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言文——给学生审美享受

2013-04-29 00:44:03刘红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3年7期
关键词:理趣兰亭序兰亭集序

刘红

新课标的“感受·鉴赏”部分明确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

下面以《兰亭集序》为例,谈谈如何通过品味文言文中的美学因素,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得到精神的享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境界。

“凤头”——渲染美的气氛

一则好的课堂教学导语如同一出戏剧的精彩“序幕”。教师以美的语言诗意地言说,将情感和期待寄寓语言,往往能起到帮助学生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带领学生进入情境的作用。如果教师能针对不同的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语气、语调饱含深情地表达出来,再辅助其它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渲染美的氛围,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

我上《兰亭集序》时,和着《高山流水》的古筝曲说了这样的导语:“西方文学史上有‘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东方的文化史上则有‘说不尽的《兰亭序》。这个说不尽的《兰亭序》,主要就其作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价值而言。请看唐冯承素的摹本(在大屏幕上展示兰亭序摹本),据说真迹已随唐太宗深藏地下。《兰亭序》又叫《兰亭集序》(模仿摹本的书法板书课题和作者),如果说《兰亭集序》是一件精美的玉雕,那么书法就是精湛的雕工,而这篇文章本身则是温润的玉料。文美字美,相得益彰,世上唯有这一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千古美文(板书“美”)。”随着音乐书法以及我的平静舒缓的抒情语调,学生进入了宁静祥和的氛围中,随着板书“美”,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去寻找那份神奇而又真实的美。

“猪肚”——培养审美能力

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很重视一节课主体部分问题或话题的设计,问题或话题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课堂的成败。这些问题或话题,有的可以直接引导学生去探索文章积极健康的思想美,有的有利于他们探讨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有的侧重于体会深远悠长的意境美,有的则侧重于感受文采飞扬的语言美。

教学《兰亭集序》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主话题:“欣赏《兰亭集序》的感受可以用‘美一字概括,请你从本文的景物、感情、哲理、书法等方面具体谈谈。”学生激烈讨论后,我整理出的学生的讨论要点如下:

1.景美

《兰亭集序》真正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并不多。原因在于作者写景的追求,是以最少的笔墨,创造一种最能体现自我审美追求、最便于抒发独特情理的清淡脱俗而又空灵虚净的意境。比如:“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不写水美山肥、青山叠翠,也不写绿水白浪、彩石丽鱼,而是避开一切具体的色彩,用最简洁的线条、最少的笔墨、最清淡的语言,极写山高林茂竹修长、水清流激映兰亭的和谐与疏朗。水是山的灵魂,山是水的骨肉。唯其水美,方使林茂竹秀;缘何山崇岭峻,只因清流映带。正如某些古代山水画一样,看似无色,其实有意,看似简单,其实有趣,这既是作者独特的审美意趣之所在,也是时代审美精神的体现。魏晋时期,思想界崇尚老庄,高谈玄理,在山水描写中,往往表现为一种清淡空灵的意象美。

2.情美

本文情感呈现一种动态的曲折变化过程,而且“乐”“痛”“悲”有张有弛,情趣超凡。

起于游目骋怀所产生的快感,承之于一切快感过后所产生的死生无奈的痛感,转而抒发古今不可逾越的认识上的悲哀,不由得回合呼应到与本文相关的咏怀兰亭盛会之诗作所包含的通贯古今的美感。如此跌宕起伏的情绪变化,如此起承转合的章法艺术,使文章情感内涵的变化,从深度与广度上,不断地超越眼前的实情实景,超越个人的生活经验,超越时空的局限,尽现文章的情趣之美。

3.理美

理趣美在于文章二三段快然自足、倦然有感和临文嗟悼、世殊致一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与人文价值。

第二段作者能超越当时的游目骋怀之乐,意识到快然自足中孕育着怅然若失、人生易老之痛,不能不说是一种生命价值的理性思索和人文联想,充斥着乐痛相依、阴阳相伴的人生辩证思想,闪现出人生哲理中理趣美的光芒。

作者在第三段由生命的有限之痛又联想到人类认识的局限性,虽然不认可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以老庄思想来麻醉自我的虚无主义思想,但是仍然不明白为什么昔人对生命产生感慨的缘由与自己完全相同,可自己还是要对着古人的文章感慨叹息。这就把对每个人都无法摆脱的死生规律的思索,进一步推向对难以名状、不可捉摸的认识现象的悲叹。这种认识上的局限性,从表面情绪来看,属一种不幸与悲哀,但从古今诗文创作的美育意义来看,却正是审美体验能够引发联想、超越时空、陶冶情操、育化心灵等人文体验的价值所在,是不幸中的大幸、悲哀中的欣慰,这种人文体验与价值也就包含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趣美。

4.书美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人法则,所以为神品也。”如序中有二十多个“之”字,无一雷同,各具独特的风韵。《兰亭序》的章法,仿佛如天生丽质,翩翩起舞,其舞姿之美是无与伦比的。即使欣赏摹本,亦觉美不甚收!

在教学主体部分,在重视个别语言文学现象的分析的同时,尤其重视从审美的角度来分析文章的各种美,让学生在美感的引导下,全面感知文章内容,自主地吸收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给学生带来了美的享受,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品位。

“豹尾”——延伸美的情感

如果说一则好的导语是一出戏剧的精彩“序幕”的话,那么一则精彩的结语就是这出戏剧的“尾声”。结语的好坏关系到课堂能否继续给学生带来美的影响。在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我们可以饱含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美的课堂带着对美的感悟继续探索美的心理,达到课尽情未尽的效果。

教学《兰亭集序》的最后,我让学生再次配乐看字画,自由诵读全文,体会清淡脱俗而又空灵虚净意境美,回味作者的起伏的感情美,对生死的感悟的理趣美,欣赏“飘似浮云,矫若惊龙”的书法美。我的结束语是“(投影《兰亭集序》)汉字具有宇宙精神,靠近源头,接近自然,……在汉字中,充满了景象,充满了新生,充满了原始的惊奇。笔划缤纷,百门打开,从中飞出诱惑,泌出芬芳,吐出黎明,即使空白,也具有无限生命。我每次看到这段话时,我都很自豪,希望大家有同感,尽管现代科技给了我们很多汉字输入的方便,但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是不是负有责任将汉字的书写继承下来,让它在我们这一代手里,仍然可以发出神奇而优美的光彩。”

和其他经典文言文的教学一样,《兰亭集序》的教学难点,不应该是哪一个文言字句本身的讲解和翻译,而是如何从文本的品读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境界和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品读此文空灵清淡的景趣、起伏多变的情趣、生命感悟的理趣,足以领略到这篇千古美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魏晋时代的风尚,感受到王羲之独特的精神品位与审美雅趣。

营造审美氛围,充分发挥语文的美育熏陶功能,给学生审美享受,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展语文教学的新领域,提高教学效果,使语文教学从根本上纳入素质教育体系之中。

猜你喜欢
理趣兰亭序兰亭集序
王羲之:兰亭集序
当代作家(2024年3期)2024-06-29 22:18:20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书法作品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王羲之 兰亭序》
中华诗词(2017年4期)2017-11-10 02:18:50
言近旨远,发人深思——小议诗的“理趣美”
中华诗词(2017年1期)2017-07-21 13:49:54
王羲之书兰亭序
中国三峡(2017年2期)2017-06-09 08:15:26
理趣课堂:有意思与有意义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2:23
“理趣”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05:52:20
理趣理念的提出与优化
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05: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