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质培养探析

2013-04-29 06:29朱俊
西江月·上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音乐素质舞蹈教育高校

【摘 要】舞蹈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与音乐密不可分。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鉴于此,在高校舞蹈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大学生形体和气质培养,更要明确舞蹈与音乐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分析教学中的音乐缺失问题,探究舞蹈教育中培养音乐修养的有效策略,积极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觉舞蹈和音乐,促进舞蹈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塑造成为具有独创性的,高素质的新时代的舞蹈艺术家。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育;音乐素质

舞蹈是一种通过肢体语言表现丰富情感内涵的动态人体文化和有节律的表情艺术。从古到今,舞蹈的展示离不开音乐的节奏,舞蹈的创作也离不开音乐的启迪。我国当代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贾作光先生认为:“舞蹈是不能离开音乐的,舞蹈是由每个单一动作连续而成的情感表现组合,是在音调的高低、节奏的长短、节拍的强弱、速度的快慢中进行的。舞蹈者必须具有旋律感,其核心是要体现音乐的内在冲动。”由此可见,作为一名舞蹈专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高超的舞蹈技巧,还需要具备扎实的音乐素质,音乐素质的培养对于舞蹈专业学生十分重要。

一、舞蹈与音乐的密切关系

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古人就把音乐、舞蹈、诗歌结合在一起,统称之为“乐”。有文章记载说:“有乐而无舞,似聋者知音而不见;有舞而无乐,如哑者会意而不能言。乐舞合节,谓之中和。”古人多么形象地论述了舞蹈与音乐密不可分的关系!

音乐和舞蹈的关系,就像水和鱼的关系一样重要。舞蹈总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出来。舞蹈与音乐共生存,不存在没有音乐伴随的舞蹈。原始的舞蹈也有敲击出来的节拍或歌唱相伴和。中国舞蹈家吴晓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作了验证。他认为:“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地表现出来。”好的音乐时常会带给欣赏者某种舞蹈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是作用于人的基本情感的,我们常常会以“优雅的、轻盈的、舒缓的、静谧的、诡异的、神秘的、惊惶的、躁动的、恐惧的、愤怒的、急切的、压抑的、开朗的、温暖的、壮丽的、辉煌的”等等形容词来概括地表达人的内在感受,而这些在舞蹈家那里可以用肢体动作轻而易举地加以映显或是象征。音乐与舞蹈也就是在“感觉相通”这一点上构成了形象相印的契合性,这也是“音乐的舞蹈与舞蹈的音乐”审美愉悦之所在。在音乐舞蹈史上曾有过一句使音乐家听了感到欣慰和温暖的名言,即“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家们懂得,这是舞蹈家对舞蹈艺术中那个无形的伙伴的诚挚褒扬,同时也表达了在舞蹈艺术中充分发挥音乐作用的心愿和要求。

二、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音乐的辅助性功效。人们对音乐的感知、理解与欣赏是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来完成的,而音乐的社会功能也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欣赏者的心理活动得以发挥。所以我们上舞蹈课时必须要有音乐伴奏,用钢琴等伴奏直接过渡到舞蹈教学,能及时挖掘灵感捕捉舞蹈画面。

其次,音乐的高效率,高印象。音乐是抽象的艺术,是运用音响效果换取听众思维上的共鸣而产生的心理感知过程,它使人大脑产生各种音乐形象,使抽象的音乐具体化。随着实践的尝试,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似乎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最后,舞蹈艺术离不开音乐的激发与强化。音乐可以加强舞蹈的感情色彩,可以帮助理解舞蹈的内容,并且使舞蹈显得更加生动而有魅力。音乐能够直接打动观众的感情,这就等于在舞蹈与观众之间增加了一条感情的纽带,使观众同舞蹈更加接近。

三、高校舞蹈教学中的音乐失调问题

首先,在普通高等院校中,舞蹈专业和音乐专业是作为两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而设定的。作为任何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教学,它都有自己相应的辅助体系来配合主体专业教学。但这种相对独立的课程设置,不利于两种艺术形式的融会贯通,减弱舞蹈艺术的表现力。同时,由于受到教学课时的限制,舞蹈教育中缺少专门的音乐素质教育课程。一些教师也错误认为:舞蹈与音乐的关联不大,学生的音乐修养会随着其舞蹈技能、技巧的增长自然得到提高。

其次,舞蹈课堂的音乐选择不够严谨,在舞蹈训练当中音乐不仅仅只是成为伴奏和单纯的背景,更重要的是开发出舞者内心的力量,激发出舞者的舞蹈能量和创作的灵感。许多课堂上选择的音乐节奏与音乐不符,学生很难跟上音乐的节奏,对音乐的理解差强人意,使其舞蹈动作难于赋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第三,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音乐的作用,在许多学生的意识里音乐只是一个背景,一种提供节拍的方式。造成学生对音乐理论的学习不热心,音乐修养不高。,在课堂上常常出现动作跟不上音乐,尽管课堂音乐是起伏跌宕的,而学生仍旧在数拍子,机械地舞动着肢体,并没有做到把音乐放在首位,使音乐与舞蹈真正融合为一体,把音乐起伏变化的旋律延伸到

身体的各个部位。

四、提高高校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有效策略

针对目前大学舞蹈教育中出现的舞蹈与音乐的脱钩问题,我们应该以崭新的目光审视音乐教育,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策略,在舞蹈动作的学习和形体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系统地对音乐进行学习,突出学生的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能力培养。使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美的动作、美的姿态、美的造型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更能够将舞蹈动作融合在优美的旋律及和谐的和声效果之中,真正实现学生音乐修养的显著提高。

第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明确舞蹈学习除了要具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和高超的动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肢体语言准确而生动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真实情感。而音乐与舞蹈的和谐统一是展示舞蹈艺术力的关键要素。要充分认识到在大学舞蹈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舞蹈艺术,诠释和光大舞蹈艺术奠定坚实的审美基础。

第二,开设一些必修的正规的音乐课程,如;视唱,听音,乐理,节奏训练,音乐史,音乐欣赏课,这些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是必须必备的,因为他们使用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训练身体各个部位灵敏地适应音乐的各种速度、力度和节奏,这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技能。通过有效的手段,让学生辨别音乐的节奏、特点、风格;学会欣赏、体味、理解音乐,以此来陶冶情操,提高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第三,精心选配课堂音乐,甚至进行主题创作。首先,要注意节奏特征的选择,课堂上经常出现口喊节奏或敲击物体的声音,但“文不对题”与舞蹈节奏不相符的音乐,仍然只起到了喊节奏的作用,激发不出学生内心的情感。同样是“三拍子”的马祖卡、华尔兹、波罗涅兹等,但各自的节奏特点却不一样;“两拍子”的波尔卡、加伏特、哈巴涅拉;“四拍子”的探戈、阿拉曼德等都有不同的明显特征。只有把握住这些个性化节奏,才能有不同的音乐与舞蹈的呼吸、动作及力度,速度的变化相呼应,才能使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其次,还要注意旋律的选择,是音乐旋律与舞蹈动作,风格和谐统一。将音乐的旋律性和舞蹈的表现性完整统一、融为一体。

综上所述,由于舞蹈与音乐之间可以通过节奏自然结合,音乐配合舞蹈在整个过程中表达情绪,烘托气氛并塑造形象,且能帮助舞蹈组织动作,音乐与舞蹈不可分割。舞蹈专

业学生必须摒弃“技术唯一”的舞蹈艺术观,努力提高音乐修养,使舞蹈动作和造型通过音乐得以完全表现,同时在举手投足和旋律起落间,诠释音乐的内在魅力。

【参考文献】

[1]蔡丽红.浅谈高师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J].福建论坛,2007(1).

[2]李鑫.论高校舞蹈教育中的音乐素养培养和情感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2(3).

作者简介:朱俊(1982.08—),男,汉族,江西省会昌县人,泉州师范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音乐素质舞蹈教育高校
浅论声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舞蹈教育对少儿成长的作用与意义
舞蹈在听障儿童听觉康复和言语矫治中的运用
从主体间性理论分析舞蹈教育模式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研究
舞蹈教育对大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