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阳丽
如果说主旨意趣是文章的灵魂,那么真情实感就是文章的血脉。没有真情流淌的文章,就如同无源之水,枯朽之木,缺乏灵动之质,感人之美。历代名家都强调了“情”之于文章的重要性。确实,真情流露的文章才有感人肺腑的力量,才经得起推敲和品读,朱自清的《背影》就是最好的明证。作为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心叙写真事、抒发真情,这是写作辅导的关键。然而,写真事抒真情,说来容易做来难。学生呈交的五花八门的习作,永远达不到老师预想中的状态。我从学生习作的批阅、辅导、修改中总结出两点经验;一要让学生学会定格真情的画面,二要让学生学会放大真情的细节。
一、文章的生命——真实
必须明确的是,写作是一门艺术,虽然它被归到了语文学科里面,其实它完全可以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来设立。任何一门艺术,它的创作都应是以某种情感冲动为动力的。
学生在长个子长知识的同时,情感也在成长,而且一不小心就会被蔓延的杂草占据主要空间,需要我们更细致地去观察、引导、帮助他们。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他们有一颗高尚善感的心,使他们具有对生活最基本的感受能力到为生活而感动,从而能经常性地产生带来写作欲求的情感冲动。“有一颗善感的心”,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人类的情感,纷繁芜杂,我们无法面面俱到。但简单地梳理一下,我们起码可以找到三个最有益于学生人格发展,也是写作中最基本的情感方向。
二、文章的灵魂——真情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写作做了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平时,还应注重学生的开放性写作练习,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坚持写观察笔记。观察笔记的内容一般不作要求,让学生自由命题,自由立意,“天高任鸟飞”,让学生真正在宽松的心境下展示自我。经过多次的尝试练习,学生在写观察笔记时,能坦诚地打开心中的大门,张开想象的翅膀,作文就有了灵气,有了活力。每次改观察笔记时,都让我感到一颗颗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心灵在跳动。二是随时在阅读教学中穿插阅读笔记的撰写。片段有时是预设好的,有时是现时生成的。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初期的习作难免稚嫩,难以尽如人意,只要是真实的,确实是出于自己的情感流露,就要加以鼓励,让学生培养起写作的自信心,这样才不会一味地去翻看作文书,才会自信地“我手写我心”。能感动自己的文章才能感动别人,而要能感动人,就必须融入真情实感。
三、文章的源泉——个性
作文是生命的自由表达和真情交流,自由的生命表达和自由的生命交流是作文的“魂”与“本”。为了真正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的表达。”为了在作文教学中尊重孩子的天性,呼唤孩子的灵性,激发孩子的悟性,张扬孩子的个性,我总是把出题的权利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
具体方法如下:一是学生们自由拟题,所见所闻、独特感悟、奇思妙想,信手沾来或叙或议写成随性而至的小品文。二是请部分同学上黑板,每人拟两题,全班同学从中挑二至三题,再根据个人兴趣,择题写成大作文。若你的标题被选用,给予加分奖励。三是老师沿用历年的中考题,或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半命题,学生当堂作文。这类作文偶然为之,只为备考或今后的升学做准备。
出题形式多样,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更激发学生们的写作热情,当学生们用他们的自由之笔,写他们的自得之见,抒他们的自然之情,叙他们的自立之志,显他们的自在之趣时,感受到成长的愉悦,尽兴表达的快慰和自我尊严的获得,尽显生命的风采和个性的魅力。这样的作文是写作主体生命活力的尽情释放,是燃烧着的激情,是张扬着的个性,是最具有个性特征的行为。在篮球场上威风八面的男生们,常对着寥寥数字的作文题挠头搔耳,无从下手,其实他们的生活非常丰富,可以写某一场特别精彩的球赛,可以写因为热爱篮球而带来的父母的唠叨,可以写篮球带给自己的快乐,可以写那些备受崇拜的篮球明星,可以写篮球带来的思考……就一个篮球,可以写的太多了。他们没有想到那最熟悉的恰恰是最有可写性的素材。
这样实践情景作文,会让学生在对比、修改中懂得放大真情细节的作用和方法。
写作实践告诉我们,生活是写作之源。只有我们引导学生一起深入观察生活,定格真情画面,放大真情细节,学生才能写出至真至情的感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