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帆
根据2000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规定,结合21世纪的时代特点和要求,我们应着重培养和设计出新世纪人才所需要的英语课程,努力在新形势下,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具备宽广的知识面、思维敏捷、有一定相关专业知识、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复合型人才随着我国经济不断与世界新经济形势相融合,在多元文化背景的前提下,人们自然也开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尤其对传统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针对实际人才应用方面普遍存在的学生口语不流畅、专业知识贫乏、各国人文知识淡薄等方面均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这一切都几乎令不少用人单位深感遗憾或抱怨不已。所有这些事实似乎都在告诉我们:只有专业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外语人才才会炙手可热,而偏材却早已降温,甚至遭遇到了寒流。那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外语人才呢?当今社会,伴随“地球村”概念的出现,世界经济也迅速进入“全球化”,与此同时,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我们的大学教育也应该表现出一定的国际化和世界化水平,摒弃以往外语教学中专业设置过窄、知识面狭窄、教学内容陈旧以及知识单一等问题,着力培养与经济建设相适应,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相适应的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材。在课程设置上,既要保证其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还要加大与实际应用专业联系的力度,做到既专业过硬又能通晓相关国际知识,从而使其一毕业就能迅速适应社会需求,提升自己参与就业竞争的能力。
一、不同高校对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原则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活动中,人们普遍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其中大部分专业教师认为,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不断融入一些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其道德价值观念,奠定良好的英语文化知识,培养高素质双语人材。另外,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英语教学应当以教材为本,无需过多介绍其民族文化背景,侧重培养学习者的双语应用能力即可。综合来看,专业外语人才具备如下特点:有扎实的语言文化功底,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思想及道德标准,并能欣赏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学及艺术作品。无论是强调是“外语+专业方式”还是“专业+外语能力”都是积极的。因此,培养外语人才应更加注重知识结构的合理化,宽泛化及实用性。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特点,针对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的趋势,以往那种只掌握外语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别无所长的“纯外语人才”已无法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而积极设法将英语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有效结合的方法才是与未来就业市场进行接轨的唯一途径,培养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是高校英语专业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
二、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1.应着重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
当今社会,随着对个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原先那种知识面单一的“专才”培养模式已渐渐被市场淘汰。一些人的旧有观念认为大学教育就是职业教育,外语专业的學生毕业后只能选择翻译、导游、或教师等行业,不再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上。这种现象必然导致其就业面狭窄,却没想到有多少公司白领或CEO原本就是学外语出身呢?所以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只具备一点点外语知识,却没有宽广的知识面作基础,将很难适应眼下社会对外语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我们的市场经济呼唤全方位、高素质、适应力强、有相当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2.走出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误区
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不再是单一培养那种只能进行简单英语对话却不具备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恰恰相反,那些头脑灵活、思路开阔、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不安分”分子在实际的工作中更受大家的欢迎。不管是“专业+英语”,还是“专业+第二学位英语”或选修课等模式都不能仅仅理解为只是用英语加辅助专业课,或者英语和其他一些相关知识的简单叠加。我们既要保住外语专业学生的优势又要具备一定过硬的专业知识。例如据人才专家预测,到明年我国对外贸类人才的需求将达到180万~250万,而目前已有的人才数量不到100万,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贸易业务发展的需要,人才缺口在百万以上,外语外贸人才炙手可热。另外,在培养模式的选择上,还必须根据本校办学的实际和社会需要的实际,创建出实事求是的人才培养模式。
3.有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
在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诸如教学方法太过传统、模式单一、仅以教师本人传授语言知识为主要方式等问题,从而忽视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减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忽略了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就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改革陈旧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社会需求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积极利用第二课堂、网络资源等进行个性化自主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知识应用能力。
三、教学结构与课程设置的重新定义
首先,我们要敢于转变原有的、保守的观念,改变脱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状况,在注重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培养英语应用及复合型人才。开展多样化的分级、分类教学课程模块,凸显网络化、立体化、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尤为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广泛接触各类题材和体裁的语言文字材料,安排适量的任务主题活动,如主题辨论、情景交流、写作等。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兼具时代特点。
四、结束语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新老知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改革也是必由之路。进行多元化复合人材的培养迫在眉睫,而我们的英语教学也要围绕这一特点,将不断进行有实践性的探索和研究。在机遇和挑战并存面前,我们不但要树立起足够的信心,还要虚心向其它行业精英求教,取长补短,不断探索,全心全意为高等院校外语教学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外外语教学.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王艾丁.论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文教资料,2006,(19):84.
[5]林嵩.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科学信息学报,2006,(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