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珏
十年金融改革的最大成就在于走向市场,下一个十年周小川的金改之路将要朝向更大的深水区。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务院各组成机构负责人,周小川成为首位“三连任”的央行行长。从2002年12月至今,在周小川的十年任期中,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发生了商业银行改革上市、汇率改革、利率市场化一系列重大变革。
英国《金融时报》称其为“中国最有能力的技术官僚”,“人民币先生”。
不过,货币超发等外界疑惑也让他被动扣上了“百万亿先生”的大帽。在这些截然相反的评价和称号之间,恰恰彰显着作为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改革中面临的困境,“这或许也是中国改革尤其是金融改革最好的记录与镜鉴。”
尽管市场对过去十年的金融改革质疑者众,但中国央行副行长刘士余认为,中国过去十年的金融改革目标“基本实现”。这个目标的最终指向便是市场化。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周小川身上的标签很明显,他就是一个改革派,一个市场派。”
银行业改革未竟
2002年2月,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明确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改革的方向是按现代金融企业的属性进行股份制改造。并提出“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可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条件成熟的可以上市”。
这一年外媒唱空中国银行业。银行业上万亿元不良资产,账面不良贷款率超过20%,标准普尔当时将内地国有银行全部评定为垃圾级,中国银行业走向破产边缘。是年底,上任不到3年的证监会主席周小川被火速派往央行就职,主导银行业改革。
2003年底,国有商业银行股改领导小组成立。同时,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担当国有银行出资人。
除了中央汇金为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注入了充分的资金,还通过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来剥离银行的不良资产,为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真正的现代金融公司治理结构奠定了基础。
股份公司成立同时,引进大型国际战略投资者,又成为当时对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来说极富挑战和创意的工作。
2009年,在完成对中国农业银行8000亿元不良资产的剥离处置这一被视为“如鲠在喉”的骨头,并成立农行股份公司后,中国银行业改革至此取得阶段性成功。
同时,城市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紧锣密鼓,并加快上市。2012年中国商业银行利润近1.24万亿元,同比增长18.9%,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银行业真正成为日进斗金的行业。
银行业利润与规模的超速增长,但银行业利息收入占比高达85%左右。利润高度依赖利息收入,企业融资难、贷款难,中国金融市场主体过于单一、金融市场创新不足等公众的质疑之声与日俱增。
在3月的两会新闻发布会上,刘士余给出的数据证明,中国金融市场多元化体系已见雏形。“铁道部2.6万亿负债当中,大概有1.4万亿银行贷款,7500亿铁道部发行的债券,而持有铁道部债券的已不仅仅是银行。但外界多质疑中国的债券市场,认为中国债券市场就是贷款转债券。其实不对。世界任何一个市场,债券发起方一定是银行占多数,但是今天,我们银行持有公司类的债券,已经从2002年到2003年大概70%左右降低到48%,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已经达到11000多家,银行力量仅占40%。”
刘士余表示,2007年全国金融市场机构投资协会成立以后,基本上不再采用行政审批的办法,而是采取了市场化的组织机制,提高了有关部门在企业债和公司债市场准入方面的效率。到2012年底,中国债券市场的总容量达26万亿,实体经济信用类债券大概达到7万亿。
尽管债券市场逐渐壮大,但与银行贷款规模相比,依然相形见绌。此外,据统计,中国所谓的金融创新产品事实上70%依然来源于中国银行业的表外业务,金融脱媒的任务在下一个十年依然相当繁重。
正如周小川所提醒的,在未来,中国商业银行仍然面临着如何继续深化改革的艰巨挑战,完善现代公司治理、增强风险控制能力、提升综合竞争实力仍是远未结束的话题。
利率与汇率克难
利率方面,目前,贷款利率下限已是基准利率的0.7倍,对于银行来说,贷款利率鲜有下浮至0.7倍。在某种程度上,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接近完成。更重要的是,2012年,央行规定存款利率的上限为基准利率的1.1倍。这是改革存款利率上限管理的零突破。
贷款利率市场化接近完成,存款利率市场化突破性尝试, 可以说利率市场化“三级跳”完成了关键两步,最后一步将是完全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
受到经济增速放缓、融资渠道多元化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以往接近40%的银行高增长时代已经终结,“未来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仍将下滑”。这也将倒逼中国商业银行加大中间业务占比,进行金融产品创新。
在周小川此前的任期内,国际上对于人民币被低估的声讨络绎不绝。2005年的G7峰会上,周小川直言,“汇率政策不是今天的议题。”
商业银行改革于周小川和央行而言,只是改革过程中的一个插曲,而管理通胀和促进宏观政策稳定才是央行的基本职能。按照周小川在2010年的说法,整体改革协调理论强调从计划经济体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整体、系统性的转变,而不是简单拼凑。
2005年7月21日,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人民币汇改正式启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次性升值2%,不再单一盯住美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但此后由于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需要,央行收紧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直至2010年6月19日,央行再度宣布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启动了“二次汇改”。行至2012年,央行还将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由原先的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
汇率改革的必要在今天已经不再受到质疑。由于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改革上的成绩,海外媒体称其为“人民币先生”。
但中国经济的外向型结构、此前低附加值和抗冲击能力低下,一度给推进汇改带来阻力。中国的外汇储备大部分持有美元资产,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意味着外汇储备出现资本损失。而外储增多导致货币投放增多,这也将制约下一个五年央行的货币政策。
人民币兑换在路上
早在1992年,周小川和谢平等人完成了《人民币走向可兑换》的课题研究,称人民币可兑换不是改革的目的,而是实现改革开放总体目标必不可少的步骤。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讲,资本项目开放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资本项目开放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金融深化;另一方面也使得一国经济容易受到各种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并且不慎重地开放资本项目容易带来金融动荡甚至金融危机。
2012年,周小川也曾表示,资本项目开放以后,会为多项经济活动,如贸易、投资、金融交易、旅游、收购兼并等提供更大的便利。
经过周小川主政央行的十年,金融改革中银行业改革顺利收官,利率、汇率市场化的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而资本项目开放正待其时。
资本项目开放包含三层含义:第一,放松或取消跨境资本交易的管制;第二,放松或取消与资本交易相关的外汇自由兑换管制;第三,对外开放本国金融市场。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提出,当前中国资本项目不应该开放,在短期内,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等,投资空间依然很大,而预计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国际经济环境并不乐观,泛滥的国际资本容易造成资产泡沫。
事实上,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步骤,资本项目开放的路径正日渐清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资本项目的划分标准为七大类43项。目前,中国资本项目基本取消管制和部分取消管制项目已达到2/3。
从浙江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到深圳的前海,再到福建泉州,三个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都绕不开资本项目开放。
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在“可控渐进”的原则下推进。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曾公开表示,当前国内条件基本成熟,应该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
周小川上任以来,几乎动用了现代货币政策的一切操作工具来完成“法律赋予央行的货币政策职能”。在周小川任内,中国央行通过货币政策调节市场常态化。在2002-2012年间中国度过了低通胀与高增长的经济繁荣期。而下一个五年是否还能保持较低的通胀水平,较雄厚的外汇储备,有效的金融监管,则是实现资本项目开放的平稳过渡的必备条件,亦成为周小川继续推进金融改革的重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