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对广东省高职院校的启示

2013-04-29 14:15邬厚民余靖中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南洋理工学院师资队伍

邬厚民 余靖中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办学模式,成为教师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的重要途径;“无界化”校园概念给教师提供一个专业能力展示的大平台;搭建学习型组织平台,倡导和鼓励教职工不断学习;科学、人性化的人力资源发展建设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提供坚实保障。学习和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广东省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对构建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高职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南洋理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高职教育教学工厂一、引言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成立于1992年,是新加坡政府为了满足新加坡不断飞跃增长的经济和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而建立的5所国立理工学院之一,是一所被公认的、具有创新的综合性学院。目前,南洋理工学院设有工程系、互动与数码媒体系、信息科技系、设计系、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工商管理系、保健护理科学系七大学系,共开办了45个专业,覆盖机电一体化、电子、制造、生物医疗工程、精密工程、航天、纳米技术与材料学、数码动漫、商务、信息安全、设计、商管、生物制药、护理、保健与诊疗等诸多领域。学校占地450亩,在校生人数15600人,全职教职工1300人,专职教师占80%以上。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目标非常明确,一是为学生及学员们提供优质的教育与培训,为他们的未来生活与就业做好准备,使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并为地区的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二是充分利用学院的资源、专才、创意及创新能力来支持企业的发展需求,以支持新加坡的全球发展。这与广东高职院校秉承技能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促进就业为目标,让人人享有一技之长,助推产业升级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办学目标相一致。学习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做法,不断提高广东省高职教育的办学水平,对构建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高职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新加坡南洋理工以学风严谨,社会对培养人才的认可而受到教育界的高度评价。它依靠强大的师资,搭建了学院生存的命脉,在国际上打响了自己的品牌。本文通过对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研究分析,为广东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二、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和方法

1.“教学工厂”办学模式成为教师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教学工厂”的办学理念,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公认标志。这个独树一格的培训模式,在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赢得社会的一致赞赏。它以学院为本位,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全方位营造工厂实践环境,为学生研发项目、体验工作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缩短教学与就业岗位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毕业后即能胜任岗位工作。这同时也成为学院专能开发和教职员专业培训的重要途径。

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目的就是在学校里面,营造一教学环境与真实工厂紧密结合的教学形式。“工业项目”便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过程中,教师作为项目经理,也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开发能力。他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也要不断钻研与提升技能,师生协作,携手解决企业所面对的成本、质量及产品性能等难题。在“教学工厂”模式下,核心教学及项目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这个过程中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使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水平及实践能力得到显着的提升。

2.“无界化”校园概念给教师提供一个专业能力展示的大平台

“无界化”本质上就是打破院系与院系、学科与学科、专业与专业、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壁垒,实现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合作互助,资源共享。团队合作和资源共享是“无界化”的核心。南洋理工学院的无界化校园概念是全方位的,这里教师的工作是无界的,是多项教学任务的承担者;教师所属的部门是无界的,不受部门的限制,自由组合进行项目开发;教学团队是无界的,根据项目专业需要组建项目组;所用的资源是共享的,根据教学和项目需要,选择教学场所;自由分享经验知识库积累的经验。

“无界化”注重团队合作,增强了不同专业和院系融合,拓宽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教学资源的利用与人力资源的共享。“无界化”校园概念使学校教职员在岗位轮调方面更具有灵活性,学院为他们提供更多事业增值机会,并在符合个人与学院目标下,充分发挥教职员的潜能。

3.搭建学习型组织平台,倡导和鼓励教职工不断学习

南洋理工学院主张教职员不断学习,鼓励个人学习及其相互分享心得。学院不断营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四大措施为教职员搭建学习型组织平台。一是SOLID(Sharing,OrganizationalLearning,Interaction and Dialogue),即分享、组织学习、交和对话。SOLID是南洋理工学院教职员间分享知识的一个主要框架。在南洋理工学院,教职员间在SOLID日分享商业信息、管理思想、日常运作改善心得及先进管理法等。星期六被定为SOLID日。二是AES(Accumulated Experience Sharing),即经验积累与分享。AES是南洋理工学院开发的经验知识库,学院把工业项目开发所积累的经验系统化的搜集和组织,以便大家分享相关的经验与知识,同时将自己的教学心得、教案、论文、课件、外界信息等放在网上与他人共享,构建“经验积累与分享”资源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三是AAR(After Action Review),即事后检讨。在重要事件过后,针对有关件的执行进行分析和检讨,并从中学习有用经验,以便努力把未来的事件办得更好。四是RRS(Reading,Reflecting and Sharing),即阅读、反映和分享平台。南洋理工学院鼓励管理人员,在阅读最新书籍后,与同事分享阅读心得和观点,并帮助他们增加个人阅读量。

4.科学、人性化的人力资源发展建设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提供坚实保障

在教职员的选聘上,要求职业经历与专业能力兼备,重视技能。学院并不盲目追求名牌大学毕业和高学历,学院在聘用专业教师时,要求教师有本科以上学历,有相关专业领域工作5年以上的经历,熟悉企业生产一线,具备过硬的项目研发能力和较高的创新能力,具备解决实际技术难题的技能和熟练的教学示范能力。这些选择的条件就已经使教师具备了企业工程师的能力和条件。此外,在人才招聘的程序非常严格,应聘者至少需要经过三次以上的面试,通过项目导师、院系主任、人力资源部门、主管校长的层层筛选。在个人发展方面,南洋理工学院注重人才的发展计划。学院为教职工提供良好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能够充分发挥每一个教职工的潜能。灵活多样培训计划为教职员工提供的全面提升综合能力的机会,并且积极鼓励教师引进和参与企业项目。学院规定每年有20%的教师进行企业项目研发,并实施岗位轮换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得到提高的同时,又保证了企业项目开发的连续性及与企业合作的延续性。

三、广东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之间的差异

“十一五”期间,随着广东省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广东省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也取得一定的成绩:师资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培养机制更加完善。但是,在广东省面临产业调整升级,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与日俱增的情况,高职教育对师资队伍的建设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新加坡等先进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相比,广东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仍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

1.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仍存在差异

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是建立在广泛的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利用企业的技术和资源在校内建设起一个个设备完善、技术领先的真实企业的工作环境。围绕“教学工厂”中的项目积极开展课程开发与专业建设,校内就可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此外,“教学工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项目建设和专业开发的平台,项目可以广泛应用于生产当中,许多优秀的项目可以转化企业实际生产成果,使得校企合作企业获得更多益处,从而加深合作的紧密性。

在广东省,高职院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但是在实际运作中,仍未实现真正的深层次融合。一方面,企业是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根本目标,由于缺乏推进校企合作配套的制度保障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一些企业缺乏主动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现有校企合作多数是出于各高职学校为解决实习场所不足、疏通学生就业渠道等需要,表现为一种自发的、浅层次的、松散型的状态,尚未从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综合要求的角度来认识和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这种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与建立校企互动共赢的良性运作机制仍有较大的差距。

2.教师的选聘上仍存在差异

南洋理工学院在教师选聘上重经历,轻学历,严把关。特别注重教师的企业工作经验,教师必须要有相关专业领域工作5年以上的经历,熟悉企业生产一线。学历要求则只需要本科以上即可。此外,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学精神也是要进行层层面试进行评估。

然而,广东高职院校对师资的要求主要注重学历和职称,近年对新晋教师基本上要求是研究生生学历以上或者中级职称以上。在这些群体当中,大部分教师是直接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他们普遍缺乏对高职教育的了解,技术技能和职教能力不强,实操动手能力仍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对师资技能水平的要求,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岗位的要求。此外,学校从企业和社会上录用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也因无法解决他们的晋级、职称等问题,给学校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带来较大的困难。

3.师资培养力度上仍存在差异

南洋理工学院提倡终身教育,提出职业无“货架寿命”概念,即超市货架上的商品是有有效期的,而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师受雇可无限期。学院特别重视教师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以适用社会知识和技能飞速发展的需要。每年有20%的教师到国内外高校、企业(公司)或研究机构等接受培训,或者派遣到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顶岗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情况,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技能和项目研发能力。同时,规定教师知识更新周期以5年为限,与行业工程师保持水平相当;积极参加学校定期开展的培训,制订个人近期和远期的培训计划,用制度来约束教师。

目前,广东省高职院校的师资培训力度不够,奖惩机制仍未完善。仍未有专门为高职教育培养师资的培训学院,师资培训机制仍未健全。由于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师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很难安排出一段时间参加培训。个别学校领导也因重视不够或是学校经费不足等原因,派出教师参加培训的人数较少。

四、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对广东省高职院校的启示

1.为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搭建深化校企合作平台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理念是将企业环境引入学校,把企业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教师要进行项目的设计和开发,教学中指导学生参与项目的实施,“源于企业,用于企业”,与企业建立开拓性策略伙伴关系。2011年,广东省已成功搭建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百校千企”校企合作平台,要以此为契机,推动新一轮的“百校千企”校企合作计划。建立企业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各地校企合作紧密型企业的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安排教师到企业参与培训,跟班上岗,有针对性地了解企业生产实际,把握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实施校企双制办学模式,探索校企结合互利“双赢”的发展道路。教师的科研教研与企业项目紧密挂钩,实现教学与科研相融合,将企业项目转化为科研与教学并举的项目,以此实现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过程,并且逐步提高教师的项目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教师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创造条件,搭建发展平台。

2.完善相关政策,重视优秀人才的引进

南洋理工学院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使他们对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有着敏感的嗅觉,对专业有着熟练的操作能力,在学校开放的学术氛围下,项目的开发能力就会发挥出来。借鉴南洋理工学院的经验,改革专业教师聘用制度,允许高职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教师讲授的机制。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师资职称评价制度,淡化对学历的要求;增设高职院校正高级职称,吸引和稳定更多的高技能人才长期从事高职教育。出台广东省高职院校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教师的政策。

3.建立完善高职教育师资培养网络,不断提高教师的能力水平

南洋理工学院大力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特别重视教师的管理、培养和专业发展。在教师对自身能力不断地充实和提升的同时,学院为教师提供事业发展的途径和事业增值的机会,发挥其潜能,使每位教师的职业能力永远保鲜。借鉴南洋理工学院的经验,重视教师的培训、能力开发和转型。搭建覆盖全省的“1+10”师资培训网络。依托一所综合实力强、办学水平高的技师学院,建立1个师资培训中心,负责全省师资的调查研究,制订年度相关的培训计划。在中心的总体统筹协调下,根据省内高职院校的区域分布特点以及各有关高职院校的突出专业优势,在粤西、粤东、粤北、珠三角依托国家重点以上高职学校建立10个片区的师资培训基地。各高职院校要积极派出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并组织好教师校内培训及到企业的培训,并将教师受训后技能提升效果作为专业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申报和评定的考核内容之一。深入实施“双百双向”师资培训交流计划,每年从全省高职院校选拔一批优秀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到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学习深造;从德国、新加坡等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引进职业教育高端专业人才。学习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提高广东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专业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4.开展师资结对工程,实现教师资源的共享

借鉴南洋理工学院“无界化”的先进理念,使现有优质师资资源充分利用,开展学校内部、学校之间、地区之间的师资结对和交流。学校内部,开展“师徒结对——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新教师在老教师的引领下,尽快适应高职教育的教学要求,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岗位要求,促进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校与校、地区与地区之间,优质学校与普通学校结对、发达地区学校与欠发达地区学校结对,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一是普通学校、欠发达地区学校到各优质学校跟班学习,各师资承训学校要为这些教师制定一整套的提升培养方案,让其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教学、科研、管理当中,帮助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二是组织名教师到各学校进行讲学、指导,让名教师在跨学校、跨区域范围内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全省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三是发展网络师资共享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全省高职院校名教师资源库,名教师的教学视屏、教学成果等内容均可在上面进行共享;建立全省高职教育师资交流论坛,在论坛中,老师可以分享教学成果(教案、课件、试卷、公开课),可以咨询有关教学问题,可以分享教学心得。

参考文献:

[1]余靖中.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优势对广东技工教育的启示[C].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2011,12.

[2]岳东海,颜鹏浅.谈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办学理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1):25

[3]古凌岚.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师资培养模式分析及启示[J].高教论坛,2010,(02):20.

[4]郑艳.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的拓展开发——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考察学习启示[J].辽宁高职学报,2010,(08):20.

猜你喜欢
南洋理工学院师资队伍
纽约“东村”的南洋菜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南洋爱国华侨三领袖的赤子情
江苏理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理工学院简介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任意门
民国南洋华侨文献出版热及“南洋”观辨析
浙江南洋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