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遗传学角度看糖尿病

2013-04-29 19:07蒋兰兰曾邵宇
大观周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遗传糖尿病基因

蒋兰兰 曾邵宇

摘要: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本文主要从人类遗传学角度,通过对多个最新研究事例的概括,对糖尿病的致病原因、遗传方式等方面进行简要地综合论述。

关键词:糖尿病 基因 遗传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有关的代谢性疾病,其患病人数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改变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增加。如今糖尿病是世界上第五位主要死亡原因,在发达国家更是继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一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一、糖尿病的两种类型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共同点为:都是由于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

但两者也存在明显不同:

(1) 年龄上:1型糖尿病绝大多数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大多数40岁以下发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

(2)起病时体重: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越肥胖越易患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明显消瘦。

(3)临床症状: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

(4)急慢性并发症区别: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这些病变在2型糖尿病都较多见。

(5)临床治疗区别: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

二、关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依赖胰岛素治疗,病友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并且终身使用。原因在于1型糖尿病病友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在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情况下,就会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出现糖尿病。

从基因角度看,不同的基因型会使相同疾病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青春期前发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多表现为DRB1*0301/DRB1*0401基因型,起病急骤并伴β细胞的广泛破坏,而青春期后发病的患者多表现为β细胞的缓慢破坏,C肽水平较高且有较长时间的缓解趋势。后者往往存在低到中度水平的人白细胞抗原(HLA)易感基因型。多项研究证实,PTPN22基因C1858T多态性(Arg620Trp)与多种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相关。乌克兰学者季哈诺夫等研究了乌克兰人群中的PTPN22基因C1858T多态性与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发病的关系。结果显示,PTPN22基因C1858T多态性与LADA的相关性强于1型糖尿病,其在LADA基因遗传易感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型糖尿病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被认为是多种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多因素疾病。虽然导致β细胞免疫耐受遭破坏的启动机制仍然扑朔迷离,但随着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逐渐发现部分基因突变、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其之间的关系。

2型糖尿病的研究

2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翁建平教授的科研团队发现了我国大陆首例特殊类型糖尿病MODY2家系,并在遗传学发现了新的突变位点。研究报道了中国大陆首个青少年中的成年起病型糖尿病II型(MODY2)家系,该家系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有患者均存在空腹高血糖,且基础状态下胰岛素分泌减少。基因测序提示该家系高血糖患者均存在一个新的葡萄糖激酶(GCK)基因突变-E339K(谷氨酸→赖氨酸),突变与高血糖共分离。为明确突变与高血糖的因果关系,该研究进行了进一步的突变基因功能学研究,结果表明突变造成的GCK酶活性与热稳定性显著下降可能是其引起高血糖的具体机制。

三、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学发现

1.孤独症或其它发育障碍与母体肥胖和糖尿病相关

研究证实患有肥胖症的母亲生下患有孤独症儿童的几率是那些没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的正常体重的母亲的1-2/3倍,而且她们的孩子患有其它发育障碍疾病的可能性是健康人的2倍多。

他们发现,患有糖尿病的母亲产下患有发育延迟的儿童的几率是健康母亲的2-1/3 倍。然而,尽管患有糖尿病的母亲产下患有孤独症儿童的比例比健康母亲要高,但这個结果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还发现,糖尿病母亲产下的孤独症儿童比健康母亲产下的孤独症儿童表现出更弱的能力——他们在语言的理解和创造以及适应性交流上都有更大的缺陷。

2.伴糖尿病遗传综合征

伴糖尿病遗传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家族遗传性毛囊性病变。常伴有糖尿病、肝肾病变和维生素A代谢异常。主要组织学特征为一高度角化和部分角化不全的角栓,凹入表皮内,穿过表皮进入真皮,在真皮内引起炎症细胞反应。表皮细胞增生,真皮有肉芽肿形成轻度胶原变性。最早1例22岁女性白人,出现无症状的泛发性丘疹损害,命名为真皮穿通性毛囊及毛囊旁过度角化病。

主要见于20岁以后的成人,皮肤呈特征性的毛囊角化病变,常伴糖尿病等可确诊。目前尚无有效疗法。有人提可能与维生素缺乏有关,故给予大剂量维生素A、维生素E。局部可试用角质剥脱剂,伴糖尿病者应积极控制,同时保护好肝肾功能。

全球范围内的糖尿病流行情况仍在持续迅速恶化,糖尿病风暴正席卷全球,演变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最大灾难。人类如果无法改变糖尿病,糖尿病则必将改变人类。对于糖尿病这一迫在眉睫的威胁,如果我们无法控制其开始,我们应该努力控制其结局;如果我们无法改变其结局,我们应该努力改变其进程;如果我们能够改变其进程,我们应该努力尽早行动。

参考文献:

[1]生物谷网[DB/OL].

[2]糖尿病网[DB/OL].

[3]百度网[DB/OL].

[4]期刊网[DB/OL].

猜你喜欢
遗传糖尿病基因
非遗传承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Frog whisperer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