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工作也在发生重大变化,由于社会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如何实现个体多样性的发展需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有效性的重要判断依据。多元化价值观下的个体发展是多样性的,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人文关怀正是思想政治内容体系在新时期下构建围绕的中心。
【关键词】人文关怀;思想政治;内容;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重大的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它之所以能够存在并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它能够满足主体需要,促进主体发展。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积淀,其实践活动更是人文关怀精神的重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其本质上是一种人的哲学,关注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生意义。其核心价值是人文关怀价值。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发挥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完善人的作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也是思想政治内容体系建设的主要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论在整个现代教育学科体系中处于关键性地位,是人类文明从精神层面解释人类发展意义的重要精神载体,其核心价值基于人的主体进行体现,基于人文关怀构建思想政治的内容体系既是内在的客观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1]。对基于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内容体系建设的的研究影响着人们对事业,对生活的信念、热爱程度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钻研、掌握程度。因此,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围绕人文关怀价值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注重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相对于行动变化,思想变化则是较难被发现的、内在的、更为深层次的价值。行动变化是外在价值,过往,我们在做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判断和评价时,往往过于强调其外在价值的变化,却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价值,内在价值强调人内心真实的改变,它是对人文关怀价值最直接的体现,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外在价值的同步实现是基于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内容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
1、引导价值取向,提高精神品位和激发创新意识
引导人的价值取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就是要通过教育和培养引导个体的价值取向、陶冶个体的精神,激发个体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从而让个体通过良好的价值取向、积极的心态去战胜挫折和困难。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发展,而这其中也伴随着大量消极和错误的价值观导向,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要加强对个体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通过良好的价值取向及选择让个体甩掉各种沉重包袱,解放心灵,发挥聪明才智与创造力[2]。同时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大力提倡创新精神。有生命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实现人的自我价值,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2、满足精神需求,建构精神家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需要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转变,对精神生活的需要迅速增长,精神生活的满足将日益成为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之一。为此,思想政治教育一是要通过对社会心态的调节,激发人自我提高的愿望,引导人们摆脱贫困,愚昧和庸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体现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的原则,关注个体的精神生活需要,引导个体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现实和参与社会竞争。
3、培养道德情操,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
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和过度追求财富会导致市场经济价值准则泛化为社会生活价值准则,从而导致社会伦理规范失衡、道德水准下降,最终造成人和社会的畸形发展[3]。所以必须加强自身的社会主义道德修养。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能激发道德需要的丰富和发展,提高对于道德的认识,促进道德对于个体享用和发展功能的充分实现,通过自身德性的提升和完善,体验精神上的幸福感,并最终在自身的道德发展和道德人格完善中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实践也反复证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价值虽然不及外在价值直接、明显,却客观存在。注重内在与外在价值的共同作用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注重社会价值引导重视个体价值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既能促进社会精神和物质文明发展,具有社会价值;同时,又能满足个体发展需要,促进个体进步的提高,具有个体价值。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侧重点分析,虽然社会价值是主要内容,起主要和引导作用,但我们依然不能忽视对个体价值的研究和挖掘。否则将背离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价值这一核心价值的要求。
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呼唤人本回归
由于个体社会化的完整程度不同,在思想道德水准和心理素质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相应负起引导人们形成具有独特人格的个性化的人文精神的重任[4]。以人文精神关怀为基点,有的放矢地对人们进行正面的、健康的教育与引导,从而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化的人格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尊重和正视个性差异,在总的教育目标指导下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不超越原则底线的前提下,给予更多的尊重、宽容和引导。
2、提高适应能力,促进人的社会化
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存在物,人的现实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化是人发展的必然途径。一个人要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就必须学习社会规范,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思想和技能,融入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中。人的发展其实就是一个社会化成长的过程。社会化是个体成长和价值实现的起点。人的社会化内容广泛,从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看,人的社会化主要包括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和法律社会化等。政治社会化是人类文明发展中政治文明对人的必然要求。道德社会化则是人与人互动发展的文明准则和道德约束[5]。法律社会化则是人类文明中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互动中必须遵循的规则,是社会良性发展必不可少的强制性制约规范。人要存在于人类社会,必然要适应人类社会的即定秩序,而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促进人的社会化则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3、规范个体行为方式,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道德教育的手段,对提高个体的道德修养,规范个体的行为方式,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对受教育者施以各种影响,帮助人们提高道德认识,养成道德习惯,形成道德品质,具备合理的道德规范。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用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规范来指导和约束人的行为,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发展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通过受教育者的社会实践与交往,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下转第312页)
(上接第310页)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关怀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自觉地统一起来,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与提升自我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
三、注重社会多样性重视个性化培养
社会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也必须满足这种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点。社会的多元价值取向对个体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而多样性则是个体多样发展的必然表现。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必须重视多元化价值取向与个性化培养之间的关系。多元化和多样性价值取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教育的角度则应该致力于个体教育和培养朝向多元化和多样性。同时,需要重视的是,这种多元化和多样性的教育必须建立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基于个体的优势判断,建立起个体的多样性培养体系。
1、注重个体能动性的发挥
在人与社会发展的历史中,人并非总是处于被动位置,从大多数情况来看,人更多的时候是能动的,是积极主动的与自然和社会进行互动,而这种能动性正是人类社会取得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源泉。而教育正是要培养个体这种主观能动性力量的培养和能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注重个体能动性发挥一方面是要培养主体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开展活动,目的是需要,是动力支配个体前进的主要因素;计划则是对达成目的的各种可能的手段、方法和措施进行思考和分析,形成可供选择和可供执行的计划;有选择一是我们要对执行的计划做选择,还有就是对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做判断和选择。第二个层面是是主体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和活跃状态,自觉调动自身能量,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
2、注重个体自主性的培养
自主性与依赖性对立,一个自立、自为、自强的人,既是外部客观环境的积极调控者,又可主导自我意识;既能够自我认知,支配和选择自己的前途与命运,又充分显示个人潜能和意志,表现独特的品质,最大限度地求取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之一就是重视个体存在价值,引导个体摆脱各种社会限制和束缚,自主地走向市场,去竞争和追求目标,这就呼唤个体独立精神和独创精神的培养。成功并非必然,大多的失败是因为我们自主性不足,没有积极主动的发挥自身优势和能力。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个性特征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人的现代化和人的主体地位的本体论理解,个体自主性的培养更是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3、注重个体创造性的激发
创造性是主体自主性发展的最高表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要构建培养个体自尊自信,有批判精神,敢于挑战权威的自主性;培养个体自主思考、评判、实践和验证各种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个体发扬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去认知我们的未知世界,通过细致和敏锐的观察;长期的跟踪、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新事物的敏感,发现人类未和的秘密。个体创造性是个性培养的最终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要注重人的创造性开发,从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这既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不断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郭华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其回归[J].教育探索,2012(6):131-132.
[2]胡绍君,马立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力点[J].教育探索,2012(10):110-111.
[3]孙国胜,刘时新,刘运显,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叠加效应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9):99-101.
[4]刘书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应实现五个转变[J].教育探索,2012(9):137-138.
[5]梁启经,白立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向度[J].求实,2012(8):72-74.
作者简介:苏莉莉(1983—),女,壮族,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助教,学士,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