被剥夺,仅靠每月有限的土保收入维持基本生活,一旦出现生病等不可控因素,新一轮的生存、生活矛盾将不可避免。

2.2 引进人才化竞争,提升管理新活力

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是政府强基固本的根本举措。根据组织部门的安排,很多农村社区的掌门人都是当地的强人,他们敢于创新,有责任意识,在自己闯出了一番事业的同时,愿意带动周边地区的村民共同富裕,这样的“双强型”干部成为政府和农村居民选贤的对象。在由政府主导的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工作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区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应该建立社区工作者培训和考核体系,更新干部观念,为新农村社区建设储备人才;同时要加大“村官”制度的考核完善体系,通过制度倾斜和优惠,让真正有能力、肯干事的年轻人愿意扎根基层,大有作为。

要发展农村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在外面飘泊打工的农民兄弟才愿意回家创业兴业。社区管理者要为农民发展致富牵线搭桥,无论是发展现代农业、大型养殖业这些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项目,都必须要做到化散为整,其中社区要积极发挥纽带作用。如此,农村社会散打散敲式的农耕经济,才能得到整合,达到规模化和集约化效应。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活动,不断提升农民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让村民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参与对社区事务的直接管理;开办新农村社区建设讲座,培养农民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只有通过上述举措,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新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动力支撑。

2.3 构建生态化社区,美化居住新环境

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美丽中国”成为每一位中国公民追求和奋斗的目标。相对于个体,则体现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理念中。一个有灵魂、有内涵、有吸引力的传统农村社区,应该是体现在安居乐业的和谐氛围中。鸡鸭成群、犬吠护家,屋外是成片的良田,上面种植着农民的希望。农闲时间,三五成群,下棋、喝茶。这种温馨的人居画面也恰是农村社区建设中必须要注意的“重中之重”。

由于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很多农村的土地已经板结,村前屋后的池塘被污染,生活垃圾随意丢弃。这些现象是绝大数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绕过的槛,必须花大力气治理。只有把环境意识根植于心,把自觉守护环境安全当作每一个人的使命,农村社会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才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随着农村土地、林地、宅基地、房产、水域滩涂等“五权”确权工作的推进,农村资源的市场化或有可能开启,以市场为导向,会形成另外一层意义上的调节,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回归农村,享受天然、享受安居,农村社区的居民整体素质将进一步提升,农村社区的活力和引力将会展现。

参考文献:

[1]黎熙元.现代社区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

[2]张术环.和谐社会以及和谐社会内涵研究综述[J].观察思考,2006(3):55.

[3]郑黎方.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72.

[4]寻广新.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6(1).

猜你喜欢
农村社区问题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诸城市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建设研究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的创新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