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丽娜尔·尼米西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营养药物对脑损伤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影响及临床效果的分析。方法获得家长的同意后,在我院2012年7月——2013年4月收治的早产脑损伤患儿中筛选40例,男女比例1:1,将入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加用神经节苷脂(GM-1)治疗,20mg/d,加入到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一个疗程为14d,一般应维持1-3个疗程左右,具体依照病情来定。比较两组主要临床症状吸吮及吞咽能力,并且在校正胎龄40周和41周时对新生儿进行2次神经行为评分(NBNA)。此外,在矫正胎龄后的4、12、36周通过52项神经运动检查来评估神经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主要临床症状吸吮及吞咽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次神经行为评分及3次52项神经运动检查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均能完成治疗。结论神经营养药物对脑损伤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有促进效果,还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以及近期的预后,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早产儿脑损伤;神经节苷脂;神经行为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48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903-02
在引起早产儿脑损伤的高危因素中,胎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产儿常见的脑损伤主要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comalacia,PVL),与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发育不成熟密切相关,是引起早产儿死亡、脑瘫、视、听和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1]。而早产儿脑损伤的预后也不良。所以减少早产儿的发生率,缓减其临床症状,改善早产儿脑损伤神经系统的后遗症,是儿科工作者紧迫的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只用常规治疗为对照,采用常规治疗外加神经节苷脂(GM-1)治疗20例早产脑损伤患儿,观察其对脑损伤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影响和临床效果,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2年7月——2013年4月收治的早产脑损伤患儿,均获得家长的同意,从中抽取40例。男女比例1:1,均为20例;胎龄28-32周8例,33-34周14例,35-36周18例;两组间病例的性别、胎龄、窒息程度、出生体重、脑损伤程度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如下,见表1。
1.2处理方法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包括维持正常的体温、呼吸、血压、脉搏、血糖;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保证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脑水肿和感染的防治。观察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还需要给予神经节苷脂(GM-1)治疗,20mg/d,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一个疗程为14d,一般应维持1-3个疗程左右,具体依照病情来定。
1.3诊断标准根据国际通用的PVH-IVH和PVL诊断与分度标准,将早产儿脑损伤分为IV级,其中Ⅰ-Ⅱ级IVH和PVL定为轻度脑损伤,Ⅲ-Ⅳ级PVH-IVH和PVL定为重度脑损伤[1]。需在出生后的3-4天对两组早产儿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进行治疗一直到校正胎龄进行复查,通过比较来分析脑损伤的恢复情况。
1.4观察指标两组主要临床症状吸吮及吞咽能力的比较,校正胎龄40周和41周时对新生儿进行2次神经行为评分(NBNA)以及矫正胎龄后的4、12、36周通过52项神经运动检查来进行3次神经行为的评估。
1.5评定方法和依据检查的人员需要经过同意严格的培训,一般为新生儿科和小儿康复科医护人员。严密观察患儿的吸吮及吞咽能力;校正胎龄40周和41周時对新生儿进行的2次神经行为评分(NBNA)需要采用鲍秀兰制定的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法[2]。矫正胎龄后的4、12、36周时通过52项神经运动检查进行的3次神经行为评估需记录各项异常例数以及比例,具体检查项目包括6个部分:①头围、清醒和睡眠的一般形式、觉醒程度、哭、吸吮行为、前1个月的惊厥情况、显著的斜视、持续的眼球震颤、视觉追踪、听眨眼反射;②姿势和自然运动活动;③被动肌张力;④主动肌张力和主动运动;⑤原始反射及深腱反射;⑥姿势反应[3]。
1.6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由SSP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神经行为评定两组的比较(P<0.01)采用t检验,两组主要临床症状吸吮及吞咽能力的比较(P<0.05)及52项神经运动检查异常比例的比较(P<0.01)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主要临床症状吸吮及吞咽能力的结果比较观察组吸吮及吞咽能力恢复的例数为18例,对照组为10例,卡方值为4.4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神经行为评定结果的比较需在校正胎龄40周和41周时对新生儿进行2次神经行为评分,2次评定结果均显示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卡方值分别为15.69和11.43,见表1。
3讨论
目前,早产儿脑损伤的治疗手段相对匮乏且预后很差,可引起脑性瘫痪和智力低下,甚至导致患儿的死亡。而且,一定比例的存活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往往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语言表达障碍及精神心理异常等,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影响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所以对早产儿脑损伤的高危因素、诊断及治疗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表明:不同脑损伤高危因素通过影响早产儿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进而影响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导致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4]。随着对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神经营养药物逐渐活跃于早产儿脑损伤的治疗中,一般常见的有脑细胞代谢激活剂和有神经保护作用的生长因子。神经节苷脂(Ganglisides,Gas)为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前体增强剂,目前在新生儿脑损伤的治疗中已被广为研究和应用[5]。张姿英等对42例PVH-IVH和PVL的早产儿早期用药1-2个疗程后显示GM-1治疗组的呼吸暂停发生率显著下降,减少了对氧依赖性,结果表明可显著改善早产儿脑损伤近期预后情况并促进其神经行为发育[6]。现阶段神经节苷脂作为较安全的神经保护药物,其临床有效性已经初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主要临床症状吸吮及吞咽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次神经行为评分及3次52项神经运动检查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综上所述,通过本研究结果表明神经营养药物对脑损伤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有促进效果,还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以及近期的预后,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值得广泛应用。此外,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多种神经营养药物联合使用以及结合物理康复治疗,来评价其综合效果对患儿的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与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诊断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1):34-37.
[2]早期干预降低早产儿脑性瘫痪发生率研究协作组.降低早产儿脑性瘫痪发生率的临床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44-247.
[3]安松子.52项神经运动检查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及结果[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939-1940.
[4]陆亚东,刘登礼,贲晓明.早产儿脑损伤的高危因素[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24):1882-1884.
[5]夏世文.神经营养药物在新生儿脑损伤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11,17(5):1-4.
[6]张姿英,梁志强,陈尚勤,等.神经节苷脂对早产儿脑损伤神经行为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2):20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