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前
大概每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人,都有一段童年捉蝉的记忆。
最容易捉的是蝉的幼虫,我们那里也叫“知了猴”。捉“知了猴”没有过多的技巧,只需一个手电筒,一个方便袋就可以了。时间应该选择在傍晚,在小河边、小路边等任何生长树木或庄稼的地方,只需一棵树一棵树地摸过去,便可以有不菲的收获。倘是白天下过一场雨,则收获可以更多一些。
捉到的“知了猴”回家后用水洗净放盐腌上,第二天早上用油煎了吃,香酥可口,非常解馋。这也是当年我们那些小伙伴们冒了被荆棘刺破、被蚊虫叮咬的危险去捉它们的原因。
蝉的成虫捉起来则相对要难一些,手法也较为多样。
最原始的一种方法是冒了被牛踢的危险,拔了牛尾上纤细的长毛,一端打一个活结,做成一个拇指般粗细的套子,另一端则牢牢地拴在一根长长的竹竿儿上。然后,轻轻地来到大树下面,慢慢地把套子举过蝉的头部,从它头上套下去,轻轻地一拉就可以把蝉套住了。不过,这种方法,牛毛用一次就断了,套蝉时也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技巧,所以,往往收获甚少。
再一种方法,是在竹竿上系一个塑料袋,轻轻地举到蝉的身边,然后迅速地一罩,让蝉束手就擒。这种办法比第一种办法要好,不过,由于塑料袋这一目标过大,往往还没等它举到蝉身边,蝉就已经飞走了。
还有一种方法是粘蝉。这种方法是先和一小团面,然后在清水中搓洗,留下面筋,稍一晾晒,便是粘性极强的粘料。使用时,只需取少许粘在竹竿儿顶端,轻轻地举上树去,然后接触到蝉的翅膀即可。这种方法成功率很高,只要粘料充足,一上午粘几百只蝉不在话下。
晚上照蝉的方法我们不太使用,但它的成功率却更高。这种方法需要至少两个人的配合。选择没有月光的晚上,找一处白天多蝉的小树林,然后在空地上燃一堆火,找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挨棵晃树,蝉由于受到惊吓,便纷纷鸣叫着飞到火堆边来,而接下来的工作只是弯腰把那些蝉捡起来。
当然,这只是童年的游戏罢了。后来,在法布尔的《昆虫记》中看到:“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儿的生活。它掘土四年,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裳,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看完这些的时候,才突然感觉到不经意中曾经充当了一个冷酷的杀手,扼杀了多少壮美的生命。这等儿时的游戏,现如今是再也不肯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