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清华大学行使招生自主权叫好
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最近在其新浪认证微博上表示,“清华坚决抵制四川‘二级运动员的20分高考加分,是为了让更多有真材实料的优秀学生进到清华大学学习”。微博补充说:“教育部规定高校招生有自主权。”清华大学此举赢得一片叫好声。 (6月30日《新京报》)
点评: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按照《高等教育法》第十一条“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规定,除了通常所说的教育教学等校内事务不受外界非法干预外,还理所当然地包括招生。一所大学录取什么样的学生是其天然的自主权。只要这样的招生自主权的行使没有违反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那么外界就无可置喙。
打击虚假大学须多部门联合执法
中国邮电大学、中国师范学院、中国民航学院……看到这些霸气十足的大学名称,你是不是有点动心?擦亮眼睛,千万别上当!——《百所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提醒考生及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谨防被忽悠。
(7月1日《光明日报》)
点评:最近几年虚假大学如雨后春笋,发展势头令人惊讶。尤其是在高考填报志愿的这段时间,更是泛滥成灾。为何虚假大学这么多年还屡禁不止?客观而言,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多部门的联合执法。若要重拳打击虚假大学,从根子上斩草除根,就需要教育部门、公安部门、工信部门、工商部门等多部门联合执法。
“课题乱象”是时候应该整治了
最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申报工作正式启动。然而多名教育科研人员来信来访举报,反映的问题集中为:“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
(6月27日《中国青年报》)
点评:近年来,包括教育科学在内的各级各类人文社会课题的泛滥成灾,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一大顽疾。有识之士早就指出,一方面很多课题的设置本身没有多少学术价值,甚至根本就没有一点学术价值;另一方面课题成为很多人发财的好路子。面对课题乱象,有关部门是时候应该彻底大力整治了。
大学换校长,请先问师生
校长空缺4个多月的浙江大学近日成为舆论焦点:先是浙大校友会发表联合声明,公开表达对新任校长任命的诉求及期望;接着网上又传出反对“原北大副校长、现重庆大学校长林建华出任浙大校长” 的公开信。
(6月26日《北京晚报》)
点评:这件事实质上反映出教授和校友们希望对校长任命有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的迫切需求。在很多现代大学制度完善的国家,选择校长需要组成校长遴选委员会,按照标准进行公开遴选。在遴选的过程中,教授、学生和校友都有权表达自己的意见。我国大学校长的选拔,按理说今后需要先问问师生,特别是要征求教授们的意见。
特约主持胡乐乐(中国海洋大学)。点评系个人观点。
高考“弃考”倒逼高等教育改革
根据教育部门新近公布的数据,今年大约有百万高中毕业生放弃参加高考,其中出国留学的近20万人,其他80多万名弃考者——农村孩子占绝大多数——大多选择了直接就业,还有一部分则是选择来年再考再战。
(6月7日《新京报》)
点评:大量高三毕业生放弃参加高考,实际上折射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不得不直面的两大问题:一是高等教育的质量堪忧,无法吸引全部优秀高三学生;二是高等教育的结构失衡——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为点缀的同时,还有大量普通高校毕业生成为就业市场的弃儿,迫使学业成绩一般的高中生直接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