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军
花儿开了,不少人自然会意识到春天来了。那么,我们可以不可以这样说,虽然花儿不是春天的全部,但是花儿能折射出春天的美好。生活中的很多细微的事物或事件也是这样,透过它们能让我们感悟出比较深刻的道理来。在写作中,这种通过细微的事物或事件来表现深刻主题的写作手法就是“以小见大”的手法,它有着很广泛的运用范围。
2012年重庆市中考作文题:
脑海中的往事像镜头倒转一样连续不断的上演,无一不是平平淡淡的小事,却温暖得令人忍不住落泪。那一段段美好的时光,静静流淌在心泉的最深处,它将永远温馨鲜活在遥远的记忆里,成为支持我一往无前的力量。(选自《读写舫·走笔》)
请以“那件小事激励着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在600字左右;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 、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对一个全命题作文题目进行构思,通常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对题目进行审读
“那件小事激励着我”,这个题目表意非常明确,它有三个着眼点,分别是“那件小事”、“激励”和“我”。“那件小事”表明这篇文章一定得写一件小事,什么样的事算“小事”呢?恐怕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生活中发生在普通人物身上的事件,或者事件本身的过程相对简单,我们通常会把这样的事称之为“小事”;而“那件小事”中的“那”字,则表明事件已经发生,我们可用回忆的方式来叙述事件。“激励”一词在词典里的解释为“激发鼓励”的意思,这里可以从给“我”以感动、关爱、自信等角度进行立意。“我”字则意味着这是一个引导考生写出一篇表达自我的作文题目。连贯起来看,就是要求写一篇叙事性的文章,表达出“我从已经发生过的那件小事中得到了激发鼓励”这个基本的主题。
第二步,确定写作的侧重点
在这个题目中,有两点需要着重关注:一个是“那件小事”,写好事件是本次写作的基础;一个是“激励着我”,这是本篇作文要表达的重点。具体到“那件小事激励着我”这个题目中的事件,大致应该具备下面的特点:
1.小而全。这就是说,既然是事件,就要有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做到详略得当、条理清晰。
2.小而精。就这篇作文而言,要写一件事,但事件并不能作为要表达的全部内容,需留一部分空间来表达“激励着我”这个主题。因此,叙事时就应该做到简练、精致,中心突出。
3.小而有意义。所谓的“有意义”是指所写事件不论多么微不足道,但它能起到激励人的作用。比如: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里当面为我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这个事件应该算小吧,而恰恰是这个小事让我懂得了学习须认真的道理,从此我克服了学习马虎的坏习惯。这样的事可以说就是有意义的事。
我们再来说说怎样表达出“激励着我”这个写作重点。根据前面所提到的激励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比如:从“感动”这个角度进行构思,写一位“爱心妈妈”过节时把福利院的孩子接回自己家里,让孤儿体会到家庭的温暖,这个事让我感动,激励着我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从“自信”的角度构思,写一次演讲比赛,开始我不敢参与,同桌极力推荐,老师主动帮我修改讲稿,最后我获得了一等奖,这件事激励着我做任何事都应该有信心。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叙述就能突出题目中“激励”这一关键词,激励是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能激励一个人的因素会有很多,除了前面提到的感动、关爱、自信等之外,还有信任、尊重、榜样的力量等很多因素,这些都能成为立意的角度。
第三步,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材
对于“那件小事”的选材,可以分为“我”自身的事和别人的事两类。生活中我们每天都经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能给我们激励,让我们有所启发。“去年暑假,看着村里几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小姑娘都到外地打工挣钱了,我的心里也直痒痒,但我知道父母对我的升学一直抱有很大的希望,所以我也不敢向父母透露半点自己的想法。妈妈到底还是猜透了我的心思,她并没有跟我说什么,只是一反常态,第一次主动让我跟她去锄地。”这是一篇习作的开头,事情结果自然是“我”累得一塌糊涂,也明白了自己当前应该做的是什么。从此,这件小事就激励着我更加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
别人的事有更加广泛的选材范围,可以写亲眼所见的身边人的事件,也可以写通过各种渠道“听说”的事件。比如,网上曾经广泛传播着这样一个事件:江苏扬州的一名中学生在骑车上学途中不慎剐蹭到一辆停在路边的轿车,他在原地等了半小时没等到车主,就留了一张字条说明情况并留下联系方式。此事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这个小事能激励我们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不论是选择自身经历的事,还是所见所闻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都必须得能突出所要表达的主题。而且,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写普通人物、寻常事件来表现比较深刻的主题。
通过写小事件来表现大的主题,主要应把握住以下几点:
一、从“小”处着眼,选取典型事例。任何一篇文章的选材都应该是有讲究的,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更需要有独到的选材眼光。“那件小事激励着我”这个题目本身就显示了应该选择小事来写,“小”意味着事件的主人公是普通人物,事件过程也不复杂,但应该够典型,足以能“激励着我”。下面佳作中,“那件小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女孩,文章就写了她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帮助一位乞讨的残疾人这件事,这可以称之为“小”,但具有典型性。
二、重视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神韵。表达小事件时,如果仅是叙述故事的梗概,便会更显得文章很单调、不生动。所以,在写出事件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对细节的描写,于细微处展现神韵。我们再看下面的佳作,其中既写了小女孩的神态、动作、语言,还有对那位乞讨的残疾人的细节描写。这些描写不仅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的作用,更展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内心世界;同时,这也为“见大”做好了铺垫。
三、适时升华主题,以“点睛”之语增强文章的震撼力。透过小事件,表现出大的主题,这往往需要由叙述事件转入到议论抒情,甚至会有“点睛”之语来揭示所要表达的主题。很多同学都熟悉莫怀戚的《散步》一文,一家人一起出去散步应该不算什么大事,但作者却从中悟出了人生的道理,最后用“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句话揭示了这个道理。在下面的佳作中,当“我”看到“三个手挽手的背影就消逝在了夕阳温暖的余晖里”的时候,突然“真切地体会到:善良是美丽的,也应该是可以传递的”。这就是一句经典的“点睛”之语,小女孩的父母把善良传递给了女儿,小女孩的善良又感染了“我”。有了这样的语句,既使主题表达更明确,也能增强文章的震撼力。
总之,只要善于在平常的生活中捕捉典型的材料和细节,用心去体悟,挖掘出其中的真、善、美,就能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把它表达出来。
那件小事激励着我
张德洋
周日的下午,我像往常一样返回学校,照旧要经过那个小小的车站。
突然,一个白白净净且有点胖乎乎的小女孩,气喘吁吁地从马路那边跑过来。一只小手还拎了个塑料袋子。再仔细一看,她嫩白的额头上布满了细细的汗珠,她便不停地用手背擦拭着额头。
我十分纳闷:这小女孩的父母也忒放心,竟然让她独自来乘车!
正疑惑间,却见小女孩已经跑到了车站的角落里,她蹲下身子,兴奋地大声说着:“爷爷,我给你带好吃的啦!”我这才注意到角落里还蜷曲着一个人,看上去下肢有严重的残疾,脸上身上都脏兮兮的,甚至难以判断其年龄。他身子下铺着一个破纸箱,面前放了一个大瓷碗,碗里有几枚硬币,还有几张零钞——原来他是个乞丐。说实话,之前我对这样的人是反感的。听到小女孩的喊声,角落里那个人微微一怔,好像是不敢相信小女孩就是在和自己说话,但小女孩就在自己跟前,而且说着就从塑料袋子里往外掏东西。薯片、山楂片、口香糖……一会儿那人的面前就摆了好几种吃的东西。
“爷爷,饿了就快点吃吧。”见那人一直愣在那里,小女孩抓起一袋薯片就塞到了那人的手里。我看到那人的手在颤抖,嘴里也不停地小声说着话,看表情是在感谢这位小女孩。我静静地看着这一幕,忽然觉得这小女孩就是个小天使的化身:头顶着金灿灿的光环,背后是展开的洁白美丽的翅膀,纯真的笑容穿透我的胸膛定格在了我的心灵深处……
“果果,跟爷爷说再见吧!”循声看去,我发现一对年轻的夫妇就站在不远处。小女孩站起身,向那人挥了挥手,“再见,爷爷!”那人也朝小女孩挥了挥手,小女孩转身蹦蹦跳跳地跑向了年轻的夫妇那边。一会儿,三个手挽手的背影就消逝在了夕阳温暖的余晖里。这一刻,我真切地体会到:善良是美丽的,也应该是可以传递的。
我把手伸进自己的口袋,掏出两枚一元的硬币,走到那人跟前,弯腰轻轻地把硬币放进了他的碗里。“谢谢!谢谢!”我听到了那人并不清晰的发音。此时此刻,一股暖意却充溢了我的心胸……
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事件,当简则简,当繁则繁,除了完整交代事件的过程之外,文中不乏精妙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写小女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突出表现她美好的心灵,这些给文章增添了不少的“看点”。而在突出主题方面,作者始终把自己融入故事情节叙述之中,写自己的所见所感,结尾更是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了“我”受到那件小事的激励,“我”体会到了助人的快乐。这样,文章完成了由叙述一件小事到表现深刻主题的升华,给读者以顺理成章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