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倩倩 李梦莎
摘要:农村公路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之一。目前我国农村公路已具备相当的规模,但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必须加强管理,转变观念,重新认识,提高技术,立足长远,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实现资金利用最大化,质量最高化。
关键词:农村公路 问题 管理 技术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迅猛,路网建设不断完善,路网通行能力、抗灾保通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加强,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雨季多发洪水是公路损坏、影响公路畅通的主要灾害之一。在抵抗各种自然灾害中,公路交通起“生命线”的重要作用,防止或减轻公路自然灾害,对公路正常通行及防灾减灾都十分重要。然而,洪水冲毁路基、路面和桥梁、涵洞及其防护设施,轻者造成交通受阻、舒适性降低,规模较大时会造成公路交通中断,给公路沿线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抢险救灾和边防巩固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同时也造成极大经济损失。沿河公路洪水灾害是公路洪水灾害的一种类型,其形式多样,影响因素复杂,由其造成的损失也很大,沿河防洪古往今来都是关系人民安危和国家兴衰的大事。对工程技术人员来说,首先是了解灾害,了解各种灾害的发生条件,其次在此基础上通过防灾减灾对策的确定来进行制灾、减灾和抗灾。本文通过对沿河公路洪水灾害含义、形式、成因的分析,探讨一下该类灾害的防洪减灾对策。
1.沿河公路洪水灾害
公路洪水灾害(也称为公路洪水水毁灾害)是指在洪水以及人类活动的综合作用下公路沿线所发生的一系列工程损毁现象及过程,是在自然因素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作用下的公路工程破坏现象,致使交通中断,对地区经济发展和居民生产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其中水是公路洪水灾害的关键致灾因子。沿河公路水毁是公路洪水灾害的一种类型,易发路段一般为水流可能冲刷路基的路段、路基压缩或侵占河道路段、河岸坡度较为平缓的沿河路段及曾经发生过水毁的路段。沿河公路由于地形限制,不少路段为沿溪线半填半挖路基,或在山区河流的开阔河谷地段沿河路堤修筑路基,使路基的一侧成为河岸。填方压缩了本来就很狭窄的峡谷河床,使得河流局部河段的流速变化较大。沿河公路水毁的承灾体是沿河公路路基,受灾部位主要是下边坡。可见,沿河公路路基水毁灾害的致灾过程是洪水破坏力与山区公路承灾体承灾能力这一对矛盾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2.沿河公路水毁形式及成因
沿河公路水毁形式多样、成因复杂,具体表现如下。
(1)河湾路基凹岸冲刷、局部地形变化引起的顶冲或斜冲。在沿河流弯道凹岸的路段,路基受弯道凹岸冲刷和对岸挑流的顶冲:山区河流的河床受地形控制,水流湍急,弯道较多。在水流冲刷作用下,这些路段路基边坡的坡脚淘空造成路基坍塌。
(2)河道压缩引起的冲刷。在修建沿河公路时,由于人为地侵占洪水河槽,甚至在施工过程中随意堆积的废土压缩河床,河谷生态环境改变较大,从而造成沿河公路的水毁。
(3)防护工程冲刷破坏,导致沿河公路水毁。人们根据工程实际的需要,往往采用护坡和挡土墙、丁坝、护坦及其组合形式对沿河公路进行冲刷防护。但由于各种原因,常常导致防护结构物自身抗冲能力和基础埋置深度不足,从而发生水毁,对路基的安全稳定造成威胁。
(4)洪水淹没路面,造成路基路面冲刷。路基设计高程不足或因公路压缩河道导致壅水高度过大,引起洪水漫溢路面,水流沿路线纵向冲刷,冲毁路面、路基或急速退水后,易造成路肩冲出缺口,路面沉陷开裂。
(5)洪水长时间浸泡产生水毁。在平原地区、水库库区及低洼地区,汛期持续高水位造成公路路基长时间浸润而发生水毁。
此外,沿河公路洪水灾害要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因素;气候因素、水文因素、植被因素,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等。
3.对沿河公路洪水灾害防洪减灾对策的探讨
3.1对防洪减灾对策概论探讨
防洪减灾对策是指预防或减轻洪水灾害的对策,要在了解洪水灾害产生原因和成灾过程的基础上制定出防洪减灾的原则上,建立一个健全的、具有防洪减灾功能的部门和灾害防御统一管理部门以及网络体系,形成一个既有分工负责,又有协调配合的综合防洪减灾管理机制。一般来说,减灾可以概括为“测、报、防、抗、救、援”六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自然与社会、技术与经济的系统工程。
3.2对沿河公路洪水灾害防洪减灾对策的探讨
各种防洪措施要因地制宜地兼施并用,主要的防洪措施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类,下面就工程防洪措施进行探讨。
在洪水灾害严重的重点地段,应认真做好公路沿线水文勘测及防护工程、排水系统的调查与设计,实施或完善包括桥涵、丁坝、护岸、疏通河道等在内的各种工程措施。
沿河公路冲刷防护工程型式大致又可分为:
(1)作为路基直接组成部分的石砌护坡和挡土墙(沿河的浸水挡土墙)以及边坡植物防护等,主要从提高坡面抗冲刷能力入手。
(2)路基边坡、挡土墙的坡脚、基础的护脚工程。沿河路基的护坡和挡土墙水毁,通常是由于洪水淘刷其基脚引起的,各种护脚工程着重于提高坡脚的抗冲刷能力,改变水流结构减轻不利冲刷。防护措施有沿水流方向布设的浸水挡土墙、护坦、抛石或堆石、石笼、排桩、防水林等。
(3)各种类型的水流导治构造物。常用的有丁坝、顺坝、格坝等,通过引导调整或改变水流方向,调整水流结构,使水流偏离被防护的河岸线或将被冲刷的河岸段变为淤积河岸段,加固河床,改善河道环境。
随着公路网的迅速发展,作为干线公路网支撑的农村公路受到了国家的日益重视.农村公路在社会、经济文化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有三点: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加强城乡沟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二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的必然要求,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三是实现交通新的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干线公路网支撑的农村公路发展的滞后,就不可能实现交通新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加快发展农村公路的进程中,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只要我们从实际国情出发,正视问题,提高政府对农村公路的重视程度,系统地抓好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在实践中建立一套長效而稳定的建养机制,就可实现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公路又快又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景华.公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1-2,181-183.
[2]W.杜尔.联邦德国道路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4-6.
[3]JTJ01-8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