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康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读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读的作用很重要,比如语言的感知、积累、理解,情感的激发、熏陶等都需要在读中实现。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设计读的各个环节,并让学生采用多种灵活形式进行读,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材料,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一、初读,于感知处厚实
语文是厚实的,即扎实、充实、丰实。扎实即有意义,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初读学到知识、锻炼能力,还要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实即高效率,简洁而高效,使学生在读的活动中得到相应的发展。丰实即有生成性,教师既要起到指导作用,又要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造空间。
以《水》第一课时教学为例,教师布置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环节中有这样一个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时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要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读完课文后还要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且明确表明只有认真按要求读才能顺利地通过随后的检查。在随后的自读检查中,以这样三组词语有效检查了初读的效果,以查促读,收效明显。
第一组词语:骄阳 炎热 晒干 风干
第二组词语:一担 一勺(“勺”为生字,用红色凸显)一滴
第三组词语:缺水 珍贵 期盼 储藏(“储”为生字,用红色凸显)
第一组词语先让学生会读,接着比较“风干”和“晒干”的相同和不同处,然后让学生读着这些词语想象相应的的画面,最后再读把画面读出来。
第二组词语,红字凸显生字,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让学生找一找三个词语的规律,再为它们排序。
第三组词语,同样红字凸显生字,指名读让学生理解“储”的意思即“藏”,接着让学生从记忆仓库中搜索“储藏”这样类型的词语,最后让学生用这些词语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美读,于情真处灵动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比如在学习《夹竹桃》时,文中第五自然段描写了月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诸多幻想,每一种幻想都精妙绝伦,风情独具,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呢,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读文时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先让学生通过预习先对作者有所了解,比如作者曾远渡重洋赴德留学,比如作者曾回忆“我一生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等,在学生了解了这些后,再让学生自由选择三种幻想之一,细细揣摩作者在月光的沐浴下,心头涌起的缕缕情思。
生1:此时作者似乎想起了远渡重洋赴德留学的一段经历,游子在外,时时思念自己的祖国,回回梦中都会梦到自己乘着海轮回来与亲人、朋友团聚的情景,月是祖国明,人是故乡亲啊!
于是读文时便有了殷殷期盼、缱缱思乡情。
生2:家乡的小院后就是一个清澈的小池塘,童年的时候和小伙伴们在塘边看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童年的生活无忧无虑,让人回味无穷!
于是读文是便有了游鱼般的自由灵动,有了孩子般的天真无邪,有了一份回味、一份渴望。
生3:故乡院子前的那一片竹林,不仅记录着作者童年时的很多趣事,还因为作者在离别故乡的时候,母亲送别是那样不舍,又那样期盼,千言万语都化作了深情的叮咛,竹林随着风儿摇摆,也好像在唱着送别的歌儿。
于是读文时便有了慈母的细细嘱托,似三月的和风,如小溪的流水,绵绵不绝,永远流淌在作者的心间,永远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
虽然文章中只有三种幻想,但却使学生的智慧在碰撞中产生了更多的精彩,学生在想象、朗读中把我们带入不同的幻想,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使人在这多姿多彩的想象中浮想联翩,深深地爱上夹竹桃。
三、默读,于无声处欢歌
默读是朗读的一种重要方式,但默读因为省去了发音动作,速度更快,使得学生在不互相影响、保证环境的安静下,能够更集中地思考、理解材料的内容。而且不易疲劳,易于持久。当然,也是由于其特点,有时候会使默读流于形式。例如在学习《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教学过程中,我们对默读环节的教学是否有效进行了特别关注。
(片段一)
师:从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看出聂将军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两个日本孤女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
生:默读第三段。
这次默读用时50秒,从学生回答问题的人数中可以看出这次思考问题的时间的效度是一般的。因为思考与未思考出的学生各占一半。分析这种情况的原因,大概有两点:1.个别学生未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2.个别学生听要求时未听完整,只听到了前面的默读,对默读的问题不清楚。针对这两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地进行调控,再次重复提出问题,给时间思考。
(片段二)
师: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请同学们默读找一找,说一说。
生:自己默读课文,勾画词语,句子。
这次的默读是教师看到思考出问题的学生只占一半的时候所提出的要求。这次默读用时28秒,发言的人数由以前的15个增加到25个,占全班72%,说明有效性比较高。
由以上的两次默读以及默读的效果来看,我感到默读的有效性受学习习惯的制约,受教师及时观察课堂,调控课堂的制约。一个学生要养成勤于动脑积极思考的好习惯,教师也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随时对效果不好的默读时间进行调控。另外,教师还要重视默读的习惯,在默读时渗透一些方法,如间读法、跳读法、批注法、重读法……这样,默读的有效性才会得到提高。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设计多种有效读的环节,让学生乐读、善读、读到位,才能引导学生一起学习、咀嚼文本内容,积累优美语言,体会文章的美妙,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不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思、读中悟、读中得。学生精彩的生成一定能超越课前的预设,闪现着个性化的领悟、多元性的智慧、丰富多彩的感受。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