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春艳
如同张瑞敏与杨绵绵,乔布斯与库克,黄金互补式的高层搭档,对企业随时自我修正、保持平衡,至关重要。
董事长魏建军沉稳内敛,但掩饰不住魄力与豪气;总裁王凤英大气温婉,始终面带微笑。正是这对被称做“男主内女主外”的20多年老搭档,创造了中国汽车企业最高管理层合作时间的最长记录。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驾驶的这辆车,磨合良好,日益爆发出更大的潜力。
外界都说,魏建军是长城汽车的灵魂、DNA。这位长城汽车的掌舵者,与很多营销导向或社交导向的中国老板很不同,他主抓甚至痴迷研发与技术,并为长城汽车抓住了多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无论是从改装厂转型做汽车,还是选择进军皮卡这个“小众”市场。而主管营销和市场的王凤英,在市场营销和经销商管理制度上的变革,每每令业界为之一震。
王凤英将他们二人的思维方式比喻为左脑和右脑:魏更像左脑,理性务实;王则如右脑,感性直接。“从管理层的构成来讲,两者是一对黄金组合,使得企业经营非常平衡,不至于在一条路上走得太偏,随时可以修正。”里斯伙伴中国总经理张云对《中外管理》评价说。
那么,他们对长城汽车的战略、产能、人才以及未来,是如何看待的呢?
保守与激进共舞
记者:与其他的自主汽车品牌企业相比,长城汽车在自主研发上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魏建军:一些中国企业花大笔资金进行海外并购,但结果往往是只购买了产权,核心技术人家不会卖给你。而没有技术,就永远没有话语权。长城的自主研发还是立足于自身,既有知识,又有产权。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多年的沉淀,积累经验也积累教训,并把这些总结的实效模式应用到未来的开发当中去。
长城对研发人才立足本地化,进行长期培养。因为汽车产业不能靠个人英雄主义,它规模太大,必须采用团队合作的模式。另外,长城汽车也在全球招纳了大量人才,我们称其为导师型人才——一个人就能带领一个专业,把他的知识、技能和管理经验都融入长城汽车的研发团队。现在长城汽车的技术人员有近7000人,未来几年要超过1万人。我们正在建设一个硬件设备国际一流的新技术中心,“十一五”期间投入了30亿元人民币,“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50亿元。我相信,在一个小城市也能在技术人才、科技方面做到世界领先,因为世界多个著名的汽车企业,都是来源于农村和小城市。
现在我们研发费用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是近3%,看上去并不大。但其实,研发费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讲“研发费的有效性”。苹果的研发费就不高,研发费占比很大的企业反倒都不是太好的企业。
记者:听说您经常去日本和德国考察,这对长城汽车的技术研发有哪些推动?您对标的企业是哪一家?为什么要向它学习?
魏建军:出去考察大部分是与零部件公司交流。通过跟供应商的合作、交流,确实带来了对市场、技术的认识和经验。我认为,合资企业给中国带来的最大贡献,是更多的零部件在中国本土研发和生产。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某一项的优势。对标是为了创立而非模仿,我们采用的是比较广泛的对标,吸取所有对标行业的特点。通过定标,重新创标。
记者:有评论称,长城汽车是中国汽车业的“黄埔军校”。长城对人才流失的态度是怎样的?
魏建军:关于“黄埔军校”的问题,实际上我确实没感受出来。如果是,也是我们对中国汽车产业作了一些贡献,培养出来的人才能为咱们自主品牌服务,这是件好事。
长城人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营销人员,压力都比较大。一些人跳槽到其他车企之后确实收入提高了,但他们的技能、素养并没有提升。一些员工离职时要求涨工资、提待遇,我是不会答应的。我们追求产品质量,不是靠个人,而是靠组织。合适的流动我还是鼓励的。你只要是不把长城的文化挖走,谁走都无所谓。
记者:长城汽车未来三五年有什么打算?
魏建军:未来的打算还是坚持以技术为核心,打造高品质的产品,给顾客带来惊喜,应对与外资的竞争。汽车不是蒙人的。核心在于是不是自己掌握技术。我一直的梦想是:在一线市场,与外资直接竞争。
战略与战术相匹配
记者:魏董事长对汽车技术十分痴迷和精通。作为多年搭档,在您看来,这样的技术领军人物对企业带来了哪些影响?
王凤英:与大多数中国企业一样,长城汽车也是老板文化。长城汽车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而是公开倡导,比如倡导创业创新精神,狼兔文化(像狼一样有团队精神、百折不挠,像兔子一样拼命奔跑),讲的是要敬业、拼搏甚至拼命。作为一个自主品牌,没有合资的资源,也没有政府的背景可以依靠,一切都靠拼。
魏总一直鼓励大家尝试用新的方法走新的路子,包括研发也一样,允许走错,但必须创新。长城文化有一点特别明显,就是不满足于现状。同一件事情,这个月与上个月用的方法未必一样,我们一直用审视的态度看待老方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文化。
记者:听说您和魏总也经常争论,通常因何争论?当双方意见不统一时,通常采取什么方式处理?是谁改变谁多一些?
王凤英:在决策过程中,大家站的角度不同,观点不同,就会有争论。比如对车型的LOGO,做什么产品,先开发哪款车等,每时每刻都会有不同的观点。最终决定时,有时是我说了算,有时是他说了算,我们经常互为改变。
魏总站在技术和研发的角度,而我会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二者有时的确不重合。就以2007年我们推出的第一款小轿车精灵为例,那是一款“质量过剩”的产品,漂移等高难度技术都能操作,但是消费者对这一价位小汽车的技术性通常并不会过多关注,而是对价格比较敏感,高一点儿人家也不买,结果导致销售失败。当然,魏总认为,技术也并非一定要迎合消费者需求,消费者的认知有局限性,技术要走在消费者前列,引领和带动消费趋势。我认为,这也非常有道理。
记者:在您任总裁的十多年里,体会最深,或者最难跨过的坎儿有哪些?
王凤英:每天都会遇到。我做企业最大的体会就是,不能走别人的路,要走适合自己的路。当很多企业忙着去建立合资企业的时候,长城汽车觉得自己没那个资源,一定要走自主品牌之路,研究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分别在哪里,并创建优势,规避风险。
而即使自主品牌之间,在战略以及市场竞争的领域上也各不相同,战略本身没有所谓的好坏、对错之分,成功与否要看战术是否与战略匹配,有没有竞争力。为了获得战略的成功,战术的创新反而变得更为关键。比如,长城汽车奉行定位聚焦,下一步仍然会在战术上更聚焦。比如,当很多人特别关注销量规模的时候,长城认为,规模并不能代表一个企业最终的经营质量。销量当然很重要,但盈利水平更重要,一定是一个平衡。
责任编辑: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