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校电气技术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2013-04-29 11:28:09何澍炜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理实实训技能

何澍炜

为解决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并从一体化教学的设计、实施及效果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中等职业教育 理实一体化 实训 双师

中等职校学生入学时大多数在16岁左右,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及职业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电气技术专业是我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专业之一,其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企业和应用类公司、单位培养在生产和服务一线从事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生产线上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等工作,具有公民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与学生生源差、在校时间短、实训硬件不足、“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等现实问题存在着巨大的矛盾。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国家对新疆职教投入的加大,我们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的重要一环,就是要用理实(理论、实际)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来代替传统的理论与实训教学分开的做法。现将我校在电气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作以简单介绍。

一、原有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校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实训硬件不足,且现有的实训设备很难满足企业对学生的技术要求;“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愿也难以胜任“动手”;理论课偏多,实训课偏少;理论课上学生只动脑不动手,而实训课上只是简单模拟教师的操作过程,只动手,不动脑。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学生的认识规律,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失去了教学应起的作用,即浪费了时间,又影响了教学效果。我们应当改革旧的教学模式,探求手脑并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设计

1.优化并压缩基础课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与我校其他专业不同,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和物理学基础。因此,我们要在基础课内容的选择和课时分配中要突出重点,综合考虑(见图1)。

不因人设课,大胆地弱化一些基础课。将地方史、法律、职业道德等可合而为一。对职业生涯课程分为占课时较少的普通班和选修提高班。依据学生特点,设置礼仪、企业文化、美术、职业生涯(提高班)、文学欣赏、青年心理学等选修课。这样既节约了课时,为专业课理实一体化教学节省了大量课时,同时,也可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对选定的基础课程进行内容的优化。而其他的课程,如数学,可根据专业特点,着重函数、方程组及线性代数等内容,为学生的后续课程做准备。设立校内各专业的学术机构,对选定的基础课内容进行确认。编写适应本专业的基础课校本教材。

2.调研企业,强化校企合作

我校近几年不间断地选派教师下企业调研,并将这项工作制度化、常规化。通过对中泰化学、广汇集团、特变电工、乌石化、新疆化肥厂等企业的调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首先,通过调研,我们把专业设置紧贴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紧贴行业职业岗位群的需求,找准专业定位、专业技能人才需求的状况,适时调整培养目标,制定培养计划,为理实一体化打好了基础。其次,通过下厂调研,建立以企业为主的实训基地,开拓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新模式,让学生下厂实习,有侧重点的学习本专业的新技术,干中学、学中干,提高技能,增强职业能力。同时,在下厂的调研锻炼中,也使我们的教师群体得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及技能,开阔了眼界,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做好了师资贮备。

3.实训场地的改造

近几年,我国对中等职业学校资金投入逐年增加,我们要把握好这一契机,对以前的实训项目进行优化,对实训室进行改造并进行充实,以满足本专业核心课程,如电工基础、电子技术、PLC、电力拖动等课程理实一体化的需要,并根据已有设备,加强学生对内外线路布线、安装的认识,特别需要树立学生安全用电、安全操作的意识。此外,对于一些成本较大或者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训项目,可使用仿真器材进行实训。考虑到专业特点,应当把实训室建立成理论、实训操作三位一体的教学场所,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教学两者相互渗透,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场地。

4.设计技能模块

根据技能要求,研究并确立每个岗位的模块所开设的课程,并分析技能要求及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遵循认知规律设定实训项目。在教学中,以项目为驱动,围绕项目展开,把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渗透于实践中,讲练结合,使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二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例如,在对学生进行中级维修电工的考前综合练习的教学中,我们首先分析了中级维修电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见图2),确定了技能实训的行动领域。

中级维修电工的操作技能主要分为以下两项:一是安装调试操作技能;二是故障分析、修复及设备检修技能。围绕这个目标,并考虑在企业调研得知的实际情况,对中级维修电工技能实训内容进行了组合,编制了中级维修电工一体化教学系统方框图(见图3所示),通过这些核心实训项目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电气专业在生产一线所需要的基本核心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5.一体化教学拓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气技术的应用更是日新月异,而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学校的实训设备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紧跟企业进行更新。应当充分利用校外的实训基地,把握好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的机会,把校外的顶岗实习,作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拓展和深化。在实习之前,首先应当确定学生所在企业中本专业的核心技能是什么,新技术、新方法又有哪些,同企业一道,组织由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参与的实训教师队伍,安排学生参与对不同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等工作。实习中应分阶段进行总结和考核,循环上升,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独立工作的意识。实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成绩综合评定,教师要及时更新实训计划和教案。只有这样,我们才完成了本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全过程。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要完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重要的环节。作为职校教师,不仅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用教育理论及授课技巧,将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完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任务。此外,应当将具有技术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吸纳到教师队伍中来,坚持教师下场学习的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成长锻炼,应尽可能参与或学习企业的一些重大技术改造,使我们的教师成为真正的“双师”,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施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的主要思想是,鼓励学生面对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所构建的产品目标,产生一种创造激情和价值实现欲望,使学生能够在一种企业生产环境或情境下,按照企业产品生产过程的工作模式,完成学习和训练任务。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教、学、做“融入课堂学习,学生围绕项目中核心理论知识点及重点实践技能分组讨论,互动教学,把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训的整个过程,学生通过“干中学,学中干”,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的手段上,采用模块化教学和任务引领式两种教学方法。即在专业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在专业课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中采用任务引领式教学。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既考虑了专业基础课的完整性、灵活性、共享性,又兼顾了专业课的针对性、实践性、指向性,使得两种教学方法相得益彰。

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根据职业岗位所需求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教学知识点,把零散的知识点整合为以模块式教学为主要特征的有机整体。各模块在有一定的关联性的同时,又相互独立,可根据专业技能教学要求进行取舍,也可随技术更新对相应的模块内容进行更新;在各个模块教学中,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有机结合,注意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专业课及考工综合训练中,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任务引领式教学方法,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在一体化教学中,根据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育内容,在明确职业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后,完成向实现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三个转换。

在教案的编写中,打破传统的方式,设计全新的教案和学案。例如,在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重新设定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方法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让学生了利用实物,自己动手,寻找问题;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思考,从而寻找规律,找出问题的答案。首先,在多媒体中出示电路图,让学生认真识读。指出各元件的名称,根据符号判别三极管的管型。其次,要求学生根据电路图,按规定在试验台上搭接电路。调节RP电位器,观察电流表的读数变化情况和LED的亮度变化。缓慢调节RP使IB分别为10uA 15uA 20uA 25uA 30uA,记录IB、Ic和IE对应的电流值。把各次测量数据记录在案。最后,根据记录测量的数据,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上述实验,学生可以自行发现三极管电路的放大规律,相比过去单独由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甚至连演示实验也不进行的情况,首先,学生有了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其次,在分析思考实验现象的同时,学生自主得出了结论,相比教师直接给出结论,印象深刻,记忆牢固,理解也更为深刻彻底。

4.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模拟考工形式进行,分为理论及实际操作。在理论考核中,应重点考查学生对应项目所涉及核心知识点的掌握。在实际操作中,重点考核学生操作(每个阶段子项目)能力,使用电气设备能力,分析排除故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考核学生敬业精神及安全意识,给出综合评价成绩。

四、成效与展望

通过一线教学实践证明,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不仅仅是一种课程组织方式的改革。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现了新的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和新人才培养管,缩小了学生所学技能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异,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企业用的上、留得住。在招生、学习、就业的良性循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实施,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教学条件,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把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过程中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了学习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有效、更科学的完成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在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新疆这样边远地区,实施电气专业教学改革,进行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无疑是艰辛的,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实际,符合职业教育的目标,有利于校企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得到了锻煉,走上业务不断发展的健康之路。

参考文献:

\[1\]罗庚新,宁玉山.高职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职业教育研究,2011,(3):104-105.

\[2\]张国香.“宽口径”人才模式下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职业教育研究,2012,(5):91-92.

\[3\]杭守松.浅议中职《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学习.职业教育研究,2010,(8):94.

\[4\]王芝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学习方法分析.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8,(1).

猜你喜欢
理实实训技能
高级技能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气控制与PLC”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
电子制作(2018年10期)2018-08-04 03:24:40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拼技能,享丰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画唇技能轻松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03:51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技术与教育(2014年1期)2014-04-18 12:39:08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