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与知返

2013-04-29 05:06:22马维慈
新课程学习·上 2013年7期
关键词:接纳心理

马维慈

摘 要:众所周知,中专学校的学生大多在行为习惯或学习习惯上存在着些许不足。很多学生家长平时忙于工作无暇照料孩子;或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少年;或推给长辈教育,这种隔代教育的学生在能力、学习、心理方面存在较为特殊的一面,是一群特殊的后进生群体。

关键词:中专学生;接纳;知返;心理

一、个案背景

1.基本情况

小Z,男,17岁,学习、行为习惯差,经常在上课期间制造不同程度的噪音,致使老师无法正常上课;平时以自我为中心,经常跟同学发生纠纷,致使同学们远离他、孤立他;不尊敬父母,甚至对父母大骂脏话,父母没办法,很头痛。

2.家庭情况

小Z的父亲是典型的普通操作工人,每天早出晚归;母亲是一家企业的业务员,经常出差在外。因此小Z从小都是爷爷奶奶带,祖辈对其比较宠爱,对孩子的要求无不一一允诺,平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坦生活。读初二后,孩子回到父母身边,但孩子的性格已经基本养成,在孩子错误的问题上,父亲对他溺爱有加,不加约束;母亲要么责骂,要么一顿毒打。

二、问题分析

近一年来,我发现小Z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性格方面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冲动易怒;不尊重父母、老师;学习方面兴趣不浓等。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

1.家长的宠爱

通过跟家长谈话,我了解到不管小Z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孩子开口:“我要……”,祖辈总是有求必应,即使丧失原则,也是要什么给什么。祖辈的迁就、给予、满足,导致孩子对物质需求欲望的膨胀,虚荣攀比,事事以自我为中心。

2.集体的排斥

小Z在班里多次跟同学吵架,甚至老师在上课时,只要他心情不好或是受到其他外因的干扰,就突然大喊一声,引来老师和同学诧异的目光。老师问他怎么了,他都会情绪失控和老师吵,致使同学们都以异样的眼光看待他。慢慢的,集体不接纳,同学之间不能正常交往,他内心的感受可想而知。

3.教育方法的粗暴

祖辈虽然对小Z在生活方面极其宠爱,但对他的学习期望很高。因此,他们对小Z的学习成绩要求很高,一旦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打骂,缺乏耐心的说理与交谈。几年下来,他对于学习渐渐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最终中考的成绩说明了他们教育方法的失败。

三、采取的对策

作为班主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各方面正常发展,只有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心理疏导,促使学生在心理上能逐步健康,成绩才能不断提高,能力上才能不断加强。

1.深入家庭,形成家校凝聚的合力

孩子是家庭的折射,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家庭环境的影响。要想改正他的不良表现,还得从他的家庭入手。我利用家访,向家长提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帮助家长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不要一味地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或对他不闻不问的态度,这样都会对他造成不良后果,家长要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2.引导集体关注他、接纳他。

某次英语课堂上,他睡着了,老师过来拉了一下他的胳膊,他跳起来喊道:“你弄我干嘛啊!”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秩序,他的种种表现,让同学们看起来很不理解,所以同学们都不愿意搭

理他。

我利用恰当时机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不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孤立班集体中的任何一员,向学生讲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教育大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要正确对待他的变化,以我们集体的耐心接纳他的缺点、他的变化。并号召班干部带头和他一起交流,如果他有什么困难,我们要主动去帮助,以此来带动全班学生态度的转变,在全班同学的努力下,他和同学的相处有了明显好转,和他一起玩、聊天的同学多了。

3.给予尊重和信任

信任是一种人格力量,它促人奋进,使人努力。对他来说,只有信任他,才能得到他的信任。信任他,也是尊重他人格的表现,也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他自暴自弃的心理。

四、案例分析

一段时间下来,小Z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平时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能主动礼让,课堂的纪律有了提高,家长也反映他在家能主动帮助做一些家务。我相信以这样的变化,他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他的转变,充分说明了我采取的对策是切实有效的。

1.学校的教育往往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而家庭教育却常常是非计划的,家长更多地通过情感和经济辅助来对子女施加影响

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使家长能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配合学校开展教育,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使学生能更健康地成长。因此,家校共建,凝聚合力是必要可行的。

2.爱是教育的基础,更是接纳的前提

这种爱要求我们关注小Z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容忍他错误的存在;这种爱要求我们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不挖苦,让他真正体会到来自班集体的所有人给予的沉甸甸的、无私的爱,形成自身转化的动力。

3.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

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消除其心理的抵触,才能把老师的要求与期望转化为自己发展的内在需求,并产生行动的内在动力,促使其向良好方向转化并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刘洁.对中专生的激励教育的实施策略[J].读写算,2011(38).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接纳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教育从接纳开始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问题与策略
运用叙事疗法使问题学生在问题中成长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学生的爱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2:56:16
和学生一起成长
让阳光照进心灵
求知导刊(2016年9期)2016-05-01 16: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