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建筑工程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而外部气候环境的变化对建筑环境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建筑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就主要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建筑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预防建议。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 建筑环境 建筑材料 建筑结构
中图分类号:U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210-01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候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采暖周期也会随之改变,所以对不同地区的建筑环境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从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来看,全球气候变化对建筑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大,而且在建筑基础以及建筑结构方面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有对此进行客观的分析,才能找到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气候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促进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持续发展。
一、全球气候变化对建筑环境的影响
1.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建筑物的室内热环境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有密切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建筑环境的变化反映出当地的气候特征。全球气候变化使得很多既有建筑的室内热环境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室内温度和舒适性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变化。
2.对施工环境的影响
建筑物的施工环境涉及到不同的施工材料、施工技术、施工现场管理等等,而气候变化为施工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气候、温度的变化使得现有的施工材料和技术都呈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而且也对使用设备的使用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另外,建筑工程施工中运用大量的混凝土材料,气候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应力受到影响,更容易产生裂缝。
3.对能源消耗的影响
建筑工程产生的能源消耗,会随着气候变化而发生变化,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北方地区的供暖周期缩短,炎热的南方则需要延长空调的使用周期,必然会增加能源的消耗。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建筑基础和结构的影响
1.对建筑基础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地表温度升高,土壤含水量发生变化,大量的降雨会增加对土壤的侵蚀作用,造成土壤的风化,而这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建筑基础相对较浅的地区。从当前我国建筑基础的施工情况来看,很多低层建筑的基础深度都相对较浅,遇到气温突降或者气候变暖,就会形成霜冻、风蚀等不同的问题,进而导致土壤结构的变形、开裂,甚至是不均匀沉降,同时也会对地下水产生较大影响,这些都会导致建筑基础失去稳定性,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人们的安全都产生较大影响。
2.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气候因素对建筑物结构产生的影响较为普遍,如降雨、大风等都会对建筑物的表面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侵蚀,而建筑物本身对于气候变化的安全系数是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设计的,当全球气候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就会对原有的建筑结构稳定性产生影响。如不同地区的风速变化有所差异,建筑物的设计往往都可以适应当地最大风速的承载力要求,而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风速的承载力计算结果也发生了变化,而且风速变化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往往不是停留在表面,对建筑内部结构也会产生较大的侵蚀作用,而且在风中会夹杂砂石等物质,也容易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产生一些安全隐患。
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预防措施
1.增强建筑基础稳定性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建筑基础带来的影响,可以考虑对建筑物周围的基础地区土壤进行必要的湿润处理,特别是在炎热的南方地区,可以按照一定的周期在建筑物周围的基础进行洒水处理,使土壤保持稳定的含水量,这种方法在国外的很多地区都已经广泛应用。如果在建筑物周边的基础已经形成裂缝,则需要与裂缝保持一定距离再进行浇水处理,避免直接浇水对裂缝地区造成冲击,无法保证水量的平衡。另外,可以适当增加建筑基础的埋深,降低建筑基础发生位移的可能,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2.科学的建筑结构设计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建筑结构产生的影响,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比如针对大风的影响,可以根据地区风速的变化情况调整建筑设计中关于风力承载的计算系数,调整建筑结构的承载,运用斜坡屋面等有针对性的结构设计减少风力的影响。对于某些特殊外形的建筑结构,要采取可以保证其自身稳定性的结构体系,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灵活运用不同的布置方式,满足建筑结构通风、照明等多样化的需求,再根据建筑物自身的承载力分布特征,形成与自重相互协调的应力结构,对外部环境产生的应力可以起到很好的分散作用,减少对建筑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球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从建筑工程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应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促进建筑工程领域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星辉;吴琼;牟新利.全球气候变化对地表水环境质量影响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12(01)
[2] 张新荣;刘林萍;方石;姜文超;王金臣.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与环境变化关系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4(12)
[3] 鲍云樵.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J].中外能源,2010(03)
作者简介
余玲(1982-),女,云南人,学士,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师 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