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颖
一、开设语文活动课的必要性
目前,很多学校对语文活动课的开设积极性不高,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层面思考开设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必要性。
首先,它是学科课程的有效补充。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被批“少、慢、差、费”,误尽天下苍生。“语文训练,联系生活则生动活泼,脱离生活则死气沉沉。”(刘国正《实和活: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而语文活动课以其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就是说,活动课能对学科课程起很大的补充作用。
其次,这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学科课程教学中,学生只是一个个知识信息的“容器”,个性得不到体现,特长得不到发挥,潜力得不到挖掘,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没能得到有效地提升。他们多数是知识生产线上一轮一轮淘汰下来的次品,挫败感很强,很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相对而言,在“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等方面,语文活动课具有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
再次,这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的需要。传统基础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学生习得和模仿那些被证明为唯一正确的答案和处理方法,并将这些答案和方法用于以后的生活。学生鲜有实践,更缺创新。“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实践”,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在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中,我们的学生在实践能力上表现出明显的差距。没有实践,创新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严重影响国家的竞争力。因此,从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看,语文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势在必行。
二、语文活动课遵循的原则
结合实践经验,组织高中语文活动课程的原则可用六个字概括:“实、语、自、趣、综、创”。
1.实——实践性
这是活动课的第一要义。与所有学科一样,语文同样从实践中来,最终要回到实践中去。实践性是活动课与学科课程最大的不同,活动课对学科教学最大的补充也基于此。因此,在组织语文活动课时,一定要本着“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尽量做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活动中学。
2.语——语文性
语文活动课必须姓“语”。虽然最理想是设计成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但以目前推进的情况看,语文教师还是以本学科为立足点最易操作,最为现实。不管语文活动课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用哪些方式,其落脚点都应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活动课应主要体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审美情趣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3.自——自主性
语文活动课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语文活动课中,教师只起到宏观调控和指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自我活动、自我总结调整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领悟、发现。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知识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落实好自主性原则,能有效刺激学生的兴趣与创新精神。
4.趣——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设计时,要考虑以兴趣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兴趣去撞击学生的思维火花和创造热情。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因为追求形式的趣味性而忽略内容的实效性。就是说,活动课既要追求“热热闹闹”的场面,也要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学到语文。
5.综——综合性
这一原则与语文性并不相悖。它是指以语文学科课程为中心,立足于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开拓挖掘语文无处不在的学习渠道与资源,向学生生活的多个领域开拓延展。将语文与政治、经济、地理、环境、艺术等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活动时,综合运用各学科来解决问题,使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发生激烈的碰撞,进而达到学科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效果。并且,还要注意将课内与课外结合,将文化学习与社会现实结合。使语文实践活动课成为“开放型大语文”的综合实践课。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会倍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6.创——创造性
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目标都重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语文活动课的最高追求。教师一定要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质疑求异,积极为学生创设较少约束利于创新的环境。其实,语文活动课先天就具有创造性这个特点,教师须充分利用并发扬光大。创造性是语文活动课追求的最高目标。
三、其它须注意的问题
1.注意争取最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有一些活动,常被个别能力较强的学生垄断话语权,教师一定要注意避免这种情况。
2.语文活动课要充分挖掘、利用乡土资源。学生对乡土文化耳濡目染,可见可及可感,易于建立联系。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语文学习领域,增强探究创新意识,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家乡的感情。
3.语文活动课要系统化,避免随意性,宜建设成为校本课程,编写成校本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