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那美妙的荡漾(下)

2013-04-29 00:44雨兰
醒狮国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墨痕东坡苏东坡

如果说老米的书法透着辣味,山谷的书法带着浓郁的涩味,而东坡的书法则是清,清明、清朗、清润、清通、清气洒然。

东坡的诗词、文章、书法,看似都不十分着力。这是天性与学力所致,自然而然有这样的神通,这样的境界。

苏东坡的书法,别说时人莫及,就是有宋以来的人,也没有能及的。爱默生曾说过,仅有才能,并不能成就一个作家,书的后面必须有人,有一种人格。他说的是作家,其实这话用来评议书法家,也未尝不可。

◎大自在

究竟什么样的书法才是好的书法?品读着东坡的书帖,我也经常这样自问。

“神采为上,形质次之”。这种神采就是士大夫至刚大勇的风骨,是饱学之士的丰茂,是文人气与书卷气息,是历经磨折犹自生命热情不减的洒脱与旷达,是“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的大美之境,是大自在。

是的,大自在!

东坡不是政客。他是文人,是正直善良的人,是嫉恶如仇的人,是具有文士风骨的人,是充满着朴素、淳美的人性的人。左右逢源、投机取巧、阿谀奉承、阴谋诡计、阳奉阴违、欺下瞒上……那一套他不愿为也不屑于为。只要他处在庙堂之中,他就要站在江山社稷的立场,站在民生福祉的立场,更要站在自己良心的立场。整整一生,站稳、站好。在当地方官期间,他勤于政务,为政清明,爱护百姓,扶危济困,做了兴修水利、疏浚盐道等许多利民的事。他还做了一些小事,这些小事对许多官员来说都能够做到、容易做到的,但大都视而不见更不去做,只有东坡肯去做,像他关心囚犯的健康,他亲身视察监狱等等。而这些小事,让我们感受到东坡朴素、淳美的人性。即使是处江湖之远——东坡在被流放期间,在自身尚难以保全的境遇下,他还尽心尽力地为穷苦窘迫中的百姓操劳。

这宋朝的官也不怎么好当,且不说新旧党争、朋党争斗等政治旋涡,单单这个异地任职的制度,就足以让我们四体不勤的文士们颠沛流离,升迁还好,虽然跋山涉水、风一程雨一程地去赴任,顺便游山玩水会友,但心情总是愉悦的,前途是光明的,是可以春风得意马蹄疾的。贬谪就凄惨多了,心情那个暗淡,那种沮丧,那种凄凉,秋风秋雨愁杀人,不用我多言,历代的诗文中多了去了。东坡这一生尤其波折,虽然他是少年得意,21岁时就考取进士,但他是宋朝的大牢也蹲过,也曾被朝廷流放过,连续数次贬谪,最远的一次是到蛮荒之地的儋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南,受尽恶官的欺凌,生活惨迫到“那年冬天,一点食物接济也没有,父子二人直又饥饿之虞。他又采用煮青菜的老办法,开始煮苍耳为食。” (林语堂《苏东坡传》)他也曾位极人臣,在短短八个月的时间里连升三级,升到翰林学士知制诰,官位三品,为皇帝草拟诏书,享受到多少人一辈子都梦寐以求的恩宠与尊荣。

◎真生活

“我常有这种经验,有的人,只可读其文,不必识其人。有的人,大可识其人,不必论其学。”南怀瑾所言我非常认同。但是,对于东坡,不仅可读其文,还大可识其人。遗憾的是,他生活在遥远的宋代,已经去世几千年,我们只能从他流传下来的诗词文章、书迹墨痕、传说故事里认识他这个人。

我也乐于于他的诗词文章中识他,于他的俗朋僧友的诗词文章中识他,于他的书迹墨痕里识他,于有关他的种种传说故事里识他。

东坡,他是多么好的人呵!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淚千行。”这是他对亡妻的深情;“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是他对儿子的深爱,虽然是自嘲,虽然有一些牢骚在,但也是做父亲的对孩子人生的一种寄寓;“王晋卿尝暴得耳聋,意不能堪,求方于仆……两耳堪作底用,割舍不得?限三日疾去,不去割取我耳!晋卿洒然而悟,三日病良已。”这是他对朋友的真诚与体贴;“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溶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是他的超然自在、心无挂碍,处身窘境依然能够随遇而安,不忧不惧。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他那个时代,也算高寿了。他这一生起起落落、沉沉浮浮,命途如此多舛,还能如此达观,还能保持一颗柔软、善良、敏感之心,还能原宥、宽恕、悲悯,还能写下如此多的璀璨诗文书画,真心令人敬佩!

作者简介:

雨兰,山东省作协会员,诗歌和散文作品多次获奖,并入选数十种选集。

猜你喜欢
墨痕东坡苏东坡
墨痕临水欲化龙——《草书屏风》赏读
苏东坡突围
苏东坡《献蚝帖》
周末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不同桃李混芳尘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苏东坡·定风波》
苏东坡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