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庆来 尹炳兰
摘 要:各大高校英文网页是中国与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窗口之一。文章透过学生视角,从跨文化交流角度,以30所高校英文网页为样本,运用Lasswell的传播模型分析比较中外高校英文网页信息呈现方式,指出其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探讨其中原因,力图克服跨文化交流障碍,提高高校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英文网页;跨文化交流;Lasswell传播模型
1 引言
随着中国不断融入世界,其与各国的合作与交流越发频繁。中国于各国留学的人不断增多,而各国在华留学人数亦呈快速上升趋势。中国高校定将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桥梁。再者,新一代学生生活在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世界里,网页,尤其是各大高校英文网页亦必将成为向世界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窗口,更是让各国学生了解中国的主要平台。但是,目前各高校英文网页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国内研究者已有所研究。
通过知网检索得知,目前研究集中在文本语言翻译方向,指证高校英文网页存在的语言失误,而甚少立足网页这种传播载体,从文化交流或设计角度比较中外高校英文网页。我们认为高校网页的信息传播是一个跨文化交流过程,本文将以跨文化交流角度,试比较中外高校英文网页,克服跨文化交流障碍,以提高高校管理水平。
高校英文网页之目的,毫无疑问,在于使受众获取其所需信息,完成文化交流。这一过程体现着高校的管理水平。Lasswell[1]的传播模型能够很好解释高校英文网页的信息传播过程。他的传播模型(Lasswells Communication Model)被许多传播和公共关系学者认为是“最早和最有影响力的传播模型。”[2]他将传播五大要素描述成一句话: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To What Effect?在高校英文网页里,这五大要素的所指见下表1.3。
下面解释各要素。中国高校英文网页的受众(Receiver)主要是英语为其母语或官方语言的人士,范勇[3]将这些人分为六个类别:
(1)有意与中国某一高校进行学术合作与交流或开展合作办学的国外高校或其他机构的学者、教师、研究人员或管理员;
(2)有意来中国某一高校留学深造或进修的学生、有意来中国高校当访问学者或研究的国外学者;
(3)在互联网上搜索有关中国高校或中国高等教育信息,以供研究之用的学者与研究人员;
(4)对中国高校的研究成果感兴趣并有合作意向,或有意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投资的企业家或投资者;
(5)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语言文化或高校的访客;
(6)偶然进入中国高校英文网页,出于好奇而浏览高校英文网页的人士。
因为这是一群特殊的受众,他们不熟悉中国社会文化,为了实现英文网页的信息传递功能,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Intention),高校(Communicator)必须排除传播交流障碍,如語言文本錯誤和网页设置不明。因此高校须选择合乎受众需求的信息类型,确保语言正确,另一方面考虑到网页这一特殊载体,信息还需要以方便合理方式呈现(Message)。
2 样本说明
本研究选择了国内外有广泛代表的30所高校的网页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大陆地区14所: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港台地区4所,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国立成功大学、国立台湾大学;国外地区选择东京大学、首尔国立大学以及最有代表性的英美两国的大学,共计30所。
文化交流是一个互相交换或共享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两个主体,一是施者(Sender),二是受众(Receiver),而后者,是交流的方向所在。为了实现有效的文化交流与传播,那么就需要了解受众。因而,需要获取学生对高校英文网页的认知信息。于是我们对119位留学生作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浏览过大陆地区高校英文网页的学生中,认为能轻易在网页上找到所需信息的有52%,不能的则高达48%,说明大陆地区高校英文网页设置存在问题,致使不便查找资料;认为网页提供了足量且有效信息的有46%,不能的则超过一半达到54%,说明网页文本设置存在问题。两个问题里,是与否的比率都较为接近,暗示大陆地区各高校英文网页质量参差不齐,有可能含有地区差异。另一方面,浏览过大陆以外地区高校英文网页的学生中,高达93%认为能轻易在网页上找到所需信息,不能的仅有7%;高达95%认为网页提供了足量且有效信息,不能的也只有5%,说明这些英文网页能够有效克服传播交流障碍,很好地实现跨文化交流。
基于上述,可以假设:总的来说,大陆地区高校未能利用好网页载体,将信息有效地以合理方式呈现,完成跨文化交流,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也就是说在Message与Medium阶段,出现了交流障碍。在下面证明假设。
3 问题分析
传播媒介是信息传输的手段。基于互联网的网页是高校信息传播与文化交流的手段。互联网无疑具有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可运用多媒体与数字技术。匡文波[4]描述了万维网的优势:
第一,可运用多媒体;
第二,擁有可连接多条超文本(Hypertext)的超链接(Hyperlink),使用户可轻易地从一个文本跳转到另一个;
第三,友好(User-friendly)的用户界面。
此外,亦有一些研究者提出网页设计的具体方法或技巧。任孝瑜[5]提及使用超文本的益处:
第一,主要条款可通过超文本扩展;
第二,超文本可制成注释的形式,或链接到其他网页;
第三,超链接可以用来解释一些个人、组织、事件、历史背景等;
第四,超链接可以用来做多层写作。网页主体提供一个框架,而详细的信息可通过超文本进入,因此浏览者可以根据自己所需而决定进入相应的层级。
为了提高管理水平,排除文化交流障碍时,既要考虑到受众特点,同时需充分利用具备上述特点的网页介质以顺应受众需求。若未能考虑周全,则极可能给受众带来不便。
3.1 页面导航
学校网页内信息众多,如前所述,超链接能为信息分类整合提供了便利,一个清晰、简便而又全面的页面导航能使浏览者迅速查寻到所需各类信息。所有被调查的大学网页,都有以功能为向导的页面导航,即是以信息类型为基础的分类导航,如“About The University”、“Academics”、“Admissions”、“Faculties & Departments”、“Research”、“Campus Life”等,这说明在技术上,各高校有能力驾驭网页这一媒介。此种导航能够让那些带着清晰信息需求或熟悉学校的浏览者迅速获取特定数据,然而不一定能向浏览者提供全面且合符其身份的信息,致使浏览者需点击查看多处链接。因而,若以受众为目标,方便交流,那么还应该设置浏览者导航,以弥补或配合功能导航。所谓浏览者导航,是指网页中以“Prospective Students”、“Current Students”、“Faculty & Staff”、“Visitors & Friends”、“Alumni”、“Media”、“Parents”为条件设置页面导航。这种导航以浏览者身份为中心,能使浏览者迅速获得适合自己之全面而详细的信息。关于此种导航,各高校英文网页出现两种情况,如下表3.1。
港台及国外大学英文网页除开东京大学,皆设有浏览者导航。大陆地区大学情况较为复杂,仅有7所大学设有此种导航。其中上海外国语大学英文网页没有设置,反而中文网页有设置;南京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都仅仅设置了未来学生导航(南京大学为“International Student”北京外国语大学为“Future Student”)。地区上,7所中有6所处在沿海经济发达区,1所位于首都,地区差别相当明显。
为何大多数大陆地区高校没有设置浏览者导航来呈现信息呢?文化交流是以人为中心的,受众(Receiver)是目标。浏览者导航恰好符合以人为核心这一特征。在功能上,浏览者导航又能弥补功能导航的不足。共用两种导航无疑能够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方便文化交流。我们认为英美大学的导航呈现方式显示了其以平等个人为中心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一历史传统由文艺复兴时期传承至今,港台与日韩文化受英美影响甚大,从而反映到各大学导航呈现方式上,像东京大学这样的也仅仅是个别现象。大陆地区有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以受众为归依的氛围较浅,反映到网页导航呈现方式上就是缺少浏览者导航;而在那些经济发达、开放程度高的地区,平等、服务、受众为上等现代观念更为深入民心,于是这些地区的大学英文网页设有浏览者导航,即使不是很完善,但起码是有了,而位于有平等开放传统地区的中山大学还设有中英文的浏览者导航,这是值得其他学校学习的。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会无意识地以自己的文化作为解释和评介别人的行为的标准”。(贾玉新[6])那么,为了最大程度便利跨文化交流,改善网页管理,大陆地区高校应该清楚认识中外不同的历史文化或价值传统,并将认识整合到网页信息呈现方式(也就是Message阶段)上,以免滞障跨文化交流。
3.2 界面处理
网页界面是指人与计算机之间以网络为平台的信息界面,它是一种由非物质化数字设计形态与人进行交互的,这些形态构成元素如色 彩、文字、图形等都表现出了非物质的特性。(廖晔[6])在这里,我们着重分析界面上的文本信息呈现方式。
互联网媒介的特征之一是信息丰富而多样。为了节省时间,浏览者阅览网页的速度远远超过他们阅读印刷材料,他们的阅读焦点主要集中在文本开头(任孝瑜[5])。那么,高校英文网页的文本信息就不能过多了。若信息量大,可加工文本格式,或者可以考虑在网页上充分运用超链接或多媒体来传播信息。
调查中,大陆地区高校英文网页的文本信息呈现方式相较于其它地区出现了以下两种问题:
(1)以大量未处理格式的文本呈现信息
大陆地区高校普遍存在文本信息过载问题,而且文本格式也没有加工,如没有突出重点字眼,设置段落小标题等。如此呈现文本信息无疑会使浏览者不耐烦,甚至产生厌恶抵触情绪,致使无法获取有效信息,那么文本的信息传播功能就无法实现了,更遑论文化交流。
以北京大学英文网站“Admission”下的“Graduation”简介为例 ,页面恰恰是一片没有加工的文本信息,由于文本信息量大(统计显示有541字),网页也被拉长,需要拖动窗口浏览信息,与“简介”一词相当不符。如此冗长地呈现文本确实难以令人有看下去的兴趣。
港台与国外的高校网页也有文本信息多的网页,然而它们会利用两种方式解决问题。第一,设置小标题,并按数字排列,还设置标题颜色,扩大字号,使文本层级分明,另外还用异于标题与正文的颜色强调重点字眼(如香港城市大学);第二,对信息分段概况后,设置小标题,并设置超链接以收纳其下文本信息,且在导航中清晰显示层级(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台湾成功大学等)。除了使用超链接,也有使用Flash收纳文本信息以及设置层级,效果与使用超链接一样,不同的是使用Flash无需再建新网页,可以更高效地在一张网页下显示大量信息而不占用大量页面(如剑桥大学)。
这些高校的信息呈现方式完美结合了浏览者(受众)需求与网页技术,克服了因文本信息过多而带来的信息传播与文化交流障碍。
(2)以汉字呈现文本信息
高校英文网页有一群特殊的受众,他们不熟悉中国社会文化,更遑论汉字。若高校英文网页在呈现信息时出现汉字,浏览者定会十分困惑,那将会阻碍受众获取信息。调查发现,大陆地区各高校英文网页普遍出现汉字,主要出现在新闻(如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留学生办公室网页)与招生入学(如复旦大学外国留学生工作处网页)栏目。而同样使用汉字的港台地区高校英文网页则没有出现此问题。解决语言不通问题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要解决此问题,改善网页管理水平,需要各高校认识到英文网页跨文化交流的性质,将信息翻译为地道的英文,为受众排除汉字障碍。
根据上述,大陆地区高校英文网页出现上述界面处理问题,并不是因为技术有限,而很大程度上在于未能充分考虑到受众(Receiver)一方的文化传统,如语言,并结合网页(Medium)这一特殊载体来呈现信息(Message)。换句话说,就是高校在受众(Receiver)、网页(Medium)环节上存在失误,高校管理英文网页的部门或人员未能予以重视。
4 结语
高校英文网页的制作必须要坚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努力跨越文化鸿沟”这一原则(黄友义[8]),由于中外在信仰、价值观、世界观、意识形态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上的巨大差异,英文网页信息呈现方式必须要顺应受众的期待、共享知识、信仰、价值观等,总之要以受众为依归,这样才能为受众所理解和接受,避免交流滞障,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Lasswell,Harold D,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J].Say 24 K -Bahar,2007:215-228.
[2]Pamela J.Shoemaker,James William Tankard,Dominic L Lasorsa.How to Build Social Science Theories[M].Thousand Oaks:Sage Publications,2004:109.
[3]范勇.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中国高校英文网页中的翻译问题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48.
[4]匡文波.网络传播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9.
[5]任孝瑜.University Webpage Translation:A Mass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16-30.
[6]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9.
[7]廖曄.网页界面设计及其学科相关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10.
[8]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