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音乐扬琴的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2013-04-29 01:10潘伟文
艺术评鉴 2013年7期
关键词:演奏风格扬琴创新

潘伟文

摘要:广东音乐是中国众多的民间音乐中极具地方特色和影响力的一个器乐乐种。本文介绍了扬琴在广东音乐中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并分析了当代广东扬琴音乐的创新演变。

关键词:扬琴 创新 演奏风格

一、广东音乐扬琴的传承发展历史

(1)广东音乐的概述

了解广东音乐扬琴,应当先了解广东音乐文化,因为其本身就属于广东音乐的一部分。而广东音乐,当前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认为广东音乐来源于粤剧音乐;第二,认为广东音乐来源于广东本地民间小调,是广东人民逐步积累而形成的;其三,认为广东音乐是外来音乐逐渐本地化而形成的,其来源于江南民歌以及中原古乐、昆曲等。当然这三种说法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局限性,我的理解是,广东音乐文化应当是本土音乐文化与外来音乐文化逐步融合的结果,其既非土生土长的本土音乐,也非完全外来。我国著名广东音乐理论家高胡演奏家余其伟也认为:“倘若历史而辨证地看待广东音乐的起源问题,无非是源中有流、流中有源的问题,也就是形态上的体现”。

(2)广东音乐扬琴的传承与发展

据文献资料表明,扬琴这种乐器最早传入中国的地方就是广东沿海一带,大概是在17世纪中后期,扬琴就已经成为流行乐器活跃在广东地区。因此,扬琴在广东音乐发展中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这也是广东音乐扬琴流派能够成为中国四大扬琴学派的历史原因。扬琴在广东不仅受到普通老百姓的喜爱,很多本地的文商儒士也对其青睐,因而扬琴在广东音乐的初期形成阶段及后来的发展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期为广东扬琴音乐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是清末民初广东音乐扬琴演奏家严老烈先生。严老是广东音乐发展早期的代表人物,其创作的经典曲目《连环扣》、《旱天雷》,经典的扬琴作品《倒垂帘》至今仍是广东音乐的代表性作品,这些作品的真正音乐意义在于标志着广东音乐扬琴流派的形成。当然,与严老烈先生同时代的也有很多出类拔萃的音乐人物,如丘鹤俦、吕文成、罗倚云、何大傻、陈俊英、陈德钜、黄龙练等都是早期精于扬琴演奏的音乐家。但总的来说,除了严老烈先生以外,对于广东音乐扬琴贡献最大的当属丘鹤俦和吕文成两位先生。

丘鹤俦先生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对于广东扬琴理论的研究,其所撰写的《琴学新编》是我国最早的关于扬琴的理论著作。丘鹤俦先生在其书中详细记述了扬琴的演奏方法以及技巧,并且以“左竹法”作为扬琴演奏的基本竹法,总结出“顺打”(四种)、“慢打”(四种)、“齐打”和“密打”十种扬琴演奏竹法,称为“竹法十度”。在书中丘鹤俦先生首次用了“扬琴”这一名称,而当时扬琴在发展的初期,是被称之为“洋琴”的,故此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吕文成先生是广东著名的扬琴演奏家。据黎紫君《吕文成成名史略》记载:“20年代他在上海中华音乐社个人表演扬琴独奏《梅花三弄》和《小桃红》两阕,听众们的感受如痴如醉,……至今仍传诵不衰。”吕文成先生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对于广东扬琴乐器的改造,他把扬琴高音区的铜弦换成钢弦,扩大了音量,使扬琴的音色变得清脆透亮,更富广东音乐的韵味,从而大大提高了扬琴的艺术表现力。

新中国成立初,广东音乐扬琴在“前人种树”的基础上继续开花结果,当代比较出名的广东扬琴演奏家有邓楚峰、方汉、黄龙练、陈德钜、姚朝、周天相等,这些人都非常热爱于扬琴艺术的表演,并且热衷于扬琴音乐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推广,而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使得广东音乐扬琴的发展又呈现出了一片繁荣的景象。随后快速转调扬琴开始出现,使得广东扬琴音乐吸收了和音、琶音及单手轮音等新技法,其演奏技法更为丰富,音乐表现力更为出色。改革开放以后,新生一代的广东音乐扬琴演奏者不断涌现,他们大多经过音乐专业学习,演奏技术扎实全面,逐渐成为当代优秀的广东音乐扬琴演奏家,以汤凯旋、陈其湛、郭敏、赵莉梨等为代表。

二、扬琴在当代广东音乐中的创新演变

(1)乐器的演变创新

探索广东音乐早期所使用的扬琴,我们可以发现,早期扬琴的特点是“双七型”,其结构分为两排琴码,每排的琴码数量为七个,且每个琴码可以单独调音。

后来随着扬琴音乐的发展,琴码由独立的改为连体的琴码,音准的稳定得到提高。

随后,又在“双七型”的基础上变为“八音型”、“双十型”。而到改革开放前夕,快速转调扬琴开始出现并逐步替代了原先的扬琴乐器。随后,随着扬琴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广东一些扬琴演奏家联合扬琴生产厂商共同开发出了“红旗十二平均律扬琴”。这种琴的制式好处就在于规范、统一的音域宽音位排列,因此迅速在广东得到了推广使用。

(2)演奏特点风格的演变与创新

一个扬琴学派的形成应当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而广东音乐扬琴不仅具有浓厚的广东音乐文化色彩,而且在演奏技法以及弦法等都独具匠心。其显著的特点是岭南文化风情尽显其中,清新流畅的旋律、轻巧明快的节奏。而“冒头”与“加花”则是广东音乐扬琴与其他地方音乐扬琴不同的也是最为特别之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冒头”其实也是“加花”的一种,是指在乐句的旋律音出现之前,先行演奏一个或若干过渡音,类似于戏曲中的起板,通常不超过一拍的时值。这是广东音乐所特有的一种加花手法。而“加花”是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均会采取的修饰旋律的手段,是演奏者对原曲调进行“二度创作”的重要方法。相比之下,广东音乐的加花则更富特点,不仅加的“勤”,而且加的“密”,尤其是扬琴的加花,几乎是将每个旋律音都“融化”在加花后所形成的“新旋律”中。这就是广东音乐独特的旋法,也成为广东音乐创作上的一种方法。

随着民乐的专业化及进入高等音乐院校,20世纪70年代后广东音乐扬琴也逐渐有了现代的独奏曲,这些现代风格的曲目为数不多,有《南海战歌》、《云山春色》、《流云》、《珠江情》等优秀作品;1999年作曲家房晓敏教授创作出扬琴协奏曲《莲花山素描》,此曲一经公开亮相,广受瞩目,虽然很难界定这是不是广东音乐,但这是广东作曲家创作并以描写广东风景风俗的作品,本人认为它填补了广东扬琴没有大型作品的空白,现今这首作品已成为中国扬琴的优秀之作;2007年房晓敏教授又根据传统广东音乐《清风明月》为主题材改编创作了扬琴与乐队(大型民族管弦乐队)《清风明月》,此曲一出大获好评,我很有幸地担任了此曲首演的独奏。

猜你喜欢
演奏风格扬琴创新
应用于合重奏的扬琴音域介绍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扬琴的传入与流变探析
浅析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
海顿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比较
司鼓在潮剧舞台的作用
浅析冯子存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