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013-04-29 15:56周国华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研究性高中历史人文

周国华

一、人文素养培养在高中历史新课改中的重要地位

历史学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人文学科,它能合理考查社会政治和道德问题,能增强人们的见识和鉴赏能力,人们可以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高中阶段的历史课堂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平衡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理念十分清晰地启示我们:课程在教给学生学科知识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新世纪人才所具备的行为修养素质、继续学习和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三维目标特别强调注重人文素养和对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可见,历史教师应该抓住人文素养在历史学科中的特殊性,进一步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人文素养培养的具体策略

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实际历史教学中可以分成两个层次:初级目标就是要利用丰富的史实和优秀历史人物的事迹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和道德情操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求真、求美、求善的人文理念;终极目标则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建立健全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体系,从而使其成为视野开阔、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富有综合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达到以上目标,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组织好历史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求真求实、探索创新的科学意识。

新课改倡导素质教育,重视能力培养,主张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兼顾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式教学实践活动。譬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时,可引导学生描述五四运动开始的场景,使其感受青年学生的爱国激情,并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如何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本节历史研究性学习设计为设疑-搜集史料-甄别、选择史料-整理分析史料-运用史料-撰写小论文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挖掘相关史料,求证历史真相,树立了“孤证不立”的史学基本理念,提升了批判性思维研究的能力。可见,历史教学可以通过历史研究性学习课,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求真求实、探索创新的科学意识。

2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尽责奉献的公民意识。

现代社会中个人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必要的义务,为此,高中历史教学强调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主张从历史的角度关注社会和个人,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人文素养。而将历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奉献社会公民意识的。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农村改革”前,设计以下社会实践活动:①利用周末走访身边年长的老人,调查农村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撰写调查报告;②走进姜堰市沈高镇河横村,看中国农村改革的新变化。学生走出历史课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搜集、整理大量翔实、生动的材料,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生活中,在实践中探求、感悟,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感悟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利用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回顾历史事件和社会情景,感悟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可让学生从国家利益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如在讲授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时,为了达到分析日军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教学目标,可播放《南京!南京!》电影片段,展现南京大屠杀血腥、暴力、恐怖的场景;通过多媒体展示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中关于全面侵华战争的叙述等相关图片和资料,进一步指出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兴起并歪曲事实、否认战争罪行,引起了亚洲人民的愤怒和抗议。让学生结合材料思考:作为一名当代中国的青年,该如何看待这段惨痛的历史?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当今的中日关系?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不但牢记了日本侵华的历史,更能自觉把历史与现实联系,用一种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面对未来,增强了关注祖国命运和民族前途的怀忧患意识,产生了为祖国发展努力学习的责任感。

“学史使人明智。”高中历史教学要切实履行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责任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逐步形成正确的科学意识、社会意识、人文意识、国家意识、公民意识等,形成会生活、会工作、有修养、有品位的健全人格,最终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猜你喜欢
研究性高中历史人文
人文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人文绍兴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人文社科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