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仪·歌尽桃花扇底风

2013-04-29 04:19北堂玉
中国收藏 2013年7期
关键词:扇骨桃花扇晴雯

北堂玉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翩翩素园,清风载扬”,不知从何开始,文人们爱上了这一把小扇,让它和故事里一个个鲜活的面容紧密联系起来。在墨汁浸染的笺纸上,由一把精美小扇铺展开去,绵延出文人贤士的一片风雅,也同样印染开美人佳丽的一片欢愁。

《牡丹亭》里,杜丽娘那把典雅的折扇轻抖开来,再与春香那柄活泼的小团扇相配,怎么“扇”不出满园春色、鸟语花香?

知己相遇恨晚,两厢情愿、海誓山盟之时,便将身边信物相赠以表心意,这时轻便易携的扇子便是佳选。李香君与侯生在秦淮河边相遇,坠入爱河,为表心意,将一把宫扇作为定情信物。但是国破无家可言,包括爱情。当爱情需要用生命去捍卫的时候,李香君的一腔热血凝固成了那扇面上一朵朵鲜艳的桃花怒放,画成了这把美丽的“桃花扇”。“南朝之兴亡,遂系于桃花扇底!”用鲜血绽放的桃花,究竟凄美悲壮,他们的爱情恰如那个时代的命运一样,末了,只能叹一声“ 多情最是侯公子,清受桃花扇底风”。

《牡丹亭》与《桃花扇》里的“扇”,唱绝了这尘世的情爱,红楼女儿的扇却是另一番解意。《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里“宝钗扑蝶”,说那宝钗“刚要寻别处的妹妹去,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扑来。”端庄的宝钗也不是严肃到底的,用一把小扇去扑捉忽起忽落的蝴蝶,也有天真活泼的一面。同时也可以想见,当时的男男女女都是随身携带扇子的,要用的时候,直接“向袖中取出”即可。

但于扇最有个性的却是晴雯。第三十一回“撕扇子做千金一笑”,晴雯撕扇子的情节亦是红楼女儿最彰显个性的精彩表演之一。晴雯为什么要撕扇子?这就要往前推到端午节这天。这天宝玉吃了一回闷酒回来,又误伤了袭人,正在心中郁闷之时,恰巧晴雯不留意跌断了一把扇子的扇骨,宝玉多说了两句,晴雯回了宝玉几句,激怒了宝玉,便以主子的身份压她,个性要强的晴雯立马哭了。到晚间回来,宝玉有心道歉晴雯却不领情,后来宝玉让晴雯一起吃果子,晴雯道:“我慌张的很,连扇子都跌折了,哪里还配打发吃果子,倘或再打破盘子,还更了不得。”这时宝玉便说:“你爱打就打……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于此便开始了晴雯撕扇解气的桥段。晴雯撕了几把扇子,这才笑了出来,宝玉笑道:“‘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能值几何!”只要仔细前后环境的变化,便明白“撕扇子”体现的是晴雯“性情爽利,平等自由”的特征,在她眼里,宝玉不是公子身份,也没有主子权威,她的性格里蕴藏着反抗的精神。晴雯的这把扇子撕得畅快,但也种下了日后悲剧的种子。曹雪芹挥舞着笔墨,用一把扇子将一个鲜活的人物复杂细腻的情感展示得活灵活现,细致入微,也不惜撕了一把好扇。除此之外,整件事的缘由也有扇子的因素在其中,宝玉虽然心情本来不好,但将气发在晴雯身上却是由于她跌断了一把扇子的扇骨。宝玉向来对身边的丫鬟极好,可见大发雷霆之中定然也有珍惜扇骨的缘故,足见当时一把好扇骨的价值。

当然,扇子也和须眉男子有缘。三国里“披鹤氅,戴纶巾”的孔明,手里有一把震慑古今、名传千古的羽扇,就在它那轻轻的一摇一扇之间,不知扇出了多少神机妙算。《水浒传》里有一个“铁扇子”宋清,只可惜武艺平庸,那把铁扇也就没有机会像武松的哨棒一样名声大噪了。扇也是有恶名的。贾赦贾老爷不是为了几把古扇把石呆子害得家破人亡吗?扇子有时竟比人命金贵,爱扇却爱得误了扇子的声名。

这一把小扇并非是才子佳人的专利,也是神仙魔怪大展身手的好机会。《西游记》中孙大圣向铁扇公主借来的那把奇异的芭蕉扇,扇了四十九下,终于灭了火焰山的烈火,解决了唐僧师徒取经的大障碍。关于芭蕉扇,有人考证其实是蒲葵扇,但其外形与芭蕉叶有着相似之处,又有李商隐“芭蕉开绿扇”的佳句,于是这平凡的蒲葵扇至今得以沿袭芭蕉的雅号,瞧瞧,多么美妙的错误。

同一把扇子,握在美人手里,便有了“病来遮面”的美,握在志士手里,便有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气概,握在贾赦这等小人手里,就变成了罪魁祸首。可见,扇子在文学作品中对于渲染气氛、刻画人物,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文学是生活的再现,扇子之所以能够跻身文学殿堂,随着字中人物名垂青史,恰恰因为扇子的身份早已超越作为纳凉、赏玩物什的存在,上升为传统文化里最具有代表性的元素之一。

一柄小扇承载了如此多的情感,无怪当今天的我们重温故纸,耳边那一首首动情的曲调,犹歌扇影风。

猜你喜欢
扇骨桃花扇晴雯
话《红楼梦》中晴雯的人物形象
孔聘之《桃花扇》與史實并未乖離考論
《桃花扇》的真实结局
《桃花扇》的真实结局
Values Education of Children from Teachers and Parents
那把遗失在岁月里的桃花扇
摺扇收藏成新寵 亦賞玩亦升值
折扇收藏:扇骨渐成市场新宠
漫谈扇骨
扇骨走进收藏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