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建筑环境探索

2013-04-29 06:44:12朱昆
中外建筑 2013年7期
关键词:建筑环境人性化

朱昆

摘要:本文研究医疗类建筑环境的设计思路,通过积极环境的塑造来满足相关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诉求,从而为病人痊愈提供额外帮助。积极环境蕴藏着更多正能量,应该成为此类建筑着重考虑的因素。

关键词:医疗建筑;建筑环境;人性化;积极环境

中图分类号:TU246.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7-0143-03

1.前言

建筑环境应是建筑设计的重要一部分,很多时候环境成就了建筑设计,同时,建筑本身对建筑环境影响巨大。好的设计,建筑和环境是和谐的,建筑和环境应该是为特定使用者服务和定制的,为特定人群喜爱和接受的。

张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镇。该镇是上海高科技园区,有知识分子,有底层工作人员,工作压力较大。张江镇离大医院相对较远,本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一个相对便捷的就诊点,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在设计过程中,建筑环境逐渐成了重点研究的课题,有时候甚至超越了建筑设计本身(图1)。

2.医疗环境设计的意义

根据现代医疗理论,患者接受诊治和康复的过程中,其心理和精神状态的表现情况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对就医环境的设计上必须高度重视和关怀患者的心理以及精神状态,力求使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保持平和、轻松的心境,从而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其医疗作用机理是一种:环境——心理——生理的倒医学模式。因此,在医院环境设计中应加强“家庭化、园林化、艺术化”设计理念,从病人出发,积极创造一种富有“人情味”的就医环境。

积极的环境刺激,增进健康,蕴含更多正能量;消极的环境刺激,则损害健康。现代医学心理学证明,有50%的疾病直接与心理因素有关。而环境直接影响了病人的心理。

所以在医疗建筑设计中,重视建筑环境的设计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设计。

3.人类对环境的认识

人类环境习惯上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要把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体现在建筑本身中,亦通过设计来塑造环境。如何塑造,塑造成什么样的环境,是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

自然环境亦称地理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自然界。它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和各种矿物资源等。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自然地理学上,通常把这些构成自然环境总体的因素,分别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圈和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为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通过长期有计划、有目的的发展,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人工环境,如城市、农村、工矿区等。社会环境的发展和演替,受自然规律、经济规律以及社会规律的支配和制约,其质量是人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志之一。

人类活动对整个环境的影响是综合性的,而环境系统也是从各个方面反作用于人类,其效应也是综合性的。人类与其他的生物不同,不仅仅以自己的生存为目的来影响环境、使自己的身体适应环境,而是为了提高生存质量,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造环境,把自然环境转变为新的生存环境。这种新的生存环境有可能更适合人类生存,但也有可能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在这一反复曲折的过程中,人类的生存环境已形成一个庞大的、结构复杂的、多层次、多组元相互交融的动态环境体系。

医疗环境首先是社会环境,同时需要自然环境。从设计角度出发,建筑应给病人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从而塑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带有正能量的积极空间。

4.医疗环境的特殊性

医疗环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发展不但体现了社会卫生事业的进步,更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而人们对就医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从七八十年代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到21世纪“既以病人为中心,也为医护人员改善环境”的人性化理念,直至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数字化技术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及医疗设备的小型化、便携化,又使医院有向家庭化回归的趋向,追求自然也成为新的时尚。总而言之,人们在要求医疗环境更舒适的同时,也要求功能更全面。这就使医院的建筑设计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也对设计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医疗环境,空间氛围给人带来的影响是绝不能忽视的,由于功能要求的限制,医院的环境往往是最“普通”的,但这种“普通”的设计也往往是最“诚实”的,它们必须恰当地反映出医疗行业的特点。在设计中,本着真实以及以人为本的原则竭尽专业所能,从功能出发,摆正艺术追求在整个医院设计中所处的位置,从小处着眼发挥艺术创造的潜能。

环境影响情绪,情绪影响健康。医院环境设计应从改变患者的心态情感出发,创造愉悦、轻松、温馨的生活气氛,让患者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医院建筑环境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综合的、具有特殊医疗意义的人工环境,它需满足患者、医护工作人员、探视来访人员等的心理需求,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系统。

5.本建筑的一些设计手法

5.1本医院座落在瞩目的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那么如何创造一个高层次的、情感健康的人性化医疗环境?如何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有一个令人愉悦和感觉温馨的空间?如何使医生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如何体现建筑对病人、医护人员的关怀?如何体现高效率、快节奏,同时又能尽量降低日常运行成本?这是设计追求的目标,也是应该追求的目标。

5.2本服务中心分门诊和住院两大部分,病床80张。

住院病人一般心情欠佳,其“精神”功能要求极为重要,交往、交谈、安静、安抚是他们需要需求的几个方面。本设计针对这些问题,通过设计一一给出应答。在门诊、病房楼设计中多设有“共享空间”。大片玻璃窗引进绿色,将室内、室外空间一体化,创造出开敞与流动空间,让更多的自然景观、阳光、空气进入室内。在内部空间中追求“田园气氛”。同时运用有生命的造型艺术,包括中国“咫尺千里,移天缩地”的传统盆景艺术等用艺术手段来营造室内的室外化艺术气氛。创造亲切宜人,富有“人情味”的医院,将打破医院原来平直、生硬、冷峻的贯常局面,从精神上减轻病人紧张,沉闷的心理压力,对病体的康复是极为有利的。

门诊病人等候、问询、交流等需求,期间容易产生焦躁、无聊的情绪,在给予人文关怀的基础上,友好的建筑环境不容忽视,很难想象在一个恶劣的就医环境中,会产生什么样的事情。

5.3通过理论上的准备,在着手设计的时候,环境和功能一样成为重点考虑的问题。而不是把这部分归于以后简单的景观设计。

空间环境贯穿于流线之上,好的流线,带来好的体验。本设计采用环形流线,通过连廊来实现,连廊围绕着绿色庭院,所有行径均和内庭院互动。建筑西侧有自然河道,走廊经过河道部分,设置停留空间一观景平台。连廊宽度达到2.2m,可以满足有限的停留,观景平台为病人和家属留出交流空间(图2)。

在环境营造上,借鉴中国园林的设计方法,通过透景、障景等手法,在有限的用地范围内,营造出相对多的景观层次,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整个庭院营造舒缓迷人氛围(图3)。

上述外部空间通过建筑界面进行界定,建筑外界面,即建筑立面和内庭院,以及外部景观的呼应至关重要。传统冷冰冰的、平白直叙的立面效果显然不能满足“愉悦”的要求。通过窗户的韵律变化,墙面细节的塑造,让就诊人员在等待时,可以通过建筑细节感受到人文关怀(图4)。

内部空间以宁静为主要格调,相对外部较欢快的氛围,室内空间一为医务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二为病人创造相对安静、安心的感觉(图5)。

5.4色彩和尺度是处理医院室内外空间的两个重要手段,病人及家属对医院形成的印象也主要是通过这些空间形象获得的。

外立面主要采用白色,宁静的色调,同时作为景观绿化的背景,宛如画面。

在内部的交通空间中,选择了浅色的面材或玻璃,以加强建筑的通透感和明亮感。病房走廊的地面铺设了塑胶地板,分三种颜色,以功能分区,靠近病房入口处是粉红色,护士站用浅灰色,中间走廊是蓝灰色。配以白色的墙面和天花,清新爽目。为了增强护士站的视觉焦点,护士站墙面设计成温暖的黏土红。

在病房的室内,主墙面选择了以苹果绿为主的色调,配合以绿色的塑胶板,体现了家庭感和舒适的氛围(图6)。

6.结语

最近对该医院的回访,发现很多病人惬意地坐在内庭院的架空廊道上享受阳光和美景。这正是当初对医疗环境精心思考研究的最好结果。

猜你喜欢
建筑环境人性化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收藏界(2019年2期)2019-10-12 08:26:42
人性化
幽默大师(2019年6期)2019-06-06 08:41:38
包装色彩人性化设计观
流行色(2017年12期)2017-10-26 03:08:28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暖通)节能设计分析
蜀河古镇的美学探究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公民与法治(2016年2期)2016-05-17 04:08:33
浅谈人性化设计
工业设计(2016年1期)2016-05-04 03:58:11
全球气候变化对建筑环境的影响探讨
建筑环境中水的低技术生态应用与发展
科技资讯(2015年21期)2015-11-14 19:52:57
基于CPS的建筑环境数据级检测融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