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东
中职历史的教学对提高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的。而中职历史教学的细节拓展能更好地完成教学预计目标,提高学生的历史兴趣,增强教师的教学技术和专业技能。
中职历史 教学方式 细节拓展
历史这门学科综合性较强,这就要求教学方式也应该具有综合性。历史是理论知识和经验的综合,任何历史上的人物和史实都是曾经客观存在的,并不能抹杀,它们都是不可取代的。而现今的人们正在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历史故事来寻觅历史讲述的经验和规律。
一、历史教学中的细节拓展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
中职历史教学的细节拓展的含义如下:对历史教科书中所阐述的时间点、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情节展开更多的说明,进行知识面的拓展。因此,作为中职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就应该用灵活的方式为学生讲述历史故事、分析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使得授课的方式更加通俗易懂。对于那些历史中涉及到的生活道理和社会变迁规律,教师除了单方面的陈述,还需要将学生领入当代的历史环境,让他们亲自体会,在感同身受的教学环节中学到更实际的知识,培养他们的世界观、历史观,将这些观点运用在现实生活的诸多问题中,最后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中职学校历史课堂教学细节拓展效果的好坏是由历史课上是否具有典型例子决定的,这些典型的实例和故事,一般都有相对典型的细节、元素,这也是历史课程的教学规律。然而我国目前素质教育还没有得到真正推广,很多学校依然在以考试断定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此方面的影响,很多历史老师都将学生的历史成绩作为重点考查指标,只重分数、不重效果,他们在讲述历史问题的时候,只是一味地强调应试时需要写在卷面上的答案,根本不注重学生的学习细节,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历史学本身具备的故事性、丰富性和世界观、价值观全部消失殆尽,最后只剩下从早到晚的背诵和记忆。不论从教育还是学习方面来看,这样都是错误的,在中职历史教学中,历史知识都是有细节价值的,所谓“细节定成败”,说的就是历史细节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把握住历史细节的体会和讲述,对中职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观念开发,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细节拓展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将历史故事拓展
历史是有故事的、有血肉的,但是目前的历史教材很少会有较长篇幅介绍历史故事,还原历史实情,取而代之的则是高度概括的文字。编写历史教材的要求就是简单明了,然而简单明了带来的是篇幅的缩小、历史定义的增加,使历史课本变得枯燥无味。作为历史老师,怎样运用这样的教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让他们学到更深层次的知识呢?作为生活在现代的学生,根本无法深刻了解那些遥远的历史事实,课本上的数据、定义是无法带来实质性的学习效果的。那么在此背景下,历史老师就要对那些数据和定义做出拓展性的叙述,把历史事实还原到课堂上来。
例如,“九一八事变”的侵略性质,学生很难理解何为“蓄谋已久”,简单的一句话蕴含的是无数鲜血铸成的事实。那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引用日本明治维新后,明治政府制定的“大陆政策”作拓展:第一,日本先将台湾作为扩张的第一步;第二,由中国东面进发,进军并占领朝鲜;第三,以朝鲜为跳板,占领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第四,将占领的区域扩展到中国内地版图;第五,征服整个亚洲,甚至称霸世界。经过上述拓展,学生就能理解“九一八事变”为什么称作“蓄谋已久”,同时,在学习“七七事变”和太平洋战争时,也能结合本课内容,将史实联系起来,学到完整的历史知识。
2.历史是事实,对历史要理性,也要感性
以戊戌变法为例,变法失败后最危难的时刻,谭嗣同可以逃离中国前往日本,那里可以保住他的性命,能够为他提供充足的生活需要,但是保不住他的思想,因此他最终决定放弃机会,留在中国,以自己的行动唤起人民的觉醒,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这一课的讲述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谭嗣同的做法,让学生理性对待史实,感性体会思想。在国家危难的时候,要有不怕牺牲,勇于站出来同恶势力斗争的可贵精神。这样一来,学生对谭嗣同的做法就有了共鸣,也就自然而然理解了他这么做的原因,对他的爱国精神也佩服有加。
3.历史教学的本身就是历史的重演
在历史课堂上,除了文字的描述、表格的演示,还有一个重要元素就是插图,插图也是历史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插图简单明了,却包含了数以万计的文字无法说明的知识和内容,学生通过观看历史插图,能够将那些重点、难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理解并记牢,从而变成自己储备的知识量,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例如,莫斯科战役这一课,如果仅仅按照书本上的文字,只有对斯大林红场检阅的文字描述,那学生只能看见诸如部队整齐划一、气势昂扬和斯大林慷慨激昂的演说等。学生无法身入其境地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配上一幅红场阅兵的插图,历史事件就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他们还能看见斯大林的气宇轩昂,看见军队的步伐,看见克里姆林宫顶上的五角星。
這幅图将恢弘的阅兵场面展现在了学生眼前,体现的是苏联军队强大的战斗力,也从侧面展现出了法西斯军队最后的挣扎。在有插图的历史教学中,如老师加以正确的引导,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历史知识,培养自身的历史思维。
4.承上启下
历史具有连贯性,而历史教科书却具有跳动性。所以,教师在授课阶段就要注重历史环节的衔接,并且达到自然过渡,让学生感觉不出来是在进行生硬的陈述,在不经意之间学到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
例如,教师在讲述“二战”期间的几个反法西斯国家会议时,可以作拓展:德黑兰会议期间,在一个上午,丘吉尔说:“昨夜我做了个梦,当上了世界领袖。”罗斯福说:“我也做梦了,我也梦到我当上了世界领袖,那么,斯大林先生,您做梦了吗?”斯大林接着说:“我当然做梦了,我梦见我不但没有赞同丘吉尔先生做世界领袖,而且同时也没有同意罗斯福先生您做世界领袖。”这段关于做梦的对话,其实斯大林的意思很明显,他说梦见自己不同意前两者做世界领袖,意思就是说,苏联才是世界霸主。学完这一课,学生就能够了解英国、美国和苏联三国的野心,也能使学生预测到,反法西斯胜利后,这三个国家将会迅速地由合作关系转为竞争,抢夺世界霸主地位。学生理解了这一点,那么之后学习关于美国、苏联的世界争霸内容时,学生也就能联想到这次会议,想到斯大林说的话,为新内容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结束语
总之,历史是多变的、宏大的。历史的发展是多层次、变化多样的。在中职历史教学中,要改善学生缺乏兴趣的现状。作为教师,拓展教材里的细节知识并将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作为课堂的重中之重。将那些深奥的定义、表格和学术用语进行分析对比,配合简单明了的插图讲述给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将中职历史教学推上一个新台阶,培养出更多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建波.高中历史教学细节拓展举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1,(21).
\[2\]汪德武.细节拓展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历史教学,2005,(11).
\[3\]具惠兰.试论高中历史教学学生历史感的培养\[J\].教育导刊,2013,(2).
\[4\]沈福.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利用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