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怀之
对烈士后裔助学是一项广受赞誉的民心工程。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筹资越来越困难,助学基金越来越不足,影响进一步持续和深入地实施这一项工作。
以广东省老区科教文卫基金会为例,这项基金是省老促会首任会长罗天于1993年开始筹集,当时发动了著名书画家关山月、黎雄才等人开展了挥毫义卖捐资助学活动,动员了社会各界尤其是一批企业家积极参与,筹集了800多万元,成立了基金会。从1995年开始助学,下拨100万元,带动下面筹集配套资金。18年来,用该项基金增值部分累计下拨烈士后裔助学金近1500万元,占了基金会支出的71%,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因为继续筹资困难,现在与18年前一样,依然每年从该项基金中拿出100万元分配到15个市,各市觉得捉襟见肘,不够分配,大多数市都要求增拨。一些老促会的负责人认为,如何解决资金不足,是关系到烈士后裔助学工作能否持续、顺利开展的关键。
有没有破解助学基金不足的办法呢?归纳省老促会和各地老促会的建议和做法,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第一方面,加强对资助烈士后裔民心工程的宣传,争取省财政的支持。要大力宣传省老促会科教文卫基金对于资助烈士后裔读书成才的重要意义,宣传基金会18年来捐资助学所取得的成绩,宣传我省各地老促会对扶助烈士后裔读书无私关怀、热心帮扶的感人事迹和奉献精神,使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认识该项基金对于告慰烈士英灵、发扬老区革命传统、促进老区发展的重要作用。如果媒体对此给予充分、全方位的报道,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影响,就能感动众多的善长仁翁,更重要的是能够得到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梅州、韶关、茂名等市老促会的有关领导、教育界人士建议,应争取省一级的资助,争取每年从省财政拨出一定资金,从而能增加省基金会下拨给各市的基金,保证持续和深入推进烈士后裔助学的开展。
第二方面,争取“6·30”扶贫资金的支持,把烈士后裔助学纳入到这个总体规划中。韶关市老促会秘书长谢顺衡对记者说,烈士后裔助学是一项培养人才的工程,老区的脱贫和发展需要大批的优秀人才,这与“6·30”扶贫资金使用的目的是一致的。韶关市老促会已利用有关扶贫政策,在2011年至2012年争取到可观的助学基金。
阳江老促会在2011年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与省老促会科教文卫基金会下拨的33000元助学金配套,市里拨给33000元“6·30”扶贫资金,人均助学金额比过去提高了一倍。2012年,市里又从“6·30”扶贫资金中拨出5万元用于烈士后裔助学。
第三方面,争取福利彩票的资助筹集基金。清远市老促会经过努力,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得到批准,今后每年可以从该市销售福利彩票留成中提取5%用于支持老区建设。为此,记者采访了省福彩中心菅销部负责人张先生,他说,我们对福彩基金没有使用权,要用这些基金助学,要经过有关部门,并按有关规章办理;几年来,我们曾从福利彩票的发行经费中拿出一部分钱来,与团省委一起开展捐助贫困学生的助学活动,例如举办夏令营等等,如果要借鉴此种途径资助烈士后裔,就要经过省财政厅和省民政厅的立项审批,在此之前还要进行多方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