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长的理财教育

2013-04-29 17:30Elisa
中华家教·幼儿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科迪西欧动脑

Elisa

美国很多家庭,孩子做家务,父母付报酬。家长把一些家务分给孩子,并与孩子讨价还价,按劳付酬。当然,家务干不好,也要扣钱。阿莱西欧博士的小儿子科迪,前年一月刚满六岁,他承担了把家里的垃圾收集后投到垃圾桶的工作,每周的“工钱”是1美元。他家大大小小十几个房间,十几个废纸篓,要一个个地清理一遍,工作量不小,这1美元也赚得不容易。

有一次我问他:“你一共有多少钱?”他很自豪又神秘地悄声告诉我:“43美元!”连藏哪儿也告诉了我。我问阿莱西欧:“为什么不让他存到银行里?”她说:“我们为科迪开了户头,主要是大额的,为他将来读书储蓄的。这些小钱就由他收藏,如存到银行里,孩子没有数字概念,感受就不深。自己拿着,一元一元地往上加,看得见,摸得着,时不时摸出来数一数,干起活来干劲大……”

阿莱西欧有四个孩子,每个孩子出生时,她都拿出1000元,为他们分别立了户头。在孩子幼年时,先帮他们保管各种收入,有孩子从亲戚朋友处所得的礼金,孩子的工作所得,奖励所得,以及每月父母给孩子的固定投资等。当钱存到够买一股或两股股票时,就为孩子购买股票。日积月累,当孩子年满18岁时,就够支付昂贵的大学学费。孩子们对自己的账户都了解得很清楚,讲起来头头是道。

阿莱西欧的大儿子暑假当足球裁判,赚了“一大笔”钱。一半被父母“强迫”存到银行,其余由他自己支配。第一次当上了“小富翁”,他得意忘形,胡乱买了不少东西。后来他不小心损坏了沙发,结果必须用自己的存款支付一大笔修理费。这之后,他开始懂得钱要用在“刀刃”上,如果今后又犯了什么事,没有经济支持怎么过关?

美国的理财教育是生存教育的一部分。学校也重视“钱”的教育,认为这是把孩子从“象牙塔”上“请”回到社会现实中来。我儿子的学校里还举办过几次相关的模拟社会活动,并要求家长们不许干涉孩子的“生意”,完全让孩子自己操持。

一次是同学们自由组合各种各样的公司,在同学、老师间做生意,看谁能赚更多的钱。孩子们的“公司”或是白手起家,或是自筹资金。有些五花八门的公司,比如,一个公司的产品是用糖果饼干“组装”成一棵“小树”,每棵叫价5美元。这个公司靠“生产”社会上没有的、新奇的“产品”来取胜。我儿子成立的是一家卖中国字画的公司。

另一次活动是学校让学生组成一个工贸性质的公司。孩子们各有各的角色,有当工人的,有当设计人员的,有当管理人员的,把个人的工作角色同报酬联系起来。儿子是个设计师,属于动脑一族,才干了没几天,他就发现公司“分配不均”、“贫富悬殊”:动手的,不如动脑的;动脑的,不如动嘴的(领导)。

美国人很注意让孩子们学习社会上的生存竞争的技巧,以让孩子看到社会竞争的残酷的一面。这样,有关“钱”的教育也就随之进入到另一个层次,即把“赚钱”的行为演绎得更贴近生活了。

猜你喜欢
科迪西欧动脑
动脑
从肯尼迪1963年西欧之行再探“宏伟计划”成败原因
科迪乳业的“团圆”之路
解析中世纪西欧园林及其影响
喜见乐闻:史料呈现的“增值”方式——以《西欧一体化进程》为例
肯动脑就会成功
幸运笔
说话不要兜圈子
动手动脑多快乐
取短,同样也能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