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仙莉
“十二五”期间,我校提出了“让生命动起来”的办学理念。如何结合学校数字化资源的优势,切实加强教科研的规范、科学、有效管理,促进“优质、精品”办学目标的全面实现,让现代化设备为课堂教学服务,提高教学实效,推进信息化进程,凸显学校的办学理念,成为我校本阶段教科研工作的研究重点。
打造硬件基础 发展数字化运行能力
2011年,我校在完成校舍加固改造后,克服资金困难,加大投入,先后建成多媒体录课室、多媒体科学教室,改造了校园网、学生机房、安防系统,并为全体教职工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为每个教学班配备了新式电子白板。
为了保证学校办公平台的正常使用和《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的深入开展,我们更换了千兆路由核心交换机、四台专业服务器,更为一年级的每个班配备了集电脑、白板、正投、电视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电子触摸屏,给其他教学班也都配备了短焦投影机。在教学管理平台上,建立了本校教学资源库,成立了学校名师工作室,及时展示校内名师的研究成果。
这些软硬件的建设,充分满足了学校教育教学主管部门、教师、学生、家长的需求,提升了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优化教师队伍 提升数字化运行水平
只有加强培训与管理,让教师不断更新观念和技能,掌握数字化教学的本领,数字校园才能真正发挥实效。因此,我们开展了多种类型的相关培训。
比如,在互动白板技术培训中,我们采用了多种做法:全员参与——让全体任课教师能够运用活动挂图进行简单的课件制作、使用;专家引领——聘请专家结合学校实际定期进行讲座;骨干先行——在先进技术的使用上,要求市、区骨干教师不仅走在全体教师的前面,而且要出成果;交流学习——尽可能给大家提供“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机会,同时注重开展校内交流学习,把我们的研究成果进行多方位地推广,使更多的教师收益;重点培养——对积极致力于研究与应用的教师,学校不惜花费物力、财力,针对他们在研究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专门聘请技术顾问和教科研专家进行专项指导,使这些教师迅速成长为学校的业务骨干;搭设平台——给教师们搭设各种平台,在平台中教师不仅提高了实用技术、技巧,更提高了教学的研究能力。
注重研究与实践 增强数字化运行实效
“十二五”期间,我校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的研究中,申请了《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实效的研究》子课题,并参与了中央电化教育馆的国家级重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中利用互动反馈技术提高教学成效的研究》《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混合式学习研究》的子课题研究。通过这些课题研究,我们探索了在数字化条件下如何进行教与学的实践。
利用互动反馈技术,提高教学实效的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利用互动反馈技术提高教学成效》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充分利用互动反馈技术,让每个学生都可利用手中的遥控器与教师进行实时的信息交互;让教师根据信息反馈的情况,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依托交互电子白板,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混合式学习》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充分利用电子交互白板的功能优点,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由地拖拽、移动、拼摆,更改、充实教师原先的课件内容,充分体现交互、参与的新课程理念。
我们在所有教师认真研究电子白板各项功能的前提下,利用每周的集体教研时间,以学科组为单位,把个人一周来独立尝试、探究的心得和困惑,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大家共同分析、讨论、评价,对实践中公认的难题集体进行攻关;之后,各学科每月选出电子白板课堂使用效果好的教师,执教观摩课,供大家学习和研究。我们还组织了青年教师做课比赛、35岁以下教师说课比赛、与兄弟学校的赛课等活动。
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为“课程整合深层次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给予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有力的支撑。通过以教师、学生为主体,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强大校本教研工作,达到了数字化校园资源高度共享、信息高速流动,更凸显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让生命动起来”。
编辑 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