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元辰 黄馨
【摘 要】高校是知识社会的中心,是知识创新的基地,是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各种人才的摇篮,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建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做到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因此本文试图从对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的角度来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提出建议,以期能够进一步完善适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党建工作创新机制。
【关键词】中西方政党制度;高等院校;高校党建;创新
1、加强党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创新吸收大学生党员的方式
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继承者,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只有赢得大学生青年,才能赢得未来,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吸引青年大学生入党并加强对大学生干部的培养。但是跟西方政党吸收新党员制度相比,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的程序和方式过于繁琐,一个学生从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即使一切顺利,按照规章程序也要经过至少两年的时间才能成为一名正式党员。也正是因为入党程序存在的不足,使得在我国高校中存在低年级学生党员比例普遍偏低,二、三年级学生的培养教育普遍力度不够,高年级学生毕业前又存在突击发展的反常现象,无法达到高校党建工作对大学生教育培训的目的,这对高校党建工作顺利开展是及其不利的。
而西方政党在创新吸收青年党员方面的工作就做的很好,有些政党通过网上登记的方式来完成青年党员入党工作,有些政党在大学中设立选举委员会,开展“青年创新”活动,鼓励年轻党员为党的各级工作和地方政策献计献策,借此培养青年参与政治的兴趣。虽然国情不同,但西方在发展吸收党员创新方面的一些宝贵经验,也是值得我国高校党建工作所借鉴和重视的。
面对学生申请入党人数急剧扩大,要求进步的学生越来越多,对于大学生入党程序,高校应该做到灵活应对,不必拘泥于规章制度的规定,提高吸收学生党员工作的效率,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成为党员。在吸收党员的条件上,也要改变过于重视学习成绩的情况,发展学生党员应对政治表现、思想方面、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学习成绩做到综合考察。如果单纯强调学习必然对学生产生错误的引导,这样无法给党提供全面发展的后备力量,其实对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2、高校党建工作在公众参与民主方面的创新
通过对中西方政党制度的对比看,无论是什么性质的政党都有关于公众参和民主的内容,并且保障党员在该方面应享有的权力。公众参与与民主是一个政党必须具有的内容,这是一个党取得民众信任的基础,也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只有民主和参与,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政治生活与自己关系的紧密。
高校党建同样也应具有公众参与和民主的内容,但在现实工作中却往往流于形式,高校中的学生党员多数时候只是被动听从安排,实际上并没真正参与政治生活,对党组织中关于民主参与的内容也解甚少,这是十分不利于党组织的发展的。
高校中的各党支部应该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党员人数较少的班级可以多个班级组成一个党支部。各个党支部的负责人干部由学生担任,并通过党支部内的全体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各支部的一切活动和安排,应由党支部的学生干部自行决定和组织,给予学生对党支部工作最大的主导权和自治权,而相关负责老师只是起辅导作用,以便推动学生党支部更好的发展,不应过多干涉支部工作。这样有利于学生党员干部的培养和储备,有利于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参与意识的深化。同时高校还应保障学生党员的选举权和投票权,不应指定学生选举某个候选人,不应作出带有引导性的投票宣传,不应存在暗箱操作的行为,而应让拥有选举权和投票权的学生党员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自己神圣的选择,详细的了解到自己所具有和行使的权力和义务。另外,在高校中的党代会和学代会应有一定比例的学生代表参与其中,这样能让学生对学校的工作有具体了解,并能通过学生代表表达出广大学生的声音和意见,体现出了一种“主人翁”意识,这有利于学校工作改进和加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沟通理解。
3、调整政校关系,保护学校的专业性
经过长久的发展,西方各政党对与政党和政府的关系已能做到很好的处理,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他们坚持党政分开,政党不会干涉政府的行政工作,做到相互的独立。由于社会性质不同,我国实行党领导一切工作,也有“党政分家”的工作指导方针,这本是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策,但由于各单位在具体执行中存在理解偏差,造成了党组织权力过大管理过广,而这种情况也同样存在在高校工作中。
目前,我国高校实行统一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由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领导职责不明晰,缺乏民主办学和科学管理、决策和监督的机制,导致党组织的权力过大管理过广过泛,学术管理过弱。我国高等院校如何完善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使得既能发挥党的政治领导功能,又能发挥领导的行政指挥功能,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要建立良好的政校关系一是两者的职责明确、互动程序清晰、运转协调高效。调整政校关系必须对“什么是学校事务,由学校负责”、“什么是党委事务,党委必须干预以及党委干预学校事务的程序”作出明确规定。二是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教育系统中,校党委和学校各有自己的角色和优势。学校的具体事务由校长及其领导下的行政人员来处理安排,学校的党委党组织只起指导作用,不能过多的干涉学校行政工作的进行,同时高校党组织和行政组织还要有充分的合作,以共同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进行。三是确保学校的专业自主权,促进学校专业能力的提升。学校的专业能力归根到底在于培养人才上,所以对于高校党委书记的选择,要求必须选择一个对学校的学术发展和专业分布等情况有详细的具体的了解的人选,高校党委书记不能由一个“门外汉”来担当,这对高校的学术研究会造成影响阻碍学校发展。因此,要促进教育更好发展,就必须保护学校的专业性,做到党政分家,给与学校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自主权,让学校能在自己的专业活动领域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智平.中西方政党制度功能比较及启示[J].政治文明,2011(11):27-29.
[2]齐春雷.西方政党制度下的政治参与及其启示[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01):59-64.
[3]秦国辉.试论中西方政党制度的异同[J].政党制度,2010(03):8-10.
[4]周萌.比较中西方政党制度及中国政党制度优越性[J].延边党校学报,2011(02):29-30.
[5]王依然,雷亮,蔡英辉.创先争优对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12(03):51-53.
[6]周晓波,李明,刘振安.高校学生党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60-62.
[7]王洪志,李春芳.新时期高校党建创新的思路与方法[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49-50.
作者简介:付元辰(1988—),男,陕西西安人,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行政管理。
黄馨(1989—),女,山东青岛人,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