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杰
页岩气作为能源领域的“新宠”,势必会在中国掀起一次能源革命,但揭开页岩气神秘面纱的同时还需理性对待,防止“过热”。
作为能源领域新宠的页岩气产业在全球掀起一股热潮。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如果在油气甚至能源领域找到一个搅动资本热潮的行业,非页岩气莫属。
2011年底页岩气被国务院批准为第172个独立矿种之后,政府不仅为页岩气的长远发展制定了“十二五”规划,而且颁布了诸多鼓励补贴政策,并对页岩气探矿权进行两次公开招标,吸引了各类投资主体进行投资开发。
作为一种“低碳,高效,清洁”的新能源,页岩气的神秘面纱在慢慢被揭开。
商业化有待成熟
美国页岩气的成功开发,被誉为本世纪头10年发生的一场能源革命,世界各资源国纷纷开始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进程,我国也不例外。页岩气是非常规天然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能源局2011年数据,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约为26万亿立方米,与美国大致相当。
有如此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否也意味着未来中国的页岩气产业也会迅速实现商业化发展?中国石油大学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副院长姜振学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从勘探开发还是研究上来讲,我国的页岩气发展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页岩气的含气性和可改造性方面与国外差距较大。“我国打的井相对来说比较少,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只有100口井左右,而美国页岩气的井可能已经达到十几万口。我们的勘探还是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更谈不上商业性的开采了。”姜振学说。
一些企业认为,可以直接借用美国的技术来开采国内的页岩气,但事实上,技术是有局限性的,美国的技术针对3000米左右的,中国需要的是针对3000米以上的技术。因此,虽然我国的页岩气资源前景广阔,但商业开发还需要时间,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史丹看来,我国的资源条件与美国不同,并且美国的技术也不能拿来照搬,对方会有一定封锁。对于页岩气的开发,我们国家还没有总体的规划和评估。整个页岩气开发还处在试验阶段,并不大成熟。
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表示,“页岩气商业化开采至少还需10年”。对于这种说法,史丹与姜振学所持的看法并不完全相同。史丹认为我国实现页岩气商业化的时间可能会比10年更长,原因是缺乏相关配套政策,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相关投入。而姜振学则认为10年有些悲观。他认为页岩气商业化开采一定需要一个阶段,前两年开始国家重视程度加大,搞了很多示范区,对推动页岩气的商业化开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如果示范区能达到商业化开采,可能也只需要三五年的时间。
不可否认的是,页岩气作为一种新能源已经开始在我国慢慢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而实现商业化开采还需要一个成熟的过程。
理性看待“热潮”
美国页岩气革命改变了其能源结构,而带给我国的启示也值得思考。
“最大的启示是对技术研发与创新持之以恒的投入。美国页岩气开发已经延续了30年以上,更多的是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产业化的结果,这是我国特别需要加以学习的。”史丹表示,技术研发在初期是没有效益的,如果我们现在大量的投资只是追求短期效益的话,很可能会造成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等问题。而这都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引导。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春宇认为,我们应该学习美国页岩气革命产生的产业基础和机制体制并且认真的做好前期勘探,因为勘探不是打几口井,算几个数字就能确定的。
根据页岩气“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将掌握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与分布,初步实现页岩气的规模化生产,并在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主要装备实现自主化生产。《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于2012年3月16日公布以来,页岩气成为各界“宠儿”。据银河证券研究所相关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前,中国页岩气需打井4万口左右,行业总投资约8000亿元,其中设备投入约占投资总额的25%,大约2000亿元。
中石油集团公司日前宣布,公司通过自主攻关已初步形成成套页岩气开采技术,并建成四川长宁—威远和云南昭通两个国家级页岩气开采示范区,目前已在两个示范区内完钻23口井,并且在这两个示范区内成功实现了页岩气的直井压裂和水平井分段压裂。
在政策和利好前景的“诱惑”下,两次页岩气区块公开招标,吸引了电力、煤炭以及民营资本纷纷涌入。在史丹看来,对这种“热潮”还需要理性看待。我国的资源还缺乏详细的勘察。
中国的页岩气市场对外资石油公司的诱惑也实在不小。在中国,处于高位的天然气价格是吸引外资进驻中国开发页岩气资源的重要动力。外资企业的优势就在于他们所拥有的页岩气技术,这在业界已经形成共识。特别是世界著名的几家跨国油气公司,他们拥有成套的技术和经验。
2013年2月,中国石油与壳牌中国勘探与生产有限公司签署了一份产品分成合同(PSC),在四川盆地的富顺-永川区块进行页岩气勘探、开发与生产。这是在中国签署的首份页岩气产品分成合同。欧洲第三大能源公司法国道达尔近期也将与中国的合作伙伴签署协议,计划勘探及开采页岩气。
“通过中外合作,可以缩短研发的周期。这是很好的趋势,应该加以鼓励。”史丹对本刊记者说。姜振学也表示这是加快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步骤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会把国外成功的经验和技术带过来。
在我国能源消费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扩大的现实背景下,开发页岩气可以补充我国的气体能源资源不足的问题,因此要加大对科学研究的力度以及核心技术的研发。史丹表示,页岩气在我国刚刚起步,神秘之中充满了无限诱惑力,但我们还是要积极推动勘探,技术研发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协调稳步发展,并且要吸取其他产业发展的教训,防止盲目过度发展,过度乐观,否则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