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晓阳
搬进大学宿舍的第一天,我们之间的差异就显露无疑——马尾和烫发的差异,素颜和浓妆艳抹的差异,T恤和蕾丝的差异,马裤和超短裙的差异,帆布鞋和高跟鞋的差异。我看着眼前完全陌生的女孩,揣测着她厚厚的BB霜与浓重的眼线下究竟是一副怎样的脸庞。那一刻我便明白,我们不是也绝对不可能是同一个世界的人。我太平凡,而她太乖张。
宿舍里的其他三个女孩都依然保持着高中生的穿着打扮和生活习惯。我们四个很快热热闹闹地打成一片,俨然姐妹一般活在我们的小小世界里。宿舍的氛围一下子变得很奇怪甚至尴尬,她像是一个异类,硬是充斥在我们欢乐的生活里,处处演绎着让人无法忽视的不和谐的差异性。两个平行世界的人在一个十几平米的狭小空间里孤立地生活着,各自的心里都拧着乱成一团的疙瘩,更别提能开心。
渐渐地,我们发现生活中的她远不如表面上那样光鲜亮丽,她在原本就不大的阳台装了一个大鞋架来摆她满满一大箱子的鞋子,随即那些古怪鲜艳的鞋子便在阳台上扔得到处都是。每天寝室长都会一边咒骂一边认命似的蹲在阳台上替她整理,而那些鞋子也因为从来不刷洗而蔓延着浓重的臭味,甚至让我们不敢在阳台上晾衣服。她的洗面奶牙具卸妆水眼线笔隔离霜占满了整个洗漱台,她吃掉的坚果壳随手就丢在地上,她每天换一件衣服,只是从来不洗,只是扔在地上的袋子上,隔几天再穿,最后堆成几盆一起送洗衣房……我们默默地忍受默默地吐槽默默地跟在她后面给她收拾垃圾。忍无可忍的时候会很诚恳地给她“提意见”,人家也只是不耐烦的一句:“你们为什么非要把宿舍整理得像殡仪馆一样?”简直无语。
两个世界的矛盾在积聚中不断膨胀,尽管没有当面的互相指责直接冲突,心中难解的心结已经让我们的共同生活难以为继。每当班里的同学夸她“时尚”、“会打扮”时,我们总是默默叹气,恨不得把她窝囊邋遢的生活拍下来做成展板摆在学校门口示众。而对于我们所有的无声的抗议,她从来都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好像我们才是不可理喻的怪胎,实在不爽也只是用着讽刺的语气表示:“你们在家里会收东西么?不是要把宿舍当家么?为什么不能乱丢?”说得正义凛然,好像我们所做的一切是那么可笑那么迂腐那么多余那么让人鄙弃。
更重要的,她不停以各种方式提醒我们她作为一个杭州女孩的时尚性,直接颠覆了我对江南女孩温婉柔情的认知。在她的眼里,我们“北方人”代表着粗犷、生硬与不懂生活。而在我们眼中,实在很难将眼前这位邋里邋遢外表乖张的女孩同传统印象中的“水一样的女子”联系在一起。而关于未来,我们试着罗列出三种结果,即她被同化或我们被同化或彼此视若不见。而最好的结果,就是在相处中互相习惯这种“平行世界”的成长模式,去学着接受,不是隐忍不是排斥,而是努力地强迫自己,接受。
我们四个很快达成了共识,试着让自己改变态度,改变对她的认知,改变从前不愉快的印象。由于她每天总是最早醒来,所以我们请求她早晨叫我们起床。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她果然认真地担当起了“人力闹钟”的角色,每天清晨负责地轮流叫我们起床。至少这个做法可以让我们对她产生一点点的感恩,再次追在她后面帮她收拾残局的时候也会觉得是在回馈她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渐渐地感到一点心安理得。
也许这一种无声的沟通同样让她意识到了两个世界的有意识靠近,她开始主动值日,给垃圾桶套上塑料袋,把卸妆水和眼线笔收回到了自己的架子上,为宿舍腾出了一些本被她划入“专属经济区”的公共空间。我们谁也没想到半个月的融合打破了三个月的对立,即使现在还是难以完全接受彼此的生活模式,至少已经明白了怎样的生活方式是相对来说更好的,让大家能够彼此接受的。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时候,我们很难奢望周遭的每个人和你保持相同的习惯和生活,主动去了解和接受你所追求的信任的推崇的一切。人和人之间本就是孤立的平行世界,只是我们可以找寻一个彼此趋近的岔道口,然后主动钻进去,去试着靠近,去制造温暖,告诫自己学会感动和感恩,也许另一个世界的人也会做出相同的反馈,那么我们就不再孤立,世界也就连在了一起。
直到现在,我们还是无法摒弃本身各自的差异性,还是会从生活的细枝末节去考量彼此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还是会偶尔吐槽“她怎么能这样”,还是时常会有祈求她搬出去的想法。但这些都不再重要,因为同时我们也在学着彼此接受甚至彼此喜欢,虽然很难,但是我们在尝试,尝试着在彼此完全不同的世界中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尝试着让两个平行世界更靠近,最终能够交叉,融入,一起开心地生活。
也许,十年之后,回想起宿舍里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奇葩”室友,回想起她五颜六色堆满阳台的鞋子们,回想起她垂在我床前的发着霉味的浴巾,我一定会不由自主地笑出来。也许,我也会默默地表扬自己,曾为了让两个生活在平行世界的人互相靠近而做出努力。
而这,也是一种成长甚至成熟,不是吗?
编辑/梁宇清