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结合中职专业英语教材的特点,探讨文化背景教学在中职英语课堂中的实施。
【关键词】文化背景教学 中职英语
课堂 语言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131-02
近年来,中职外语教学已逐渐从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已摆脱了传统的语法传授,而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交际能力,但在跨文化学习中,教师对文化背景知识的忽略,妨碍了学生的人际沟通。在同一文化同一语言中,一个词或一个话语有其特定的含义;而在不同的文化中同一个词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重视社会文化背景教育。本文探讨文化背景教学在中职英语课堂中的实施。
一、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教学融为一体,互补互促
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与之相关的文化。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语言的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因此,外语教学除要使学生掌握语言系统本身的知识外,还要让学生了解外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学、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和人物典故等,这样才算真正掌握外语。
要使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教学融为一体,互补互促,教师可在进行词语教学时挖掘词汇的内涵和外延。例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这里的“Rome”不只是指“罗马”,还引申为目的地;“give sb.a hand”不是“给某人一双手”,而表示“给予帮助”之意。在教授课文时则可通过文化旁白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如讲解新教材第一册“Legends”一课时,可向学生简要引出“特洛伊木马计”这一古希腊典故,让学生对现代西方文化底蕴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而在进行语法教学时可向学生提示英美人注重形象思维的特征,例如美国的老人不喜欢别人称其为“elderly people”,因为他们都养成了不服老、坚持独立的习惯,所以他们更愿意别人用委婉语称呼他们为“senior citizens”,即“年长的公民”之意。总之,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由于所处时代的发展不同,就必然会构成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教师应让学生正确对待。
二、母语文化与外语文化分析比较,加深认识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赞扬与恭维、感谢与答谢、称呼语等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让学生了解母语文化和外语文化之间的异同,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从而减少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干扰和负迁移,更好地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文化素养。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人们的性格迥然不同。总体来说,中国人比较内向、含蓄、朴实,而多数西方人则比较外向、直率并存在幽默感,性格上的差异使得他们对人对事的看法也全然不同。如某人穿了一件普通的新衣,我们多数会实事求是地对其进行评价,而西方人则会大加赞赏“You are so beautiful”。又如中国人受到感谢时,通常都要表示自谦(English:I really don't know how to thank you for what you've done for me. Chinese:it's my duty.),这种谦逊的回答在中国人之间听起来很得体,但在英美人听来却很刺耳,因为他们认为你的帮助不见得出于本意。再如西方人接受礼物后,一定要当面打开。在表示了对礼物的欣赏之情后,当面向送礼者道谢;而中国人则只在道谢的同时小心地把礼物放好,不会当众打开。故对中外文化的对比与归纳,可使用课内外结合、口笔头结合的方法开展,也可采用探讨交流或答疑解惑的形式进行。
三、多媒体教学与文化背景教学相辅相成,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将多媒体教学贯彻到外语文化背景教学中。多媒体教学通过声、电、光全方位感应的身心体验,能有效地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充分利用这些设备进行授课会事半功倍,从而改变英语课堂单调乏味的教学状况。例如,教师可播放“Around the World”、“Follow me ”等音像材料让学生自学,并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交流心得,以帮助他们形成对西方文化的初步认知,并建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框架。又如在教“Tom Sawyer Paints the Fence”这篇课文时,可让学生欣赏动画片《汤姆·索亚历险记》。形象生动的卡通人物、主人公聪明的心计与滑稽的语言深深打动学生,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了作者马克·吐温对当时美国社会种族歧视的有力谴责,从而对美国电影文化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同时直观了解到了课文发生的社会背景知识。教师还可以学生耳熟能详的代表性建筑为切入点,如介绍北京的天坛、故宫时,可用幻灯放映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日本东京的富士山等著名的人文景点进行参照对比。这样,学生通过与自身文化中的相应内容进行比较,就会熟悉中外文化中的形象和标志,使西方文化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四、课余生活与外语文化学习密切结合,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外语知识博大精深,教师在课堂上有限的语言输入不足以去应付现实的跨文化交际。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英文读物,加强对学生课外学习的指导,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充分展现英语才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走遍美国》这套教材。这套教材中穿插了大量有关美国生活的文化知识。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先给他们抛出几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查资料,找答案,同时安排时间跟学生们一起探讨,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外文化知识的理解,而且也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在课余引导学生阅读外文书籍和报纸杂志,如《China Daily》、《21st Century》以及英汉简易读物和英美原著,让学生全面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名人轶事和自然环境等;并举办英语影视欣赏活动,鼓励学生收听BBC、VOA等外台广播;还可开展南宁东盟博览会的教学见习、参加由外籍教师组织的各种外语活动,如英语角、英语话剧表演、辩论会、演讲比赛,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口语练习的机会,使他们集思广益、活跃思维;还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让学生了解到异国文化,提高了他们的认知力、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五、语言交际与文化背景学习同步进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但长期以来,外语教学出现了把语言知识与语言意义及其交际功能割裂开来的现象。由此,学生虽然掌握了牢固的语言知识,却未必能在相应文化背景下正确运用英语开展人际交往。因此,英语教学应努力走进生活,让学生学会把英语文化规则运用于交际,在实际使用中提高交际能力。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来创设丰富多彩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在情景化的教学氛围中感知—模拟—巩固—反复,最后达到学会交际的目标。例如,在操练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I would like…”时,笔者让学生带食物来教室,把教室布置成一个晚会,让学生扮演小主人、小客人,用学到的句型编成一段段生活中的小对话,去接待在座的同学和教师。在生动的表演过程中,学生既了解到了西方的礼仪及文明用餐的习惯,又学会了现代社会中文明礼貌的人际交往之道。又如中职生基础不扎实、存在自卑心理,但他们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已日趋成熟,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知欲。专业英语教材中有许多谐趣小诗,在授课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挑选来开展教学。《旅游英语》里就有一首诗,即《On the Ning nang nong》,节奏明快,语调压韵。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轮唱,并即兴问答表演。这些小诗越来越快的节奏、优美的韵律和极强的幽默感很好地体现了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英语国家特有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
中职英语教学重在交际,而在交际中学会正确地选择符合对方文化准则的表达式则是重中之重。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开展文化背景教学势在必行,只有掌握了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才能使中职生正确理解英语国家的礼仪礼节,也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余志远.英语国家概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2]吴伟仁.英美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3]H·G·威多森.语言教学交际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苏雅敏,S·威廉斯.朗朗上口美语会话[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李雪雯(1979-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讲师,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