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透视与思考*

2013-04-29 22:15:04李祥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教育

李祥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我国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出现了多样化趋势,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特别是逐渐成为当代学生主体的“90后”、“00后”在政治思想、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心理素质等方面更是表现出若干新特点,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及时、有效地掌握这一新情况,在工作中明确新思路,采取新对策。

一、当代学生思想新特点

1.政治思想稳定,但觉悟有待提高

当代学生有一定的政治鉴别力,对敏感的政治问题分析更趋理性化,能够比较冷静地思考一系列政治问题,不再容易被某种思潮或某种势力所左右而采取过激的行动。但是学生在政治思想和政治观念上还存在着矛盾、困惑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学生的思想觉悟还停留在在校入党、评优、评奖、评先进等水平上。他们参加政治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一定程度上是想通过参加政治活动来锻炼自己的能力,这种思想本身就存在误区,且这类思想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继而影响青年党员的素质,不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然而即使是那些关注政治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也还停留在感性的、片面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层面上,对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感到困惑不解。一方面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另一方面存在不少社会问题,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学生不能够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一味地以自己的视角来评论一系列的问题,以整体来看待问题的方法不能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因此透过表面的冷静,学生的内心潜藏着浮躁和不安[1]。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中,学生能及时通过网络、新闻、杂志等诸多途径了解世界政治的变化,这大大增加了学生对政治的关心程度,其政治热情高涨。有的学生还能运用所学理论进一步地分析当前的政治局势,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提升自身素质的机会。但是,有少数偏激的政治观点也在学生群体中出现,这一类政治观点的出现,如果不加以纠正,以目前90后、00后的个性特点,极易引发不良后果。这是我们国家学校政治思想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目前教育界需要正视和处理的问题,更是广大教师群体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2.人生价值积极向上,但不成熟

当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和现实利益发生矛盾时,学生更倾向于现实利益的考虑。价值选择和价值实现上的实惠性和功利性倾向比较明显。从价值取向来看,学生把理想追求和现实功利结合起来,从注重奉献的理想主义转向注重实惠、实用和物质享受的现实生活,倾向于奉献与索取并重,名誉与利益结合;从注重知识的价值、理性的追求,到注重金钱的价值、感官上的享受,认为即使是追求理想和知识,也需要金钱和物质享受。从价值评价标准来看,具有明显的双重性,理论上认知的标准与实际中践行的标准不一致。他们往往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要求别人,对自己却采取利己主义的价值标准;对学雷锋、见义勇为等行为在观念上认同,但却不积极转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等等。从价值观念来源来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冲击下,学生的价值观念来源呈现出多元化倾向,社会现实生活及社会流行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影响较大,他们越来越多地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他们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念,而忽视所处群体的利益是否会受损。如果任其发展,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随着校园生活的社会化,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国家、区域的概念已经越来越淡化,各种价值观通过不同媒介传递到校园中,对学生的思想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不再是之前单一的价值追求,而是在“弘扬个性、实现自我”的旗帜下呈现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并存,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想并有,拜金主义、自由主义、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着。

3.道德主流是积极的,但道德选择和评价存在矛盾和困惑

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准在全社会范围内仍处于较高层面,但是就目前社会所处的阶段来说,经济因素对学生思想行为和道德观的影响日益突出。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波,学生的生活水平已得到提高,学生的金钱观也随之发生了较大转变。从君子耻于言利,转变为金钱也是对自我价值的证明,攀比、爱慕虚荣的心理在学生群体中滋生。学生中贫富分化严重,一部分家庭富裕的学生吃得好、住的舒适、穿名牌、玩潇洒;与此同时并存的还有一部分的学生生活十分困难,其中个别学生处于特困状况。由于校园学生生活消费的贫富差别的存在,学生中也表现出种种不良的心态:一部分趾高气扬,大手大脚花钱毫不心疼;一部分哀己不幸、离群索居或自暴自弃;一部分心怀不满怨天尤人、充满仇富心理。这就造成了学生在道德评价上采取了双重标准,突出表现是: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生活的富足带给学生的不光是充足的学习设备、良好的学习环境,随之而来的是人心的改变、价值取向的改变,以致人性的改变。

4.心理问题突出,人格扭曲,人文素质低,自我约束能力差

“心理问题突出,人格扭曲;人文素质低下,自我约束能力差”是学校一部分学生的真实写照,它是由生长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现今学生多为家中的独生子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掉,含在嘴里怕化,事事以孩子为先,处处为孩子打算,可以说父母为孩子铺平了未来的道路。不可否认,现代家庭的父母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培养是十分重视的,然而正是由于这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心理,导致某些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吃不得苦,养成我行我素、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不受约束等不良习惯,他们不懂得如何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不懂得如何成长,只知道靠着父母无忧无虑,却不知自己已经脱离了成长的轨道。

5.善于运用新科技手段,但迷恋网络,缺少现实交流

当代学生属于“90后”一代,他们出生在科技创新的时代,互联网更是他们的最爱,互联网的透明、快捷正符合他们追求个性、强调效率的特点。但这也导致他们过度依赖电子产品,过度迷恋网络,在网络中玩游戏、看小说、查资料、交朋友,他们可以没有现实生活,但不能没有网络,时刻沉浸在虚拟的世界里,导致同学关系单薄,甚至没有任何沟通能力。很多学生与其他同学交流不多,他们的交往范围局限于宿舍同学,有的同学甚至在宿舍也很少说话,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也不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他们宁愿选择在虚幻的网络中寻找人进行倾诉,却不愿意与同学面对面地交流。久而久之,这样的学生便脱离了群体,性格也变得孤僻。

二、当代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成因分析

导致当代学生思想上存在问题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包括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教育原因,也包括个人原因[2]。

1.社会环境对当代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改革开放过程和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中出现的分配不公、贫富两极分化、社会道德水平下降、西方思想文化的腐蚀和渗透、各种封建思想糟柏的沉渣泛起等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对学校的正面教育产生巨大冲击。另外,21世纪的中国,其社会竞争压力空前,“学生”这个名词已经趋于平民化,好的就业已经不是“学生”的专属福利。有超过87.8%的学生表示对未来就业有巨大的压力,这样的社会背景,会使更多的学生产生急功近利的心理,社会气氛趋于浮躁。

2.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调查问卷中“对你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一栏,“家庭环境”占37.56%,“学校教育”占32.14%,“社会环境”占27.19%,“亲戚朋友的影响”占1.67%。可见,家庭的影响仍占据第一位。有句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行为时刻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各种家庭问题不仅会导致家庭婚姻的破裂,还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更严重的是影响下一代的身心发展,使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在现实中萎缩。然而这些问题既缺乏法律的强有力约束,传统的道德约束又趋于弱化,尤其是在一些家长身上的双重道德标准反映得尤为突出,一方面教育子女要诚实、正直、检点,另一方面又做着虚伪、制假、伤风败俗的丑事,这就更使家庭道德约束力的作用大打折扣。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对“灰色收入”竟有5.42%的学生认为“无可非议”,有16.35%的学生认为是“普遍现象”,有3.27%的学生认为“允许存在”;对“占卜、算卦活动”竟有6.78%的学生“很相信,经常参加”,有24.48%的学生“将信将疑、偶尔为之”;对“制假、贩假”竟有2.39%的学生认为“无可非议”,有3.75%的学生认为“政策原因”。这样的数据显示,学生的道德标准受到干扰,其对道德的约束力也减弱了。

3.物质条件需求增长,从而引发思想出发点的利己化

人人都羡慕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景色秀美、与世无争、环境清幽。但是,为何现代人在憧憬那样环境的同时,却在商界上尔虞我诈,争个你死我活?有比较才有差距,这揭示的其实是一种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也就是说,当别人的生活状态比你好时,你可能会无法置身世外、甘于现状,这种现象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明显。根据之前的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60.5%的学生认为“金钱并非万能,但没钱办事不行”,更有67.2%的学生认为“物质条件比兴趣爱好重要”。我们不得不承认,物质需求的呼声高涨,导致一定程度上的价值观的偏差,这样看来,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

三、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措施

1.营造良好的校园综合育人环境

校园育人环境的塑造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办学传统、管理水平和校风学风的综合体现,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随时随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思想和作风,对外也反映一个学校的形象,反映一个学校对社会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校园综合育人环境应该包括多个方面:一是学校要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政治氛围。这就是爱国进步、团结向上、民主活泼、安定有序,能够激励、引导学生和组织心连心、和人民共命运。二是学校要有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道德氛围。这种校园道德建设历来是师德为先,师德是先导,公德是基础。三是学校要有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学校应该是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基地,同时也是引进外来文明的窗口,既要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

2.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生进行交流,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在网络时代出生的学生,网络基本上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网络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迅速、主动地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学会利用网络提升个人的政治素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要研究这种变化,将主渠道和多种渠道更好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丰富、全面、完善的创新人格的学生。

3.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

胡锦涛曾经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想从思想上、行动上使学生得到巨大的转变,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把握时代性、规律性、时效性,使他们迈好人生的第一步。由于学生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鲜明心理特征,从而使得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加复杂化,这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

4.加强教育体制改革,让学生享受学习

目前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在众多家长和学生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学生顶着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桌面上的书本日渐增高却读不出内涵,学不到精髓。学生为了考试,将书本读死,让思想禁锢,没有创新,只有在书本之中空谈理论。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学生们缺乏创新,思维定势,如何去建设国家,如何去壮大国家?教育改革迫在眉睫,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现今的形势下,要引导学生走创新之路,畅游知识的海洋,在学习中学会享受乐趣。

学生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的思想政治意识如何,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我们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潘淑娟.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之我见.前沿,2009(9).

[2] 张耕.浅议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师,2008(7).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