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互证(Triangulation)研究方法在教育学研究中的应用

2013-04-29 06:27谢立欣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教育学研究者对象

谢立欣

人种学研究中的三角互证(Triangulation)研究方法也可以应用到教育学的研究中,目的是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本文将结合笔者的研究经验,讨论三角互证研究方法三个阶段以及研究手段:观察、使用调查问卷以及访问,从而进一步阐释三角互证如何从三个角度避免单一研究方法所带来的数据局限性。

三角互证(Triangulation)观察调查问卷访问三角互证(Triangulation)研究方法原指“在人种学研究中,运用多种资料来源或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资料所作的定性的交互证实”。三角互证研究方法在其他学科的研究里也经常被使用。在教育学研究场景里,教与学互动过程中的多种因素导致教育学研究的复杂性,“只用单一的研究方法通常只能产出有限的,甚至有时带有误导性的数据”。因此,使用三角互证研究方法的目的是“从一个独特的认识论位置出发,在三个不同的角度收集研究所用的数据”。使用多种研究方法,令数据来源于三个不同的角度,这样可以避免单一研究方法所带来的局限性以及缺点,从而增强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笔者曾经进行一项研究,研究问题是随着海外高校接收日益庞大的外国留学生群体,高校教师有否在教学方法上进行调整以及是否需要接受相应的教学方法培训。因为这项研究涉及高校的教与学,教师的想法和意见,笔者认为简单地使用任何一种研究手段,都不足以获得既全面又真实的数据。笔者决定参考人种学研究中的三角互证方法,分别通过观察、使用调查问卷以及访问三种手段去收集数据。整个研究分为三个阶段:(1)在自然的非人为创造的研究环境中对环境里的各种元素以及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观察;(2)发放和回收由研究对象独立完成的调查问卷;(3)根据观察获取的数据以及问卷反馈的情况,对个别研究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的一对一面对面访问。

一、观察

研究者通过进入教与学的“现场”进行观察,可以有机会直接感受研究对象所在的环境,从而获得第一手数据。与日常观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自然习得相比,调查研究的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观察者带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前期对观察进行精心的组织和设计,从而“获得一般观察无法达到的对事物洞察的深度和广度”。半结构半开放的观察计划有利于研究者一方面对研究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另一方面以一种相对随机以及开放的态度收集数据,使研究的问题越来越清晰。为了减少研究者中进行现场观察给教与学带来的干扰以及负面影响,研究者在观察中可以成为一名“参与者”,直接成为“研究对象所处的活动中的一员”。笔者在自己的研究中曾经“伪装”成一位选修课程的学生,和其他同学共同听课、参加课程活动,应要求与老师活动进行互动,当然这是预先征得教学单位以及任课教师的许可。通过课堂观察,笔者一方面可以筛选出具体的目标研究对象,譬如课堂里有高比例外国留学生的任课教师;另一方面也可以详细记录教师上课用的教学技巧,以便在设计问卷中进一步调查。笔者也已经可以在观察中直接收集到教师性别,学生人数等基本信息。一般来说,在研究的初期阶段运用“观察”这个研究手段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研究者“对研究里的物质、人、交际以及环境等因素预先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二是配合文献阅读,研究者在观察过程中对研究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为设计调研问卷作深入的准备。

二、调查问卷

作为常用且有效的收集调查数据的研究手段,调查问卷能够向研究者提供系统的数据,这些数据相对来说可以直接用于分析。调查问卷的设计一般为结构好的、非开放性的题目,形式譬如多项选择、评分尺度、等级排序。研究者通过问卷收集研究对象对主要研究问题的回答,“研究对象的回答直接生成数据,适用于分析或在不同的试验组中进行比较”。

调研问卷初稿需要提前发放给研究者的朋友或不属于实验组的对象进行试验。通过回收试验结果,研究者可以及时根据反馈的意见或建议对问卷的指引、问题、问题的顺序等进行修改。在发放正式调查问卷时,研究者可以通过邮寄、电子邮件或請研究助手人工发放等形式。但是使用邮寄和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其中一个主要忧虑就是回收率。提高调查问卷回收率比较有成效的方法是“在发出调查问卷之后,研究者向那些没有返回结果的研究对象发放后续跟踪信件,提醒他们协助完成调查并返回结果”。使用间接进行的问卷的另一个忧虑是答案的可信度。因为调查者无法知晓研究对象在回答问卷的时候,有否受到外界环境或其他人的干扰;是否清楚问题和答案的意义;有否认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态度。

在笔者的研究中,笔者通过回收问卷以及统计数据发现,数据与笔者课堂观察后预计的结果有相同的趋向,但是数据也显示出个体的差异以及模糊的答案。为了进一步了解个体差异所在以及获取更为准确的数据,笔者认为与研究对象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访问十分重要。

三、访问

通过访问获取数据的优点是可以与研究对象建立直接的联系,并可以直接地了解研究对象对研究问题的认识、掌握的信息、价值观、偏好、态度以及想法。访谈的题目可以为选择回答型与结果开放型两种,访谈更可能使用非结构性的题目,因为这些题目可以给访谈对象留下大量的解释余地。访谈者针对不同的访谈对象,可对这非结构性题目的提问方式进行轻微的变动。“无论访谈项目是要求做出结果开放性的回答还是选择回答,他们都应当完全以问题的形式,用富有意义的,清楚的术语向访谈对象陈述。而且术语对所有的访谈对象都应有一致的含义”。

在每一次的访谈前,笔者均准备好基本的问题框架。在访谈的过程中,笔者会根据自己在研究前期阶段对研究对象的观察以及研究对象在访谈中的即时反映,调整访谈的问题和内容。访谈中研究者提问的问题一般是开放性的。开放性的提问允许研究者及时地对研究对象的回答进行深入的探究或通过进一步提问把可能出现的误解排除。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建立的合作关系可以“使研究者获得研究对象真实的想法,完整的数据以及意想不到的答案很可能从研究对象的回答中出现”。经得研究对象的同意,访谈会被录音,访谈结束后录音会被整理成录音稿。“录音稿可以把研究者以及研究对象的语句完整地保留下来”。“把研究对象的回答进行加码,可以作为减少质化研究中数据过量的一种手段”,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数据分析和归类作好准备。

四、结语

基本上,通过三角互证法,研究者可以把从不同来源收集回来的信息相互比较,了解并确定这些信息是否相互证实。在笔者进行的教育学调查研究中三个阶段里,观察、使用调查问卷、访问的互证如图所示:

研究者希望能在三个阶段里有共同的发现并且信息的会聚证实研究结果可靠有效。三角互证活动“在广义上,是为了评价资料的真实性。如果资料不一致,或不集中于一点,它们就可能是不真实的。研究者将面临不知相信哪种资料来源的困境”。

虽然有学者对教育研究中不加思考地滥用三角互证研究方法进行了批判和反思,也有学者认为三角互证中存在逻辑上的错误,但是三角互证在教育学中被广泛应用,以提高研究的效度和信度是不言而喻的。反对者的声音至少给研究者敲响一个警钟,在进行互证时需要多一些思考和怀疑。

参考文献:

[1]Patton,M.,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Newbury Park,CA:Sage,1990.

[2]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02-103.

[3]Cohen,L.,Manion,L and Morrison,K,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London: Routledge,2000.

[4]“participant-as-observer”who is “a part of the social life of participants”,LeCompte,M. and Preissle,J,Ethnography and Qualitative Design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2nd),London:Academic Press Ltd.,1993.

[5]“physical,human,interactional and programme setting”,Morrison,K.R.B. ,Planning and Accomplishing School-centred Evaluation,Norfolk: Peter Francis Publishers,1993.

[6]Wilson,N. and Mclean,S.,Questionnaire Design: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Newton Abbey,Co. Antrim: University of Ulster Press,1994.

[7]“comparisons to be made across groups in the sample”,Oppenheim,A. N. ,Questionnaire Design,Interviewing and Attitude Measurement,London: Pinter Publishers Ltd.,1992.

[8]Bryman,A.,Social Research Methods(2nd.).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9]Robson,C..Real World Research.Oxford:Blackwell,2005.

[10]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44.

[11]Tuckman,B.W.,Conducting Educational Research,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canovich,1972.

[12][美]威廉·维尔斯曼著.袁振国主译.窦卫霖校.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235.

[13]Cohen,L.,Manion,L. and Morrison,K,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London: Routledge,2000.

[14]Bryman,A.,Social Research Methods (2nd.),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15]Miles,M. B. and Huberman,A. M.,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2nd ed.),Thousand Oaks,CA: Sage,1994.

[15]威廉·維尔斯曼(美)著,袁振国主译,窦卫霖校.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316.

[16]于晓波.对教育科学研究中三角互证方法的探析.宝山师专学报,2005,24(5).

猜你喜欢
教育学研究者对象
神秘来电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教育学是什么科学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