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2013-04-29 22:00:04吴菲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西风汉语差异

吴菲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宗教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中的一分子所获得的任何技巧与习惯。它是人类后天习得的,并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正是文化的这一特点使得不同地区、不同国度的人们在后天的习得过程中,由于地域、气候、群体组织形式和整个所属生态环境的不同而引起人们在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思维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差异,即文化差异。而文化差异在两种语言中所造成的理解障碍,往往比语言障碍本身更严重。因此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之外,还必须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点。

地理位置的迥异对文化差异形成的影响

我国位于北半球,亚洲大陆的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北深入亚洲大陆。全国约有90%的土地处于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具有鲜明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气候则是海洋性气候。这一巨大差异决定了每年给英国人带来春天讯息的是西风。所以对于英国人来说,西风是温馨的,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天的讴歌。而中国文化中,西风则不免给人萧瑟、悲凉、让人伤怀之意。“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晏殊)而与之相反,在中国东风是春天的象征,“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朱熹)故人们总是将“东风”视为吉祥之兆,古语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在中国,自古朝至今,南面为王,北面为朝,南尊北卑的传统认识一直盛行,人们常把“南”的方位放在前面,如“南来北往”、“从南到北”等等,而英美人理解汉语中的“从南到北”则用“from north to south”来表达,“北面的房间”在英语中则说成“a room with a southern exposure”。又比如,在方向性的表达中,“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在英语表达中与中文表达正好相反“southeast、southwest、northeast、northwest”。

习俗文化差异

习俗文化指的则是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例如,在中国结婚时喜庆的事情,新娘总是喜欢穿大红色的衣服,因此红色在中国习俗中是吉祥、如意、喜庆的意思。而在西方,婚礼上新娘往往穿着白色的婚纱,白色在西方表示圣洁无瑕,而在中国只有家中有人故去才会披麻戴孝,身穿白衣。又如在中国尽人皆知的传统京剧中,画上白脸的人物,往往是为了表明他是个奸佞的小人,而英语中“averywhiteman.”则表示的是非常忠实可靠的人。英汉习俗的差异另外比较典型例子是对狗、猫的认识。在中国,狗往往使人联想到低级的、龌龊的东西,因此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义,如狐朋狗友、狗娘养的、狗改不了吃屎、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腿子等等。在西方英语国家,狗则被认为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如“helD a lame dog over a stile.”(雪中送炭);“topdog”(最重要的人);“luckdog”(幸运儿)等等。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欢猫,认为猫可爱、温顺,用“馋猫”比喻嘴馋,常有亲昵、撒娇的意味,而在西方文化中,猫是魔鬼的化身。因而“The women is a cat.”的真正含义是“她是一个居心叵测的女人”。鲁迅笔下曾赞美“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说明了中国人对于牛的感情和态度。“老黄牛”是中国人心目中憨厚、老实、勤恳的代名词,而与我国大部分农耕都靠牛不同西方都靠马,所以外国人对马情有独钟。他们觉得马是吃苦耐劳,能为他们带来收成的保证。故他们将“力大如牛”翻译成“as strong as horse”。

宗教文化差异

不同民族在崇拜和禁忌方面表现出来的不同体现了人类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一宗教文化。对中国影响深远的三大宗教是儒教、道教和佛教。道教中的玉皇大帝,佛教里的阎王,在欧美文化中都是不存在的。而在西方,基督教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世界,并且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按上帝的意愿安排的。对于中西宗教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在翻译时尤其要注意,这种误解往往会造成重大的理解偏差和不当,严重者会伤害宗教者的感情。例如《红楼梦》中刘姥姥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人把这句话译为“Man proposes,God disposes.”似乎神形兼备,但译文却使信奉佛教的刘姥姥有着改变宗教信仰之嫌了。于是,可以看出该翻译中的“天”与“God”并不能完全互换。如果用“Heaven”来代替“God”或许能更减小这种差异。

历史文化的差异

对历史典故的误解和费解往往是由于对这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不了解而产生的,要进行恰当的翻译,首先应了解它们的历史背景。例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译为:“Like the EightImmortalscrossingthe sea,eachshowinghispowers.”并在后面注明:“the EightImmortals:the eightimmortals ofTaoisminChinesefolklore.”又如,“东施效颦”这一成语典故,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但对于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外国人来说,光从字面翻译中是无法了解其文化内涵的,故将其翻译成“Tang ShihimitatesHsi Shih.”还要在后面注明:‘'HsiShihwasafamousbeautyintheancientkingdomofYueh.TangShihwasanuglygirlwhotriedtoimitateherway.”。

思维方式的差异

不同的思维角度决定了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和风格。汉语的思维模式是因果循环式,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向是线性单方向。例如:在中国,很多人认为两个人结为夫妻是前世有缘,所以今生才相聚。而在西方,结婚只是两个人相爱的延续,不存在原因和结果。在中国,传统文化一向崇尚“以人为本”。《孝经》中提到“天地之性人为贵”,苟子也强调:“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种将人置于自然之上又融于自然的文化观念,潜移默化地影Ⅱ向了汉语言。所以,汉语习惯以动作的执行者作为句子的主语,而英语则常把陈述的重点放在行为、动作的结果或承受者上,并以此作为句子的主语,所以英语中的被动语态要比汉语使用的频繁得多。如:

Englishhasbeen studiedfor3yearsoffandOn atthe spare-timeschool.

我们已经在夜校里断断续续地学了三年英语了。

Plastic bags full ofrubbish have been piled in streets.

人们把装满垃圾的塑料袋子堆放在街上。

在这些句子中,英语的表达都是以动作的承受者为主语,句型为被动语态而翻译成汉语则应遵守汉语习惯,以动作的执行者为主语,使用主动语态。这种现象正好印证了中国“以人为本”的思维模式。在英汉语言的翻译中,明白此思维模式的不同,就可以使译文地道而又自然。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还体现在表达方式上,英语民族重直线思维,在表达思想时直截了当,要点放在句首说出,再补进次要内容。而汉民族重曲线思维,习惯于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的环境,最后点出中心。在语言表达上表现为英语句式结构多为前重心,头短尾长o Researchhadbeencenteredonthe improvement Of natural building materials before syntheticswere created.而汉语句式结构多后重心,头大尾小。同样这句汉语则说“合成材料造出之前,研究工作集中在改进天然建筑材料上。

综上所述,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传递互换,更是两种文化的碰撞。作为语言工作者,除了要熟练掌握两国语言文字,还必须对两种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这样才能使翻译工作不仅仅停留在字面上,更提高到文化意义层面,使翻译在语言上更精准,在文化上更贴切。

猜你喜欢
西风汉语差异
古道西风(水彩)
学汉语
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 01:36:16
相似与差异
音乐探索(2022年2期)2022-05-30 21:01:37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6
秋渐浓,分付西风此夜凉
文苑(2019年20期)2019-11-16 08:52:46
找句子差异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飞魔幻A(2019年3期)2019-06-12 09:22:35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华人时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