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资管探路

2013-04-29 15:11张力
环球企业家 2013年7期
关键词:资管期货账户

张力

期货资管开闸至今,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下称“中期期货”)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

虽然券商和基金的资管创新被市场热议,但期货的资管业务却鲜有问津。

不过,包括中期期货在内的获得试点资格的期货公司,无不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这一新生业务中,因为他们明白,这对未来期货公司的发展可能有决定性影响。

2012年9月1日,《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下称“《试点办法》”)正式实施,11月份第一批18家期货公司正式获得资管业务资格。目前,获得资管业务资格的期货公司已经达到20家。

“现在证监会的原则是,准备好一家放一家,开放力度很大。”中期期货资产管理中心总监高健透露。不过,由于不低于5亿元的净资本以及最近两次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评级均不低于B类B级的硬性标准,短期内仍会有很多数期货公司被拒之门外。

不过,资管业务改变了期货公司对单一经纪业务的依赖,使得期货公司由之前的场外人士变为场内参与者,相对于之前经纪业务的价格恶性竞争,其意义无异于期货公司的价值再造。

然而刚刚起步的期货公司资管业务,走得步履蹒跚。期货资管如何在财富管理市场中谋得一席之地;“一对一”的监管要求,有可能导致期货资管业务出现有牌照无业务或少业务的局面;长期依赖经纪业务,导致人才储备不足,如何打造优秀的资管业务团队等等。这些问题无不是期货资管发展的掣肘。

定位

在投资渠道上,监管采取了一次性放开的措施,这也决定了国内的期货资管业务和国外的CTA(商品交易顾问)基金有一定的区别。

国外CTA基金投资品种通常是局限于期货和期权,但是以目前的《试点办法》来看,国内期货资产管理投资范围扩大到部分现货市场,包括股票、债券、基金、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央行票据、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等。

证监会几乎放开了理财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但大多数期货公司依然选择在自己擅长的衍生品领域开展业务。

“中期期货一直在传统的衍生品市场背景下发展,我们肯定先立足期货市场。”高健说,“虽然证监会给我们的是大资管,但多数期货公司基本上会先从CTA做起,做好之后再做大资管。”

在他看来,CTA基金也具有追求绝对收益的特点。例如,收益做到30%到50%,而限亏比例设置为30%,“这种带有限亏型浮动性收益的产品,肯定会获得市场认可”。

此外,还可以为保险、基金等其他大类资产做配置。在高健看来,期货与固定收益或类固定收益进行有效的搭配是最合适的,“因为期货是有高风险、高波动的,抵消一部分风险和波动之后,产品的整个收益性、稳健性和抗风险能力要加强很 多。”

“可以利用期货市场最典型的特征——杠杆性,或者做空机制,根据投资者需求来定制产品。”高健说。

中期期货内部申报了大概有300个产品,经过初选只有120个进到产品库。包括量化投资系列、主动投资系列、被动投资系列和固定收益系列,而前期中期期货将主要推量化投资系列和主动投资系 列。

高健透露,年后开始运作的产品,有的收益已经超过7%,最大亏损在3%左右。

从收益来看,确实趋向保守。

“毕竟是一个衍生品,衍生品背后的逻辑是杠杆;另外,期货资管刚刚开放,人才队伍、风控以及IT架构的建设,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中期期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红英说。

“中期期货在资管业务上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高健说,“整个资管业务下设有资产管理中心,负责产品的运营和运作;后台有风险管理中心;还有投研团队给我们的资管业务提供支 持。”

“一对一”困局

中期期货3000万元的资管规模,却开了11个账户。目前“一对一”的监管要求,不仅可能会导致期货公司出现有牌照无业务的局面,而且从根本上限制了期货资管的产品创新。

多个账户购买同一款产品,然后由同一个交易员管理多个账户,这是目前中期资管的交易框架。

对此,高健也颇为无奈,“这是现在‘一对一专户理财的现状,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而“一对多”的集合理财则会有一个募集期,资金募集在一起之后投放到同一个交易系统、交易帐户下交易。

“我们现在还不能这样,还是来一个客户开一个账户,我们为之进行投资操作。比如募集3000万,每个客户都是一百万认购,那就得30个账户,也就是我们的交易团队要管理30个账户。”高健 说。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模式还带来了另外一些麻烦。比如:今天买的产品跟昨天买的产品,在收益上是有一些区别的;此外,一个交易员同时在给多个帐户下单的时候,虽然中期期货在制度上能保证一视同仁,但不能够完完全全保证技术层面不出现问题,例如同时在账户上下单的时候,可能有一个先有一个后,这是技术上的缺陷。

而在“一对多”的情境下,期货资管会大不一样。“3000万的资金只需要一个账户,管理效率会大大的提高,管理的难度也会大大降低,有利于整个团队做大规模和降低成本。”高健说。

此外,“一对多”账户还可以进行多资产配置的投资,提高整个账户的投资效率;而“一对一”的账户则很难进行多资产配置。

更为重要的是,“一对一”限制了期货公司与其他资管机构的合作以及相关的产品创新。

银行资金一直是资管机构梦寐以求的资金来源,期货也不例外,业内也一直在尝试跟银行合作,却鲜有成功的案例。

“我们现在跟银行也有一些接触,接触的结果是,前期可能以结构化产品为主,按照他们的产品标准,他们做优先级,我们劣后级。”高健说,但目前“一对一”的方式跟银行合作,有一定难度,只能等到“一对多”的时候,才可能跟银行谈合 作。

信托公司一度被视为打破“一对一”模式的希望所在。

“现在信托在股指期货开户上没有问题,但是商品期货的开户可能还有一个过程,而且信托的成本很高。”王红英说,“信托目前的产品不是特别成熟,反而不如一些基金专户。”

人才瓶颈

期货公司虽然沉淀了20年,但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真正的交易人才已经流失出去,甚至有高管出走组建自己的期货私募。可以说,大多数期货公司的资管部门,都面临着人才瓶颈。

“我现在最关心的是内部投顾、外部投顾能不能融为一体的问题。”高健直言不讳。所谓的外部投顾就是目前大量存在的期货私募。

“期货私募有自己的特点,因为起步比较早,对市场的理解能力和交易能力目前普遍比期货公司资管要高一个层次。”王红英说。

“过去由于单一经纪业务的体制原因导致人才流失,现在期货资管开闸,正好人才可以回流,每个期货公司都会跟各种私募高手展开合作,中期也非常欢迎这类投资高手来加盟。”高健说。

不过,一位期货私募基金经理表示:“从私募到阳光化需要一个过程。”

另一家期货公司的中层人士亦表示:“虽然期货资管开闸,但自己还是想离职到外面成立自己的私募。”

不过,在王红英看来,未来期货公司资管才是期货财富管理的主流。“国内的期货私募规模小,基本上是一个亿左右的规模,生存状况并不乐观,很多没有好的品牌以及好的销售团队,更没有很好的研究团队,他们也很愿意跟期货公司合作,比如说私募做一个产品,期货公司帮他去销售和推广,然后他的很多策略期货公司可以帮他去设计。”

不过,期货资管与期货私募相比,必然存在激励不足的问题。但在高健看来,私募阳光化很重要的一点是信誉增值,“很多私募可能都需要这 个。”

“与私募合作的各种模式都在探讨。”高健说,“但如果期货公司没有一个更好的机制,培养出自己的优秀的交易团队;或者没有一套很好的机制,把外面的优秀团队吸纳到公司来一起,期货资管就容易沦为私募的‘跑道。”

在他看来,自建团队仍是目前市场的主流,“中期正是采用自我组建团队的模式,优点是风险可控、便于管理。”

目前中期期货整个资管团队有100多人,其中,产品设计团队40多人。

猜你喜欢
资管期货账户
美棉出口良好 ICE期货收高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外汇账户相关业务
分级资管产品的异化与正名——评析《资管新规》第二十一条
对资管新规关于通道业务相关规定的理解与思考
资管新规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父亲的股票账户
盛松成:资管新规意义重大
生猪期货离我们还有多远?
中粮期货 忠良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