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者》是晓苏新近推出的一部小说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入作者近年创作的十八个短篇小说。作者在该书的后记中极力提倡写有意思的小说。有意思就是有情调有趣味,这个观点对我们中学的作文教学也有启发意义。读了《暗恋者》之后,我发现其中的许多小说技巧很适合中学生作文借鉴。本文试图从《暗恋者》中归纳出几个突出的技巧,以供作文教学者参考。
一.悬念迭生
小说善用艺术悬念。这是因为,在情节的推进之中结下一个个扣子,使其迂回前进,跌宕起伏,正如李渔《闲情偶寄》中所说的,于“水穷山尽之处,偏宜突起波澜”,从而让故事有看点,令读者满口生津。以《卖豆腐的女人》为例。小说中郑之教授一直遗憾于自己遇到的女人胸部太小、过平,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卖豆腐的女人有着一对很大而富有弹性的乳房。为了大饱眼福,他一次次来到她的摊前,买上一斤又一斤豆腐然后扔掉。小说别出心裁地安排了一个自行车修理摊,点缀了一个长着硬胡子的修车男人。他第一次亮相时,“胡子看上去像洗鞋的刷子毛”,正手举铁锤砸链条,“眼睛却不停地扫着郑之”。写这个男人有什么作用?他为什么不停地用眼睛“扫”郑之?悬念由此产生,牵动了读者的注意力。修车男人再次出现时,是在豆腐摊前。此时,“他的胡子看上去真是硬,像板栗刺”。对胡子的夸张点染,自然加深了悬念。卖豆腐女人把目光“猛然投向修自行车的摊子”,“朝自行车修理摊走了过去”,“手上却没拿杂志”,这些描写进一步加深了悬念。当郑之提出要买三十斤豆腐,并让她帮忙送去时,硬胡子男人“从修理摊上跑过来”,胡子“更硬了,像铁钉子”,并且命令女人不能把豆腐卖给他,还挥动了一下铁锤。这些细节描写加重了读者的悬想。郑之想入非非地购买文胸、故意把购物袋留在豆腐摊之后,他正做着白日梦时,硬胡子男人出现在他身后,“手上拎着一个购物袋”。读到这里,读者的悬疑被推到了一个极致。当郑之最后一次想去北门菜场,再看她一眼做个了结时,从擦鞋的胖大嫂嘴里才得知事情的全部真相。前面结下的扣子全部解开,读者心中的悬石砰然坠地。修理摊、修车男人的反复出现,对“胡子”的多次点染,大大增添了文本的悬念。
二.漫画夸饰
小说作者揭示人性的弱点时,往往借助漫画夸饰的手法,挥洒讽刺、嘲弄的大笔,谴责、鞭挞生活中阴暗、低俗、腐朽的现象,把丑类撕破给人看(鲁迅语)。出语轻松,但击得痛快,刺得有力。笔锋所向,有意放大,使丑类无可逃遁,富于艺术的穿透力。《主席台》就是这么一个讽刺味十足的文本。副教授朱自明对“上回主席台”一直梦寐以求。上了主席台,就可以被师生仰视,就可以在学校电视节目中露脸,就有了面子,有了身价,甚至可以让自己的儿子在同学面前扬眉吐气。但上主席台得有身份,得有学术地位,他既不是领导,也不是教授、博导。有点儿窝囊的朱自明,被胡求之一番捉弄、刺激,终于托自己的学生请来了一位知名诗人。为了拉听众增加人气指数,朱自明在邀请文学院全体教工受挫、召集文学院研究生未果的情形下,费尽心思总算拉来了食堂的师傅;为了妆扮形象擦亮观众眼球,朱自明央求妻子给他一千块钱,但他只拿到了可怜的五百元钱,买了一套劣质西服和一条没有商标的领带,并到理发店洗头,上了洗发水;为了请记者摄像真正风光一回,在找胡求之拨款遭奚落、向妻子要钱被臭骂的状况下,朱自明动用了儿子攒下用来买学习机的钱。这些情节无不调动了艺术的夸张,充满挪揄、嘲讽的意味。而更令人捧腹、喷饭的是,对老爸坐主席台一直痴迷的儿子朱甘,在得知朱自明拿自己的积蓄送了红包时,不仅没有“火气顿消”,反而“跳起来骂了一句”。这个放大的细节对朱自明一手编导的闹剧作了最深刻、最有力的点破,老婆、孩子眼里的神经病真是滑稽、荒唐到了极点!《保卫老师》中写林伯吹与博士的署名之争时,“林伯吹一听气得厉害,连鼻血都气出来了,用了一筒卫生纸才止住”,这个夸张的细节画出了一个教授追名逐利的丑陋形象,简直入木三分!而“林伯吹顿时气疯了,破口大骂道,你不要脸”一语,借助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把这个贵为教授的林伯吹狰狞可怖的嘴脸暴露无遗。漫画夸饰也在此大显身手!
三.反复延迟
反复延迟,是民间故事经常采用的手法。例如去寻宝或者救人的英雄,先前几个(或者几次)总是难以成功。小说家运用反复延迟法给情节的推进设置一个个障碍,使小说产生重复递进的局部结构,倚赖作家强大的文字驾驭能力,让作品充满血肉,凸显出十足的有意思。《堵嘴记》就是一个娴熟运用反复延迟的文本。小说讲的是林教授家小保姆偷拿妻子的项链而被辞退、他想方设法为小保姆保密的事。故事十分简单,但情节推进很曲折,很有看点,全在于作家借助了反复延迟。为了堵嘴,为了小保姆的尊严和以后的人生,林教授让妻子给表弟打电话,不料,表弟的手机关机。这是第一次延迟。林教授饿着肚子乘出租车去找表弟,没想到表弟的批发部由“铁将军”把门,一打听,才知他因嫖娼被抓进了派出所。这是第二次延迟。等交了罚款后,林教授得知表弟将小保姆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做生意的左小芹,而表弟偏偏没有她的电话。这是第三次延迟。为了尽快堵嘴,林教授赶紧坐上开往襄阳的卧铺汽车,忍饥受寒地赶往左小芹处,以买下五百元假货为条件请她为邬枣保密。而高声大嗓、得理不饶人的左小芹却将此事告诉了侄女张玖。这是第四次延迟。坐上开往南漳的班车,林教授心急火燎地赶往下一处,想法在路上追着张玖,而张玖先于他们回家,正对众人眉飞色舞地说着什么。这是第五次延迟。面对张玖的泄密,不忍听见“一串尖利的歌哭”,不忍目睹邬枣被棒槌暴打,“很有责任感”的林教授冲上前去,夺过棒槌,编造一个善意的谎言,在众人面前堵嘴,为邬枣挽回面子。小说借助一次又一次延迟,看似设置了多个障碍,实则在延迟之间让情节拐上下一道快行线,于山重水复之中亮出柳暗花明之景。这就是该小说的有意思。而它最有意思的,还在于林教授虽为邬枣堵嘴成功,却堵不住诋毁自己人格的无形的嘴——“那个匿名电话”的细节,“偏宜突起波澜”(李渔《闲情偶寄》),使情节突转,颇有欧·亨利小说结尾之妙。
四.抑扬结合
抑扬结合,常见的有先抑后扬、先扬后抑两种方式。小说中运用这类手法,能使文势跌宕曲折、摇曳生姿,借助强烈的文势反差,为后文铺垫蓄势,使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血肉丰满,真实可信。《粉丝》和《两个研究生》成功地运用了抑扬结合的手法。《粉丝》先抑后扬。小说一开头就点出韦敬一对周人杰的初次到来,“不仅看不起他,而且还烦死他了”。这是抑的点示。随着小说情节的推进,我们真切地看到,一向话少的韦敬一“不冷不热地问”,“等了好半天,老韦却什么话也没说”,“老韦嘟哝一声说,知道了”,“忍不住用嘲讽的口吻说,你怎么像个日本鬼子”,吃饭时,“老韦一声不吭”,“不止一次地用眼角的余光瞅周人杰”。面对周人杰的奉承,“扭头瞪了周人杰一眼”,“他用筷子头敲了敲碗沿说,快打住吧,太让人肉麻了”,无疑这些是韦敬一对周人杰最初的态度,是抑的具体渲染。而在后面的情节发展中,韦敬一“不知不觉地喜欢上周人杰了”,面对周人杰这样的大骗子,“老韦和周人杰正一边喝茶一边亲切交谈”。前后态度迥异,判若两人。为什么有如此大的转变呢?一是周人杰送上的绿色食品——粉丝口感不错,让韦敬一脾胃大开,赞赏有加;二是周人杰投其所好,主动与韦敬一套近乎、献殷勤,请他签名留念,甘当韦敬一的粉丝。这些是由抑到扬的重要转机。有了如此转机,后面的扬就显得真实可信了。《两个研究生》用的是先扬后抑。在“我”心目中,这两个研究生“都天生聪明,脑袋灵活,智力非凡,悟性超人,他们在很多领域都能无师自通……”“从某些方面来说,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已经远远地超过我了,简直可以反过来对我进行指导,我应该拜他们为师才是”,用如此溢美之词,先扬一笔。随着行文的思路,我们逐渐看清了这两个研究生的真实面目:男的形容猥琐,惯于巴结,工于心计;女的诱以色相,周旋于男性师生之间。为了考上博士,他们煞费苦心,狼狈为奸,设局骗取试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读到此处,只觉得作家抑得十分自如。抑扬的巧妙结合,不仅使文势跌宕纡曲,并且从容地写活人物,凸显主题。
五.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在散文写作中常见,小说创作也概莫能外。所谓实,是指实在地写出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与事;虚指抽象地写,重在调动读者的想象,或侧面烘托,或间接垫衬。实写的内容是明线,虚写的部分是暗线,明暗交织,互为映衬。《吃回头草的老马》和《暗恋者》两个文本中,虚实相生的手法起了很大的助推作用。在《吃回头草的老马》中,曾因与学生婚外恋而被妻子扫地出门的老马,在被小情人抛弃后又萌生了与前妻重归于好的念头。为了取悦于牛惠,老马陪她逛街花钱相当大方,不惜降低教授的身价给她打扫房间,还忙里忙外地准备可口的早餐。作家在正面写老马为复婚而不辞辛苦的情景时,每一次都会轻点一句,交代与小情人在一起时他的所作所为。原来,老马这些哄女人的本事,都是为了讨好小情人而练出来的。老马曾经服侍小情人的一举一动,是分散在字里行间的。若聚拢到一起,就是小说的第二层面,是既往生活的回放,是为了垫衬老马现在的生活,用的是虚笔。实写与虚笔相映,明线与暗线交织。在《暗恋者》中,作家安排了三对暗恋者,有实,有虚;有明,有暗;有主,有次。第一对:傅理石对李柔的暗恋,它戏份儿最重,实写到位,是典型的明线。第二对:学生王川对老师李柔的暗恋,它在文本中时断时续,是简略的实写,也为明线。第三对:学生时代的傅理石对老师温如绢的暗恋,它活在傅理石的记忆深处,在情节发展的关口时时闪现,是虚写,为暗线。它与明线交织在一起,互为补充,大大丰富了行文的内容,拓宽了小说的表现空间。
六.点染道具
纵观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有些道具已带有强烈的专有性,即睹物知人,人、物相融。试看周瑜的羽扇纶巾,诸葛亮的鹅毛扇,李逵的板斧,武松的哨棒,鲁智深的禅杖,孙悟空的金箍棒,它们无一不是性格化的道具。而在小说创作中,注意设置小道具,可以发挥具有全局意义的功能。有的小道具是作品的眼睛,是整个小说的建构支点,读者可以通过它来窥视作品的灵魂。有的小道具可以推动情节、展开场面、揭示心灵、深化主题等,具有多样的艺术效果。
先看《红丝巾》中的“红丝巾”。这条由邱风意外发现,“累得面红耳赤,气喘吁吁”购下的非常漂亮的红丝巾,首先承载的是他对妻子吴雨的体贴之情。然而这种感情被对方忽略、漠视了,“红丝巾分外醒目,可她却视而不见”,“红丝巾被遗忘在沙发的拐手上”,“红丝巾可怜地搭在沙发的拐手上”,这些细节描写就是生动的点染。当清洁工小竹走进邱风的视线,他对瘦弱的小竹动了恻隐之心,“把红丝巾塞进了小竹的手中”,在这个起风的日子里送上一团温暖的火。被吴雨冷落的红丝巾,总算找到了最好的主人。邱风送上的红丝巾,让“她一下子年轻了许多,也漂亮了许多”,她成了校园里的一抹风景,获得了很高的回头率。她激动,也充满了自信。心存感激的小竹,送上一只家乡的土鸡,以回报邱风赠送红丝巾的情意。后面情节的推动,仍然是那条被“醋坛子”吴雨一度冷落的红丝巾。吴雨偶然想起了它,向邱风追问红丝巾的去向。而本来维系着文化人对普通清洁工关爱之意的“红丝巾”,最终导致流言、猜忌对弱者的无情伤害。“红丝巾”无语,却释放出别样的人生况味。《保卫老师》中的“化肥口袋”也有四两拨千斤之妙。厚道、善良的父亲,出于对“我”的导师的尊重与感激,颇费周折地买到代表厚礼的麂胯,用“化肥口袋”盛着,一路辛苦地来到城里。这个盛着父亲真切情怀的“化肥口袋”,从父亲手头移到“我”手上,又转到了祁波手中,接着进了垃圾桶,最后又回到了父亲手中。短短几十个小时之间,“化肥口袋”经历了一个简单的轮回,却见证了百味人生:父亲的虔诚、尊崇;林教授的虚伪、好色,唯利是图、斤斤计较;“我”极力维护老师形象的苍白、无奈,等等,无不倚赖这个无声的道具,得到了恰如其分的点染。“化肥口袋”在彰显人物性格的同时,也让小说情节丝丝入扣,有如行云流水。
董新明,语文特级教师,现居湖北松滋。责任编校:王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