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云 吴军安 赵亚萍
所谓消费异化,是指在消费主义思想下,人们消费不是满足需要,而是为了满足占有欲和作为炫耀的资本。“消费异化的本质是消费对消费自身本质的背离、对人的背离和对人的操纵和控制”[1]。消费异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也违背了我国当前的国情,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逐步全球化,西方消费异化思潮在我国校园里悄然蔓延,它的存在对我国学生人格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创新学生的人格教育机制,消除消费异化对学生人格形成产生的消极影响,是目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一、消费异化对学生人格的消极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和消费异化现象在中国社会的蔓延,当代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消费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炫耀性、攀比性、盲从性等消费异化现象在学生中非常严重,已经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异化使人的精神需要物质化
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除了少数特殊贫困生外,学生基本的物质需要是可以得到满足的,他们应该把主要的时间、精力、金钱放在学习知识、提高技能、服务社会、报效国家上。但在消费异化蔓延的校园,很多学生满足需要的前提不是努力学习知识、提高技能或帮助他人、贡献社会,而是把消费当做满足一切需要的前提和条件,把消费做为证明自己的凭据。似乎只有消费的满足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才能获得更多的友情,才能拥有权力,才会有成就感觉。消费异化使他们试图立足于物质层面来理解和构筑人的精神需要,不满足当前的物质生活,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只想着个人的物质需要如何满足,似乎只要满足了他们的物质需要,其他需要一概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完全被物质化了。
2.消费异化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人对科学知识的消费本来是为了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完善人类自身。可如今的校园,消费主义泛滥,科学文化素质成为人们用来交换的筹码,学习成了部分学生为了生存,为了劳动、工作而进行的精神消费。他们的兴趣全在于如何赚钱、如何消费,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所以课上睡觉听音乐,课下逛街上网也就不足为怪了。动机作为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相当程度上是靠需要、兴趣、信念等来增强的。可以想象,在对学习失去兴趣的情况下,他们的学习动机是什么样子。不是为了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求,不是自己的爱好,而是为了“找到一个好工作”或者为了“赚更多的钱”,他们的学习(精神消费)是在金钱和物质消费的诱导下进行的。
3.消费异化使学生理想信念模糊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校园本应该是治学求真的净土,然而异化消费也浸染了这块圣洁的土地。消费异化使部分学生,丧失了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问能力。他们只关注自己眼前的消费和物欲的满足,而没有长远筹划,没有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求。消费异化的结果是他们离消费的欲望越来越近,离理想却越来越远。所以,他们失去了理想的鼓舞,变得空虚而渺小;他们没有了坚定的信念,做事情没有长远打算,只顾眼前享受,不想将来;他们易于急于求成,不愿意吃苦受累,一点点困难和挫折,就可能使他们半途而废。
4.消费异化使学生迷失自我
在我们的校园里,一些学生在大众媒介的诱导之下,完全跟着某些广告宣传所引领的潮流走,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成了消费物品的机器。在这种模仿、媚俗消费的同时,还要追求消费的差异性,有时还以怪诞的消费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来展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他们想从物中找到自己的灵魂,而结果恰恰是在物质财富的占有与消费的过分沉溺中失去了自己真正的灵魂。
5.消费异化影响到了学生的幸福感
在今天的校园里,攀比性消费比比皆是。部分学生的眼光总是指向比自己的现实消费更高的消费,但是一旦达到了更高的消费水平之后,在自己的身旁又会出现比自己消费得更高的消费者,因极力与他人攀比而产生的自负、怠惰和挫折感,让人感到不幸福。尤其是对于那些家境贫困的学生来讲,这种感觉更为严重。另外,消费异化使同学与同学之间感情冷漠,人们走向拜金主义的物质极端,无心去经营人与人之间最美好、最真实的情感,人际关系变得冷漠、虚伪、功利。友情、爱情都披上了金钱的外衣,所以,“郁闷”成了当下学生的流行词。
二、学生人格教育机制创新
1.引导机制
人格属于一个人软实力的一部分,人格的形成因素来自于社会、学校、家庭当然也包括自己,所以人格教育要想取得预期效果,就得各方面共同行动,引导学生合理消费,逐渐淡化消费异化所带来的影响,形成健全的人格。第一,社会舆论引导。政府采取积极对策,完善消费结构,加强对传媒及商家的监管,加强反腐倡廉力度,反对奢侈浪费,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环境;重视媒体尤其是网络的导向功能,引导全社会认识消费异化蔓延所带来的危害,从思想上逐步消除消费异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对消费者进行合理消费教育,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进一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体现消费本真意义的现代科学消费观。第二,学校教育引导。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校廉政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消费环境;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重视学生人格教育,把理财教育纳入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范畴,把科学消费观的树立作为理财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强调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人格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建立抵御消费异化影响的思想阵线,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第三,家庭消费引导。家庭要实现合理消费,加强对孩子消费的合理支撑及监管,营造良好的家庭消费环境,引导孩子合理消费。
2.保障机制
没有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没有物质上的保障,人格教育的各项措施将很难落到实处,教育目标也不可能真正实现。第一,物质保障。没有物质保障,人格教育很难落到实处。作为人格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课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改善教学设施,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教学方法现代化、多样化、科学化,提高教学效果,这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鼓励社会实践,开辟更多更好的实践基地,比如说红色旅游、社会主义新农村体验、外企参观调查等,也需要物质保障。在人力保障方面,聘学者,请专家,师资培训,这些离开了物质保障就成了一纸空文。只有以充分的物质保障做后盾,我们的学生人格教育才能不流于形式,而落实到行动中。第二,人力保障。一方面,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师队伍。现在学校基本都给学生开了心理健康课,但仅靠数量有限的几位心理健康课教师,一学期开两三次心理健康课,远远满足不了我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另外,也可聘请一些经济学方面的老师,社会上的相关人士,参与到学生人格教育当中来,增强学生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加深对社会现实的了解,促进学生合理消费。另一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扩大队伍只是硬件,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师德师风是软实力。所以,对教师的培训不应该仅是教学教法的培训,而忽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除了常规的教师资格培训、青年教师导师制、请专家作报告之外,到外地外校参观学习,有目的的专题学习都是我们可以尝试的方式。只有我们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才能为学生人格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
3.评估机制
把人格教育的方向、目标融入到各项人格教育当中,让人人重视人格教育,事事体现人格教育,处处彰显人格教育,让学生人格教育方向正确,目标明确,避免盲目性、随意性,科学、合理的学生人格教育评估机制必不可少。第一,学校评估。学生的人格教育不仅是政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事,它是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努力来做的一件大事。所以,只有把学生人格教育评估纳入学校德育评估体系当中,纳入学校各部门、各班级评估中,学生的人格教育才能走出品德课,进入全校教育范畴。这样,学生的人格教育才会从思想品德课的附属下独立出来,全校才会真正从思想上重视人格教育,从行动上认真去抓人格教育,把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从口头走向行动,从形式落到实处。第二,教师评估。我们可以在评选优秀教师或优秀班主任的时候,把人格教育作为其中的必选项之一,班主任是否重视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是否经常开展一些关心“学生人格”方面的主题班会等活动,是否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关心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同时,是否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并能及时化解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在学生的评教测评表及同行、领导及督导的听课评价表中,把人格教育作为其中的一栏,设置一定的分数,评价教师在上课内容方面是否体现了人格教育。这样,我们就把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效果纳入对教师尤其是品德课教师、班主任的评估中,使教师对学生人格教育由无形变为有形,由被动变为主动。第三,学生评估。在评选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评选奖学金的时候,把学生的人格表现纳入对学生的最后评估当中,评优标准要多元化,不仅把那些学习成绩好、集体活动活跃的学生选出来,也要把那些艰苦朴素、自强不息的学生选拔出来,作为其他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通过这些措施,在学生中间倡导一种合理的消费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自觉从各个方面有意识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的思想动态,让学生的自我人格教育由消极变为积极。
4.自我教育机制
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问题的关键,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学生的自我教育在抵制消费主义,形成健全人格的过程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理论学习。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中的追求精神境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集体主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内容,现代先进文化中的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文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内容,对学生的人格形成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同学们可以以自己的喜好或在老师的指导之下有选择性地多读一些这方面的书,多接触相关的一些网站,另外也可以通过听理论讲座、专题报告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接触一些这方面的内容。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和现代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树立远大理想,追求精神境界,加强自我修养,提升个人品质,从内提高对消费异化的免疫力。第二,积极实践。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学习各科知识;要有集体意识,积极参与校、班等集体活动;业余时间,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组织,培养自己的爱好,发展自己的特长;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把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用积极的学习和健康的爱好充实校园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努力,做出成绩,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真正抵御异化消费的诱惑,促进自身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5.激励机制
建立在符合教育规律的基础之上,符合广大师生根本利益,并为广大师生所拥护和接受的激励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工作质量,加速教育目标的实现。第一,精神鼓励。评出一部分在人格教育中效果显著的先进学校、优秀班级,对学生人格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及品行优良学生要大力表扬,进行宣传,在评优、评先活动中,不再唯成绩论,要人格先行。尤其是那些家庭贫困却仍能努力学习,在各个方面做出成绩的学生,要做重点表彰。第二,物质奖励。在精神鼓励的同时,对这些先进单位及个人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在这里,有几点需要我们注意:首先,要注意研究教师的优势需要,根据优势需要选择激励手段;其次,要注意多种激励手段的综合使用;再次,要注意激励刺激的强度与教学工作绩效的相称性。例如,荣誉激励如果很容易获得,或者不付出努力也可以获得,则会削减激励作用或产生反作用,如引发不满意、不公平感等。如果取得成绩后没有相应的激励刺激,则会产生不满足感,导致工作积极性的削弱。
6.反馈机制
为使学生人格教育有的放矢,学生人格教育评估科学,激励合理,科学的反馈机制尤为重要。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学生人格教育反馈机制,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反馈内容的广泛性。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校内还是校外,集体还是个人,尤其是学生的消费情况,都是我们应该掌握的情况。只有全面掌握信息,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人格情况。第二,反馈渠道的畅通性。可以采取指定学生代表反馈、学生自由反馈、班主任及教师谈话,学校调查等多样性的反馈方式,从而保障反馈渠道的畅通无阻,做到反馈及时,信息真实,了解深入。比如说我们在调查期间,其中一个学校在每个班都设立心理健康信息调查员,每天及时把相关信息报给班主任,每周把相关信息综合反映到校心理健康咨询站,统一备案,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反馈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对于反馈的信息要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客观分析信息所反映的问题,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小题大做。对带有共性的问题,我们可以与校方沟通,采取相应的方法统一解决;对一些比较特殊的个别学生问题,我们要根据问题的性质、产生的原因及学生的性格特征采用相应的方式,对症下药,并注意保密措施。
参考文献
[1] [美]弗洛姆.精神分析的危机.许俊达,许俊民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2] [美]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精神.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3] [美]埃利希.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上海:三联书店,1989.(责任编辑 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