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就业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84年到2010年,城镇单位以外的其他就业人员占城镇就业的比重从3%增加到62%;在城镇各类单位就业人员中,股份合作单位、联营单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港澳台商投资单位、外商投资单位、私营企业、个体等其他单位就业所占比重从0.3%增加到45.5%。在用工单位多样化的同时,用工形式也日益多样化,用人单位除了核心员工外,还大量使用了劳务派遣用工、非全日制工、兼职人员、季节性临时工等;越来越多的企业还将人员招聘、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服务、企业补充商业保险、劳务纠纷、企业内训等各类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给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企业员工中出现了代理员工的用工形式。本文将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用工方式称为劳务用工,主要包括代理用工和派遣用工。
劳务用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用工形式,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客观存在。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数据看,所有行业、各种所有制企业、各种规模的企业都使用了劳务用工,劳务用工占企业员工的比重从5%-50%不等。总体上,企业规模越大,使用的劳务工的数量越大;企业规模越小,劳务用工的比重越高。劳务用工作为企业用工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总体就业情况,成为劳动力市场就业形势的风向标。我们持续跟踪我国境内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行业的代表性企业易才集团劳务用工的实际数据,据此考察了我国2012年劳务用工的情况,并对2013年劳务用工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观察劳动力市场动态提供参考。
一、我国劳务用工的基本情况
(一)劳务用工涉及各类劳动者
劳务用工涉及从初中到博士各种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分行业看,制造业劳务用工以大專以上学历为主,占到64%;批零业中具有中等教育水平(含初中、高中和中专)的劳动者所占比重最大,合计为74.4%;信息通讯技术(ICT,下同)行业劳务工的文化程度较高,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共占73.9%。总体来看,代理用工大多数都具有高等教育学历,本科生占到40%,其次为大专学历,占29%。ICT行业代理用工90%以上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派遣用工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主要集中在高中、大专和初中,占比分别为29%、26%和13%,大多数没有接受正规高等教育。
劳务用工以女性为主,比例占到60%。代理用工中,女性占比为56%,派遣用工女性占到70%。分行业看,制造业劳务用工总体上以女性为主,女性占54%,但制造业代理用工以男性为主,男性占59%,制造业派遣用工以女性为主,女性占71%;批零业劳务用工女性占80%,男性仅占20%;ICT行业劳务用工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ICT行业代理用工男性比例稳定在60%左右。
劳务用工以新成长的城乡劳动力为主体,因而,劳务用工的供给受制于总体劳动力供给,6月份后是新成长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期,每年第三季度劳务用工的增长率都比较高;劳务用工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因此,每年第二季度劳务用工的增长率也比较高;而由于春节和年末的原因,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劳务用工的增长率相对较低。
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从峰值开始下降,随着劳动力总供给的逐步减少,企业会面临越来越紧的用工环境,这会促使一部分企业用机器替代劳动力,减少劳务用工需求;另一方面会促进一部分企业多用劳务用工,以缓解用工紧张和规避日益严格的规制。这样会促使劳务用工趋向一个合理的规模。
(二)各类单位都在使用劳务用工
劳务用工的主要单位类型包括:国有单位、外资/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外资/合资企业用工单位数量多、企业平均劳务用工规模大、劳务用工薪酬水平较高;私营企业用工单位数量多、企业平均劳务用工规模小、劳务用工薪酬水平低;股份制企业用工单位数量较多、企业平均劳务用工规模不大、劳务用工薪酬水平较低;国有企业用工单位数量较多、企业平均劳务用工规模大、劳务用工薪酬水平高。
各种规模的企业都在使用劳务用工。小企业劳务用工的薪酬水平反而高。
(三)各地都在使用劳务用工
华东、华北、东北地区劳务用工的企业和劳务用工的数量都较多,华南地区劳务用工量不大,西南、西北地区劳务用工的企业和劳务用工数最少。批零业劳务用工华东地区最多,ICT行业劳务用工华北、东北地区最多,华东地区制造业劳务用工的企业数量多但用工规模小,华北、东北地区制造业企业劳务用工的规模较大。
企业是否采用劳务用工方式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市场活跃程度有关系。华东地区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劳务用工企业数量也最多,但可能受市场冲击也最早、最大。西部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务用工也不发达。华南和西部地区劳务用工的增长潜力大于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未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四)各行各业都在使用劳务用工
使用劳务用工较多的有制造业、批零业、ICT、金融业等。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行业,存在大量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是使用劳务用工较多的行业之一。制造业劳务用工以女性为主、年纪较小、文化程度较低、技能水平较低。制造业代理用工和派遣用工比重相差不大。
批零业是我国第三产业中最大的行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重要行业,吸纳就业能力较强,占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的很大比重,从业人员以低学历、年轻、女性为主。批零业整体薪酬水平较低,但保持持续增长。批零业是劳务用工最大的行业,尤其是在商场导购、超市促销员等岗位上。代理用工和派遣用工比重相差不大。
ICT行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猛,企业景气指数位于较高景气区间,且持续位于各行业之首。从经济活动单位数量和从业人数看,ICT是一个小规模行业,行业经济活动单位少,就业占比小,但占城镇就业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ICT行业整体薪酬水平较高,仅次于金融业,并继续保持增长。ICT行业劳务用工比重也较高,并且以代理用工为主,劳务工都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
此外,金融部门也是劳务用工占比大的部门。
(五)企业的劳务用工规模在5%-50%
企业规模越大,使用的劳务工的数量越大;单位规模越小,劳务用工的比重越高。从经验数据看,劳务用工占企业员工的比重在5%-50%不等。制造业低的有6%,高的有25%;批零业高的有50%,低的有11%;ICT行业高的有40%,低的有7%。总体上看,用工越灵活的企业劳务用工占比越高。
(六)代理用工和派遣用工是企业两种重要的用工形式,特点不同
代理用工和派遣用工是企业两种重要的用工形式。企业一般对少量、文化素质高的内圈层员工实行代理用工,对量比较大、流动性高、用工周期短的外圈层员工采用派遣用工。如零售行业中,一般促销、导购都采用劳务派遣,而工程师、骨干力量一般采用代理用工。两种用工形式特点不同。
代理用工反映了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的发展变化情况。中小企业采用代理用工的比较多,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就较少使用代理用工;外资/合资企业最多地使用代理用工;代理用工的人员是企业的员工,因此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代理用工人员的受教育程度较高,接受高等教育几乎是成为企业正式员工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有一部分非高等教育水平的人员成为代理用工型员工;企业代理用工的平均规模小于派遣用工的平均规模。
派遣用工反映了劳务派遣的发展变化情况。各种规模的企业都会采用派遣用工方式;国有企业主要使用劳务派遣;派遣用工不是企业的正式员工,比代理用工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不稳定性,季度变动规律较明显,即前两季低、后两季高;大多数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劳动者难以实现正规就业,成为派遣用工的主力,有一部分高校毕业生通过派遣用工实现就业。
(七)勞务用工薪酬水平不高
劳务用工企业一般实行“基本工资+津贴”、“基本工资+绩效奖”的薪酬制度,一般都以当地公布的较低标准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为劳务工缴纳“五险一金”,而不是按劳务工实际收入参保。因此,社会保险平均缴费基数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近似反映劳务用工的薪酬,公积金缴费基数相对更能反映劳务工的薪酬水平。
作为企业的正式员工,代理用工的员工实行企业正式员工的薪酬制度,派遣员工多实行基本工资加提成的薪酬制度,这样,代理用工相对固定部分的薪酬高于派遣用工,因而各项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也高于派遣用工;派遣用工基本工资部分较低,因而各项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水平也较低,但不排除不固定部分的报酬水平较高、进而总收入并不低的可能性。但总体上派遣用工的薪酬水平低于代理用工。
从数据情况看,2012年代理用工各项缴费基数都基本在2700-3200元的水平;国有企业代理用工的薪酬水平最高,私营个体企业最低;分行业看,制造业在2700-3000元的水平,批零业在2000-2500元的水平,ICT行业在2900-3200元的水平。
派遣用工的基本薪酬在2000-2500元之间,大企业与小企业的劳务派遣薪酬水平基本持平;分行业看,制造业派遣用工各项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的平均缴费基数在1900-2300元的水平;批零业在1600-2400元的水平,ICT行业在2300-2800元的水平。
派遣用工薪酬相当于代理用工薪酬的比例,总体为76%,制造业为74%,批零业为89%,ICT行业为84%。派遣用工五项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的平均缴费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派遣用工薪酬增长率高于代理用工的薪酬增长率,也可以反映这些年农民工工资涨幅高于大学生工资涨幅的现象。
另外,大企业劳务用工的薪酬水平反而低于中小企业。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劳务用工的薪酬水平低于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
(未完待续)
(作者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客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