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消化西方商业模式

2013-04-29 00:44:03肖明超
中外管理 2013年7期
关键词:同质性商业模式体系

肖明超

到底是怎样的市场特殊性,让中国企业不能简单照搬西方的成功商业模式?

最近几年,看到、听到很多西方商业大师在中国火爆的图书、讲座。有的讲座一个名额卖到10万元以上,但仍被很多求知若渴的中国企业家捧到座无虚席。

应该说,中国这个走市场经济道路才30多年的市场,与西方动辄以百年计的市场相比,无论在理念、技术、体系,还是意识、战略思考、前瞻性等方面,都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去拥趸这些西方理论本无可厚非。但是,消化西方成功商业模式,必须对中国本土商业模式和本土市场的现状有充分认识。

本土理论黄金期即将到来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10年一定会是中国本土商业理论创建的黄金时期。因为今天的中国经济体量已经足够大,而且在本土的市场创新和营销实践上已经有了一些原创体系。只是,我们需要时间去整理、提升,以及学会用西方式的思维来考虑问题。

这几年笔者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做研究咨询的公司有过很多交流,发现其在概念创造、体系构建、标准化等方面的确先进,我们依然在很多领域摸着石头过河。

搞懂“中国市场”

但以下的这些特征也决定了,中国市场注定需要的是中国本土的商业理论和实践。西方思想为我们开拓了视野、揭示了规律,但是照抄照搬或者断章取义,都将在中国市场碰得头破血流。

首先,中国是一个半市场、半行政化的市场环境。在很多领域,你都在与国有企业以及垄断资源竞争,因此,在中国做生意,必须懂得研究政策,否则你的企业可能很难生存。

其次,西方企业作决策,80%依靠科学,20%依靠艺术;而在中国则是反过来的:20%依靠科学,80%依靠艺术,甚至有很多依靠的是老板的直觉。这个现状在短期内还很难改变,我们的市场决策充满着机会主义,因为它们需要拼的是速度。因此,需要一批企业家和企业的升级换代才能逐渐成熟。

再次,西方市场包括日、韩市场,都是同质性强、差异性弱的市场,中国市场则是同质性弱,差异性强的市场;中国一个市场相当于一个全球市场,地域差异、区域文化间的差异,贫富的悬殊、阶层的多元化等,都在提醒企业:按照一个“总体市场”的开拓思路做中国市场很难,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各个击破,区域化深度耕耘,市场要不断下沉才能获得领先地位。

这些非常现实的特征,事实上在告诉我们:解决中国的商业问题,要多维度思考,并立足于本土的实际。而创建和实践适合中国本土的商业理论和体系,将是未来对很多营销管理专家而言非常值得兴奋的事情。

(本文作者系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

责任编辑:李靖

猜你喜欢
同质性商业模式体系
商业模式画布
商界评论(2022年12期)2022-03-06 16:43:01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关注科技、环保创新应对商业模式之变
基于同质性审视的高职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研究
职教论坛(2017年4期)2017-03-13 16:43:19
理性程度的异质性:基于理论与实践的考察
财经科学(2014年7期)2015-04-20 20:48:44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高等工程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同质性
从星巴克的成功谈商业模式创新
对外经贸(2014年1期)2014-03-20 13:58:15
东北平原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反演模型同质性研究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中国火炬(2010年7期)2010-07-25 10:2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