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安妈妈
原来,女儿听见的,是冰箱工作时发出的声音。这声音在我看来可以忽略不计,可对女儿来说,却像得到了新玩具一样惊喜。
一天整理厨房,一旁的女儿忽然屏住呼吸。侧耳倾听。接着杏眼圆睁地看着我问:“妈妈,这是什么声音?”看着小家伙好奇的模样,我停下手中的活认认真真地听了一会儿,然而一无所获,于是随便给了个解释:“刚才妈妈一直在整理盘子,你听到的是这些声音吧。”
这么一说,小家伙又继续帮我递盘子。可是不一会儿。她又停了下来,急切地说:“妈妈,真的有声音,你听。”说着往冰箱那边走了几步。我也跟了过去,静心倾听,这时终于传来一阵很低的轰轰声。原来,女儿听见的,是冰箱工作时发出的声音。这声音在我看来可以忽略不计,可对女儿来说,却像得到了新玩具一样惊喜。我夸奖她听力敏锐,小家伙得意地跑去告诉爷爷奶奶自己发现了不一样的声音。
这之后,女儿一发不可收,她的小耳朵老是可以听见一些神秘的声音,比方说安静的午后,我们美滋滋地躲在被窝里,她会突然一骨碌爬起来问:“妈妈,这是什么声音?”亲子共读时在我朗读停顿的间隙,她有时又会忽然问:“听,什么声音?”每次我们在她的引导下,都能听见平时被过滤掉的声音,比如从远方传来的高速路上的声音,比如附近楼房装修锯木头的声音。
为什么连成人都没有听到的声音,小家伙能注意到呢?
其实不难理解。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听力明显增强了,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发现,就是她对声音开始敏感了。
一般而言,成人对自己的生活环境非常熟悉,而且也有能力自动过滤掉一些噪音。而孩子却不会对一些嘈杂声充耳不闻。
为了更好地帮女儿度过这一阶段,我咨询了医生。孩子对声音的敏感,一方面说明她听力增强了,另一方面表明她还不具备过滤噪音的能力,有些孩子甚至会被一些自己不喜欢的声音搞得坐卧不宁。因此,随着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的延长,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锻炼孩子选择和过滤声音的能力。这位医生讲了一个案例,说的是一位妈妈在给1岁多的孩子讲故事时,都会故意把电视机打开。刚开始,这位家长只是把电视机的音量调到很小,在她的认真观察下,发现女儿已经适应了这种背景声音后。逐渐把音量调大。令这位妈妈欣喜的是,即使背景声音很大,孩子依然能专注地听故事。
在发展孩子的听觉能力方面,这位妈妈的做法无疑有一定的科学性。不过,运用这种方法时也应随机应变,如果孩子被电视机里面的声音和画面吸引了,甚至表现出一些烦躁情绪而不再专心听故事,家长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停止这种做法。
其实,养育孩子跟做任何事情一样。既需要专业知识,又需要具体方法;既需要精心把握,又需要学会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