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 高校的时代担当

2013-04-29 00:44许青云
河南教育·高教 2013年7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发展

许青云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重要命题。他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重要命题进一步指明了国家、民族和人民前进的方向,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任,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不辱使命,勇于担当。

一、几代中国人的共同夙愿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肩负的历史使命。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开启了一段中华民族饱受欺凌的历史,也开启了中华民族寻求复兴之路、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中国共产党诞生后,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开始了民族复兴道路的新探索。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中国梦成为我们党带领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新中国的成立,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的真正主人。在昂扬的革命精神的支撑下,我们胜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两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持续探索,逐步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30多年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逐步深化、实践不断深入、成果迅速扩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埋头苦干,勇于开拓,无私奉献,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政治稳步推进,文化建设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总体布局的高度,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新台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二、中国梦的丰富内涵

中国梦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走中国道路,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发展中国、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就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我们不断开辟新征程、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撑。凝聚中国力量,就是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扬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三、高校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的时代担当

高校是传播知识、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服务社会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任务。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高端和龙头,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我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高校必须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辱使命,勇于担当。

(一)高校要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高校必须首先面对和解决好的基本问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质量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任务。高校要进一步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最主要标准;进一步树立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为检验标准的理念,把社会评估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进一步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把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追求。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一切办学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学术和文化氛围,一切服务和服从于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经费投入、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等方面向教学一线倾斜,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

平顶山学院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美丽鹰城提供了人才支撑。学校始终坚持把平顶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举地方旗,打地方牌,调整学科专业结构,重点发展工科类、管理类应用型专业。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实现了学生素质综合化、实践实训全程化、培养内容个性化,开设了创新创业实验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高校要成为创新驱动和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服务是高校的重要职责之一。当前,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创新驱动发展和科学研究。党的十八大首次把创新驱动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度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高校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也是为国家发展提供创新驱动力的源头。实现中国梦,高校要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智力和文化支撑,让大学成为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正把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目标聚焦到世界科技和文化前沿及提升原始性创新能力上,聚焦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科学技术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提升核心、共性、关键技术突破能力上。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是大学的时代使命,也是大学自身发展的重大机遇。

平顶山学院紧紧围绕平顶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化”协调发展、“三地”优势突出,把平顶山市建成中原经济区重要的战略支点和进一步做大做强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六大产业,坚持走服务、合作之路,与国家林科院、河南省林业厅合作共建了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和院士工作站,与蓝峰科技实业公司合作共建了光伏新能源工程建设中心,与平高集团合作共建了高压智能开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紧紧围绕做好平顶山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市这一战略课题,积极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突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及产业化“三个层面”,构建了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理论创新三大创新体系,着力打造科研团队,与企业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凝练科研方向,提升学校创新能力。近年,学校完成市级以上科研项目500余项,加快了科研成果转化,有效服务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围绕服务地方做文章,立足应用下功夫,学校建立了“一二三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即围绕一个目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好两个需要——平顶山学院发展需要平顶山市大力支持,平顶山市的发展也需要平顶山学院的支持;服务三个层面——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个人提供继续教育平台;提供四个支撑——人才、技术、文化、思想支撑。学校在服务地方的同时也得到了地方的大力支持,凸显了地方办学的特色。

(三)高校要成为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导向

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基本载体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引领社会思潮和文明进程的重要力量。实现中国梦,高校要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潮流,传承和引领社会核心价值的取向,引领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要花大力气、下大功夫,让大学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用中国精神塑造一代青年,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平顶山学院围绕平顶山市“文化强市”发展战略,在挖掘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上做文章,成立了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学校被列为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省汉语国际推广曲艺文化基地三个平台的作用;成立了墨子学院、“三苏”文化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为己任,以挖掘和整理伏牛山地域文化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陶瓷研究所研制的唐代花釉瓷复仿制作技术,恢复了失传千年的唐代花瓷制作技术,填补了我国陶瓷研究领域的空白,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干。每个人必须从我做起,少空谈、少抱怨,重实干、重奋斗,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以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行动,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不等不靠,迎难而上,坚持求真务实,勇于攻坚克难,善于开拓创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力以赴,积极主动地投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把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责任、措施具体化,只有把每一项工作都往实里做、往深里做、往细里做,中国梦才能实现。只有一步一步跟踪问效,确保各项工作的每一个过程和环节都精益求精,才能扎扎实实铸就精彩的中国梦;只有进一步健全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和追究责任的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树立真抓实干的作风,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共圆我们的中国梦。

(作者系平顶山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责编:晓月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发展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聂耳,你是中华民族的英灵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