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艳兰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学生的写作不提高将会影响到整体语文的成绩。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下笔更有神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开展活动,构筑平台
初中生都有自我表现和被肯定的需要,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来提高作文教学。班级上都有黑板报,每一个周,教师可以选评有些学生的好文章来填写在黑板报上或是创办本班作文报刊,利用手抄报的形式,将学生作品张贴上墙,让学生拥有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无疑对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促进作用。
2.以自主想象改写文章
教师要指导学生突破课文情景,把思维的领域扩展到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想象力。想象既是阅读的桥梁,又是作文的翅膀,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合情合理又符合科学的想象是有利于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的,同时再某一程度上来说也起到很好的提神作用。例如《秋思》是元代散曲绝唱,是通过带有深秋色彩的景物来寄托人物的思乡之情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它改写成散文,引发学生想象的着力点和触发点,启发学生抓住景物,展开想象:这是什么人?经历了什么人生和社会变迁?心境如何?学生一旦在头脑中再现“游子在黄昏古道”的图景,就会想象、体验到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景。在这基础上来改写,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写出有感情的文章来。
3.尊重学生个性,调动写作激情
诗言志,词言情,小说言心声,凡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作文是高雅地表达自己思想的形式之一,这是学生写好作文不竭的动力。顾明远教授指出:“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要克服目前教育中的划一性、封闭性,尊重学生个人,发展个性,培养自我负责意识。发展个性是现代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如果说作文教学不能尊重孩子,给他们自由的写作田地,这样的作文教学是阻碍学生正常发展的泥潭,因此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以极大的热情,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首先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思维、能感知的活生生的人,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疏通个性化写作的弯弯细流,让每个学生的写作个性都能得到顺利的发展。
二、注重身边的所见所闻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说明创作的冲动来源于对生活的热情。如果下笔前没有对事物的认识,没有心灵的体验,没有感情的波澜,就不可能写出好作文来。所以,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让语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作文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古有云:“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
三、积累阅读量
阅读和写作是一对孪生兄弟,从文字产生之日起,就相生相伴。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如果不阅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师尽量让学生从阅读中尽可能开阔视野,拓展知识、增加积累、深入体验,才可能做到临场发挥“左右逢源”、“为我所用”。
写作的关键就是积累素材,要想写作得到提高,就必须熟读背诵教材和其他课外书籍中优秀的篇章、精彩片断、优美语句,能使学生从中得到较多的语言储备,是积累作文材料的有效方法。因此,应充分利用初中学生年龄段是一生中记忆的最佳时期这一特点,加强背诵指导,强化记忆,积累起终生受用不尽的材料。
四、传授写作技巧
学生在写作时,首先面临的就是审题的问题,审题是作文过程的第一步,这一步工作的好坏,将决定全篇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决定构思能否按正确方向展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文时由于审题不清而造成文不对题的情况屡见不鲜。清文题对行文的限制。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作者必须严格的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记住审题的步骤呢?有一个教师编出这样一个精炼简短的类似诗歌体来记住写作审题的步骤:
题目要求先搞清,标志题眼要辨明;
明确题旨和范围,确定体裁和人称;
人时地事因经果,理物季候与环境;
要求之处必满足,不要求处任你行。
这个方法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牢记这些要求,对写作中学生偏题等现象起到很好的矫正效果。
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倾诉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碰触、认知和对话,是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想法以一种文体的形式记录下来,是学生表达自己的方式。作为教师就应时时用睿智的眼光探寻自身,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的去探索有关教学方法,满怀热情、坚持不懈地为学生传授知识。
参考文献:
[1]陈佳民.文体写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
[2]林中伟.海南省中学骨干教师论文集.南方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