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育应走进儿童的生活

2013-04-29 13:08韩红
大观周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阶段人类儿童

韩红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成人把儿童的当前生活和未来生活做了二元对立的区分,认为要想将来享“福中福”,整个儿童期都要吃“苦中苦”。于是,疲惫不堪的孩子终日随父母奔波于各种兴趣班之间,努力成为“多位一体”的全才,忙着为未来的幸福生活准备筹码。其实,这种为了所谓遥远的未来生活而破坏儿童的当前生活,把幸福作为某种结果去追求的做法,只会使儿童本应快乐的童年陷于苦役之中,为他的一生留下不幸的回忆。

存在主义哲学曾提出了一个响当当的口号:“存在先于本质”。指出人是这样一个存在:人是其所是,又不是其所是,又是其所不是。“人是其所是”是说人首先是一种实然的存在,他必须首先解决好自己的衣食住行的问题,即生存问题;然而,人又要“不是其所是”,还要“是其所不是”,即说人还是一种应然的存在,生命应该实现自我超越:不仅要超越动物,还要超越自己;既要超越过去,还要超越现在,面向未来。人的发展遵循着“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即更高层面的肯定)”的逻辑线索进行,这是人自身发展的辩证法。教育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联,帮助人实现并超越自我是教育亘古不变的使命,在幼儿教育阶段更是如此。

“儿童甚至整个人类刚生下来是‘早熟的:他带着一堆潜能来到这个世界上。这些潜能可能半途流产,也可能在一些有利的或不利的生存条件下成熟起来”。这些潜能成熟的过程与人类生活的过程是同步的。在婴、幼儿期,儿童学会了大量的东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学会一切而不知自己在学习,与此同时他逐步从无意识过渡到有意识。学会某些知识,对于孩子们来说仅仅是一个起点。当他们领会了一个练习的含义,会喜欢无数次地反复进行这个练习,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儿童喜欢反复听一首歌或一个故事,直到从中得到最大满足为止。他们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锤炼着自己的心智,为新的发展奠定基础。

儿童通过工作和活动获得自身的外延与加强。正如蒙台梭利所认为的: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她说:“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它的生命力量是按照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儿童的工作就是塑造自身,这种工作是儿童必须自己做的——没有人能代替儿童成长。而这个塑造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生活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儿童的生活就是成长。

儿童的生活是内在发展、自我超越式的。每天,儿童都要越过已知的界限进入未知的天地,因为他们每天的经验中都包含有新的挑战,他们必须对这些经验进行重新定位:有些必须将其内化,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有些则加以排除。一个儿童如果要持续发展的话,他每天必须在思想上、感情上充分使用感官运动的技能技巧消化这些挑战。在这种消化新生活经验的要求中,有着人类成长的自然动态。在这种以自己的经验来体验陌生的明天,有着改变现实的内在动态。

儿童是进行自我实现的人。在他们的基本需要得到适当满足之后,他们又会受到更高层级的动机——超越性动机的驱动,去获取更大的满足。他们的工作就是锤炼自己与生俱来的潜能,而这种工作的回馈是他们自身的成长、能力的提高。“自我实现”这种高峰体验必然是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人性的极大丰满。真正的教育给幼儿以知识、勇气和智慧,启迪他们去体悟生活,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潜能,看到自己的力量,实现自我,并向更高层面超越。

不断超越亦是整个人类追求自我完善的必然要求。人类在从襁褓到坟墓的旅途中不断达到新的高度,但这决不暗示早期成就的简单消失。每个阶段都与高于它的那些阶段共存,从而提供了一种比原来更为广泛、深刻的知觉和理解能力。对于儿童来说,六岁决不仅仅指六年,而是指前面六年中一切存在的总和,两岁、四岁和六岁会同时存在于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身体和精神之中。不同时期不同技能的发展就像一架管风琴的许多音域一样,儿童则是精通自己乐器的艺术能手。他们知道在感觉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和具体操作阶段的音域间如何转换——如果形势需要的话,如何去合奏。

对儿童来说,他们的生活是逐步开展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前进的。而且,这个过程必须由儿童自己来完成,童年期每一阶段的生活对儿童未来的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与学校结识后,“一个巨大而又无休止的战役迫使他们把自己的学习划分成一些零碎的部分,那些以前曾熟悉的关系破裂了,原本亲密无间的精神与身体、想象与理智、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分裂了。现在,学习的真实基础被削弱,自发性也受到了阻碍,游戏和无拘无束被放逐到课间的短短十几分钟……在学校的环境中,原来学前阶段那种普遍的自发性学习过程变得很少见了”。学校中间接经验的传授变成了对儿童生活的一种干扰和破坏。

所以,如何处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间的矛盾,对儿童的生活意义重大。当然,无论是不顾儿童的感受和需要,一味向他们灌输生气全无、进入成人社会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清单,还是对儿童不管不顾,任由他们自己去建构自己的生活这两种极端的做法对儿童都是一种伤害。我们的教育惯用的做法是灌输给儿童成人认为有用的知识,并美其名曰“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且不说这种无视儿童生活经验的灌输是否能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必要的准备,就从它对儿童当前生活的破坏来说就是不可取的。教育不能为了所谓的“未来”而牺牲儿童今天的生活,把为未来生活的准备期变成儿童的消极情感期、焦虑期。难道儿童现在不应该享受完满的生活吗?

综上所述,童年不是为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灿烂的、独特的、不可重现的一种生活,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流金岁月。今天的儿童长大后成为怎样的人,起决定作用的是他如何渡过童年,童年时代由谁携手领路,周围世界中有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很可能,孩子从书本、从教科书、从课堂上所吸收的一切之所以被吸收,恰恰是由于除书本而外周围还存在着一个世界。儿童从出生直到他自己能打开书本阅读为止,就是在这个世界里艰难地向前迈步的。幼儿教育只有走进并立足于儿童当前的生活,才能体现教育的人本意识和生命意识,体现教育对人成长动态过程的关注,并帮助幼儿在适应当前生活的基础上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猜你喜欢
阶段人类儿童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