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萍
新一轮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很幸运能与新课程“亲密接触”,与新课程改革同行。近几年的新课程改革带给我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尝试、新的探索,使我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自由驰骋,感受课改带来的喜悦和希望。
一、改变教学理念
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已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师生关系也已转变为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过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很远,而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的亲和力增强了,学生也由以前的怕教师转变为现在的敬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只考虑自己怎么教,还要考虑学生怎么学,考虑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走下三尺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共同研究问题,一起探讨学习,彼此交流思想,互相取长补短。这样,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本学期,听了几节同课题的课,其效果大不一样。几位教师同上一节课,其中一位教师俨然只是知识的传播者,只灌输给学生文章讲的是什么,学生们像容器一样,根本没有心灵的体验,更没有彼此间的合作与探究。所以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而另一位教师则像一个导演,学生在她的眼里像一个个火炬,教师不断地去点燃他们,引导他们体验和讨论,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一节课下来,学生讨论得热烈充分,问题探究得有深度、有广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高涨。通过比较,听课教师才深深地感到,在课堂教学中摆正师生关系有多么重要。
作为教师,我们要蹲下去看学生,只有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上,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我们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生活,知道他们喜欢看什么书、喜欢听什么音乐、喜欢谈论什么话题等等,努力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我们就会发觉,原来我们的教育教学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协调一致的。
二、更新教学目标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有机整合。落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尽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把结论和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能和谐发展。教师还要多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经历积极的情感体验。
高考语文学科要求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是分六个层级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针对性。例如,《祝福》一课的知识目标是复习小说的文体知识,包括小说三要素和记叙顺序;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新课程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心中始终要想着学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人的发展是设置目标的依据,我们的教学只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体验,才是可持续的、有远见的。
三、优化课堂教学
曾经,德国一位教授在考察完中国基础教育时不无感慨地说:“中国的教师真能讲,中国的学生真能考!”这也许就是对中国传统课堂教学最恰当的概括。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沉闷、死寂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则听得异常乏味。恩格斯说:“思维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新课程的课堂较之传统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前者给思维的“活”提供了条件,学生得到了解放,教材、教学过程和教学时空都变得开放了。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课堂教学中学生被赋予了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自由和权利,质疑、批判教师或教材观点及其他权威观点的自由和权利,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课堂教学并受到平等对待的自由和权利。这些自由和权利大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新课程下的教学过程是灵动活泼的,教师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是强调预设教案在实施过程中要开放地吸纳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教学目标也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一些始料未及的体验,不要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要鼓励师生在互动中即兴创造,努力超越既定目标。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也深感,进行新课程改革会面临许多困惑和失败,但是,这些都是我们成长所必须经历的。虽然付出了一些代价,但是也留下了一些终生受用的东西,历练了一些优秀品质。通过新课程实践教学,我感到只有用心去做,才能把事情做好。新课程改革,让教育教学焕发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